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6.14 144 出版日期:2016-07-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阳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效初显

文 花蕾 图 曹璐

   周一早上9点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不足200平米的立案大厅,人声嘈杂。座位上人挨着人,后来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等待叫号。电子机械叫号声裹挟着人们的说话声,在大厅上空“嗡嗡”回响。法官孙元坐在5号窗口,正接待当事人。他提高嗓门重复几遍话,玻璃外边的先生才点头,表示听懂了。

   朝阳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林上爽早已习惯这样热闹的场景。周一、周二是立案庭最忙的时候,高峰时一天接待550人次。

   立案登记制实施一年来,朝阳法院共受理96669起案件,受理数量同比增长33%。除刑事案件受案量小幅下降外,其余各类型案件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民商事案件增量最多,达到19863件,占到该院全部案件收案增量的84%。其中,物业供暖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四类案由增长最为明显,合计14777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增量的3/4。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东部,区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300余万,占北京市人口的近1/5。朝阳区人民法院是北京市收案量排名第一的法院,且近几年收案量持续大幅攀升。

批量案件预约登记保证秩序

   孙元清楚地记得,2015年5月4日,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名律师拉着一个装着208件供暖纠纷立案材料的行李箱走到他窗口前。当天,孙元花了9个小时办理这些案件的立案手续,下班时已近7点。

   “那时一赶上这种‘大户’,一个窗口长时间被占用,其他当事人等得着急,往往会不理解,甚至抱怨。”林上爽说,立案登记制刚实施时,这样的情况并不稀奇。这些大宗批量案件多集中在物业合同纠纷、供暖合同纠纷和汽车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降低大宗案件批量办理对接待秩序的影响,朝阳法院专门设立大宗案件接待室,由专人负责办理这类案件。为实现同类案件适用统一尺度,朝阳法院还针对刑事自诉和劳动争议等部分类型化案件,设置了专门办理窗口。

   因辖区内物业、供暖、金融借款大宗案件集中,法院多次与辖区的物业公司、热力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进行座谈,指导公司法务人员通过网络远程提交诉讼材料和立案申请,将网络预约立案与大宗案件批量办理相结合处理。“大宗批量案件受理程序已非常顺畅了。”立案庭庭长韩毅钢说。

   2015年,朝阳法院受理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提起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达2079件。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投资的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各类汽车贷款业务。针对公司立案频繁、数量较大、类型单一的特点,立案庭法官一方面指导公司法务学习网上预约申请立案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对诉讼标的5万元以下的案件,开展批量诉前调解工作。立案前,法官统一向借款人发放调解函,对有调解意愿的借款人主持调解。据统计,目前,以该公司为原告提起诉讼的案件,网上预约立案率已达到99%。2015年,朝阳法院针对该公司作为原告提起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对1445件小额案件发放调解函3000余封,其中12%的案件在诉前以调解方式结案,为该公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8万元。

   正如2015年12月,该公司寄给法院的感谢信中所写:“法院以解决辖区内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积极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有效地为我公司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同时立案庭又不囿于立案职能的限制,将诉前调解机制很好地与我公司的业务实际相结合,大量案件直接以诉前调解结案,使我公司的维权成本显著降低。”

优化窗口设置推广非现场立案

   自2015年5月4日起,朝阳法院接待量和案件受理量均大幅攀升,仅接待立案当事人即14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四分之一,案件受理数量同比增长33%。加上诉讼服务窗口接待,全年接待总量可达20万人次。一年内,当场登记立案88683件,当场立案率达94%。针对起诉人提交的材料有欠缺,发放一次性补正告知书1240份。

   然而,法院立案大厅不足200平米,硬件环境不足,导致当事人立案等候时间长,分流压力大。2015年7月开始,朝阳法院在院本部增设3个窗口,还对6个派出法庭立案点收案范围进行调整,派出法庭立案点从原来的只受理本辖区民事案件拓宽为可受理朝阳法院所有民商案件,方便群众就近立案。

   为更好地落实立案登记制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北京法院登记立案实施办法》,规范登记立案包括立案导诉、接待审查、处理决定三个阶段。立案庭将从立案导诉开始的所有来访人员信息及案件信息录入立案审判管理系统,进行节点控制和时限监控,实现登记立案流程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

