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09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8.04(上) 194 出版日期:2018-03-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玲、黄廉熙等代表、委员建议 合力攻克执行难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6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围绕这一目标,最高人民法院协同各有关部委,联合社会积极力量,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执行工作强制性和信用惩戒力度的措施,成绩有目共睹。

4.jpg

2017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肯定了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方面的新进展、新突破,并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江苏代表团刘玲代表说,“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难问题的高度重视,还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划定了具体期限,表明了人民法院攻克难关的信心。各级法院为了兑现承诺,创新执行方法,凌晨执行、假日执行、飓风执行,一大批陈年旧案被执结,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司法权威得以树立。建议法院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惩处力度,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贵州代表团阎建国代表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系列司法解释,大大推进了执行工作规范化进程,全国各级法院应认真落实。建议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力度,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川代表团成甦代表建议尽快出台一部详尽完备的强制执行法;利用公安的查控平台,解决“人难找”等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车辆、银行(含信用社)存款、股票、基金等财产信息的查控。

广东代表团李小勇等8名代表建议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入罪情形,加强与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的联动,将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制度落到实处。

江西代表团徐桂芬代表建议尽快建成覆盖全国地域及土地、房产、存款、各类金融理财产品、证券、股权、车辆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实现全国四级法院互联互通、全面应用。同时,加快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远程执行指挥系统。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穆可发委员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实现胜诉当事人的权益,才能体现法律的生命力,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穆可发建议加快推动立法步伐,让解决执行难有法可依;当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应当转入破产程序。

黄廉熙委员建议树立“一盘棋”观念,进一步密切立案审查、案件审理与案件执行之间的关系,案件一接手就要考虑后期的执行问题,坚决防止利用时间差、恶意转移财物的行为。对能够执行而未予执行的生效裁决,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执行;对切实采取执行措施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要充分沟通与说明。

巩富文委员说,检、法两院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均较好履行了各自职责,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两高”近年来在执行工作中的互动也不断加强,如全国执行案款集中清理工作,法院就主动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建议“两高”建立针对执行案件监督的工作协作机制、建立反规避执行、反干扰执行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全国执行案件检、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互联。

最高人民法院办理情况

为了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最高人民法院狠抓各项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工作纲要,主动引入第三方研究制定基本解决执行难评价体系,及时召开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深入部署,明确了具体的路线图、责任人和时间表。

—完善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批复同意广东、浙江、广西、江苏、上海、贵州、青海、海南高院和河北唐山中院、四川成都中院十个地区法院内部审执分离试点改革方案,组建执行裁判机构,探索以执行法官为主导的执行团队模式,加强执行警务保障,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和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强化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出台财产保全司法解释,明确财产保全阶段可以使用查控系统,创立财产保全保险担保机制,为执行工作奠定基础。出台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规定,理顺“执转破”工作机制,使一大批“僵尸案件”从执行程序进入破产程序。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出台20多个涉及执行工作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完善覆盖四级法院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

—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全国大多数省(区、市)都以“两办”名义,或以政法委、人大常委会等名义出台综合治理执行难的规范性文件,许多地方党委成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领导小组。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进一步发展完善。

—建立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着力破解查人找物难题,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和相关信息,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信用惩戒。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与发改委等20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涉金融严重失信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完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规定,促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