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4-30
星期三

《中国审判》2017.24 178 出版日期:2017-08-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阴法院:简出效率 繁出精品

文 | 卢凤

1.jpg

>>陈教智团队在讨论案件

14922件到37449件,2012年至2016年,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急剧增长,深化繁简分流机制成为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院以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为抓手,把深化繁简分流工作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因案制宜,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多元化解,以‘快审、精审各行其道,多元化解分流纠纷’的模式,遵循规律,科学发展,简出效率,繁出精品。”江阴法院院长王立新如是说。

分层推进简案快办提效率

为促进案件的化繁为简,江阴法院将受理的案件经过4道关口的层层“过滤”,梯次化解。

诉前调解分流。在立案庭和人民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对没有实质争议的案件先行调解,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

立案速裁分流。在立案庭设立速裁组,根据案件特点、诉讼标的大小等因素,强化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的适用,快速处理简单案件。

难易一次分流。在人民法庭和业务庭间根据案件难易程度进行第一次分流。人民法庭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较为简易的案件,业务庭审理较为疑难复杂的案件。

难易二次分流。在审判团队内部再次分流。主审法官经过初步审查,将部分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简单案件交由法官助理处理,或调解,或独任审理,法官助理在审理后发现较为复杂可以再移交给主审法官。

“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案件在受理之初并不能立即显现难易程度,只有通过主审法官的逐步接触判断才能准确区分难易度。”作为案件“过滤”的重要参与者,江阴法院华士法庭庭长陈教智有着清醒的认识。

“通过繁简分流,让年轻法官审理简单案件,既可以让他们在办案数量上获得荣誉感,又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腾出时间办理复杂、疑难案件。”陈教智说。

科学管理 繁案精办出质量

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江阴法院始终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管理是助推剂的意识,以审判管理为“纲”,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从而达到“繁出精品”的理想目标。

为使审判流程更加便捷流畅,江阴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制定19项类案审判流程管理,规范审判团队成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标准流程;同时对职务犯罪、民间借贷、公司类案件、追索劳动报酬等35个常见类案归纳总结审判要素,制作《要素式审理规范》,对各类案件在审判的各阶段应重点审查事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的结果、法律规定以及实践操作建议等,作详实的归纳总结。

以建设工程案件为例。建设工程案件因法律关系复杂、司法鉴定比例高、处理难度大,是公认的“老大难”案件。然而,江阴法院建设工程案件审判组合的全体干警通过实行专业化审判,创新审判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建设工程案件审判质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针对建设工程案件的特点,制作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要素式审理规范》和《建设工程请求权基础和抗辩权基础汇总表》。前者明确了团队内部分工,法官助理在庭审准备阶段就可进行信息采集和进行证据交换后撰写审理报告。”江阴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潘亚伟说起要素式审判神采飞扬,“后者列明了不同的建设工程合同效力下的不同情形,承办法官根据审理报告进行比对,可在短时间内确定案件审判思路和要点,从而提高整个案件流程的运转效率。”

2015年,江阴法院建设工程案件的平均证据交换和开庭次数为3.2次;20171-6月,这一数据缩短为2.8次。

“流程要素的归纳、总结、发布,有助于打造专业化的审判团队,统一裁判尺度。”潘亚伟分析道,“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化解一部分诉讼压力,对当事人、律师起到一个诉讼指引作用,使他们提前对诉讼结果有个预判。”

在科学、精细的科学考评机制下,江阴法院案件审判质效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江阴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56.5天,同比减少23.62天;结收案比99.22%,同比上升8.48%

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促和谐

2015121日,长泾法庭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无锡首个法律工作者公益服务站,这是在江阴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公共法律服务站基础上的又一创新举措。一年多以来,该站免费接受了500余人的法律咨询,不仅有效地疏导并服务了众多来访群众,也减轻了法官答疑释法的工作任务。

面对案件数量井喷,江阴法院积极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依托诉调对接平台,通过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多重分流,节约了司法资源。

“调解员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能巧妙找到突破口,出奇制胜;即使案件没有调解成功,调解员也会及时将案件争议焦点和审理难点进行反馈。这样,法官在开庭审理时可以迅速查清事实,快速裁判。”江阴法院立案庭庭长朱新阳分析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江阴法院繁简分流工作也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方式,优化审判事务、解决执行难、送达难题,减轻辅助人员工作负担;加强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全面运行,推行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开设互联网律师专用通道,提高案件流转效率;扩大执行指挥中心网络查控系统覆盖范围,提高查人控物的速度。

blob.png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