   此外,朝阳法院积极推广网上预约立案、邮寄立案等非现场立案方式,一年来共通过网上预约方式受理案件13573件,是上一年的3.16倍;通过邮寄立案方式受理案件1906件,是上一年的1.4倍。目前,朝阳法院网上预约立案总量占到北京市法院网上预约立案总量的95%以上。通过网上预约立案,诉讼群众不用到现场即能立案,有效缓解了立案大厅的接待压力。同时,由于网上预约方式可以减少起诉人的往返奔波、排队等候时间,可以及时中断诉讼时效,受到当事人或代理人的青睐。

加大诉前保全力度促进纠纷多元化解

   大量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后,审判执行部门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据统计,截至2016年4月30日,朝阳法院以处理婚姻家庭、医疗事故、建设工程、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为主的民一庭,法官人均未结案超过368件,最多的一名法官未结案达到686件,而该院今年刚刚成立的以审理金融借款、银行卡、委托理财等商事案件为主的金融审判庭,法官人均未结案也超过340件。

blob.png

朝阳法院审判人员正在伏案工作

   林上爽算了笔账,按最理想工作状态算,一名法官一天安排5起案件庭审,每月20个工作日,一个法官每月最多只能安排100起案件各一次庭审,如此,法官手中的案件至少需要3个半月至4个月,才能安排一次庭审,且大部分民事案件都要开2-3次庭才能审结。大量案件的堆积造成了个案审理周期、执行周期的延长,当事人诉讼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

   为尽可能缓解压力,朝阳法院立案庭坚持开展诉前调解、诉前保全工作。目前,该院在立案阶段形成了快速调解、委托调解、法官诉前调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为一体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搭建了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保险业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北京兰台物业争议调解中心、北斗调解中心、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合作的纠纷调解平台。2015年12月,一起因电影版权转让协议引起的诉讼标的4000万的合同纠纷,经委托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3天即调解成功并由法院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

   另外,法院还持续加大诉前财产保全工作,试图通过及时有效地在诉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促进纠纷的化解和当事人权益的及时实现。据统计,一年来,该院共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案件312件,同比增长37%,保全标的达17亿,同比增长84%。

“奇葩”诉讼时有发生违法滥诉有待规范

   随着立案门槛降低,“奇葩”诉讼也多起来。去年,一位孙先生起诉童星林妙可,表示曾在林妙可的微博上多次留言,但林妙可始终未予回复,林妙可的行为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还有一位当事人要求起诉中央视台,原因是他致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说自己家人有一件值得做专题报道的事情,该栏目要求其将相关情况邮寄至中央电视台,但最终《焦点访谈》栏目没有采用该选题,起诉人起诉要求中央电视台赔偿其邮寄费2元钱。

blob.png

前来朝阳法院立案和诉讼的当事人、代理人排起了长队

   朝阳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缺乏法律依据的滥诉,以及试图利用诉讼转移财产的虚假诉讼、于法无据于理不通的“奇葩”诉讼都被称为恶意诉讼。“针对这些滥诉行为,目前并无统一明确的界定,立案法官甄别难度大,难处理。然而受理这些案件势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韩毅刚认为,违法滥诉、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并不是因立案登记而产生的。早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前,这类现象就十分明显。以往,这类案件可能通过立案审查过滤掉了,许多案件并未进入诉讼程序,但立案登记制改革后,这些案件更多地进入诉讼程序。目前,可要求当事人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以建立风险防范提示机制。

   一年来,朝阳法院立案庭共出具不予受理裁定书95份,同比增长56%,理由和依据超过七成是不属于法院案件受理范围、不属于朝阳法院管辖、超过法定起诉期限起诉、诉讼主体不适格等。法院还对3起哄闹立案场所、侮辱立案法官、扰乱立案秩序的当事人进行制裁,其中2人被依法处以司法拘留,1人因情节轻微被训诫。

   立案庭的年轻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会困惑,市民不应该敬畏法律吗?工作十几年的“老立案”们总会笑着拍拍年轻人的肩膀,指着桌上一摞等待装订的立案材料。年轻人赶紧低头整理,按下键等待下一位当事人到来,他可没时间浪费在这个问题上。

上午11点多,笔者离开时,立案大厅13个立案窗口和1个诉讼服务窗口接待工作井然有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