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法院的文化精神 文 郑策 点球大战 全场无声,安静得听得见呼吸声。 双方队员们都肩搭着肩,拳头攥得紧紧的,观球的拉拉队员全站了起来,全场的目光聚焦到罚球线上站立的10号球员脚上。10号缓缓地弯下腰,用手触碰了一下球,抬眼看了看门将,复位,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右脚稍稍后抬,在踢出的一瞬间却变化了角度,用脚弓将球推入球门死角!5比4,点球胜出!全场沸腾,球员们、拉拉队员们一拥而上,将其举起,抛向空中。 这是乐清法院足球队时隔四年后,在第三届全民运动会五人制足球赛上再次问鼎之战。比赛打得异常艰苦,对手是由足球专业出身的体育老师组成的教育局队,90分钟战成平局,加时又平,最后用点球赢得了胜利。 
乐清法院队员在温州市全运会上 近年来,乐清法院一直致力于建设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特色法院文化,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登山队,举办了多届趣味运动会,以体育精神引领人、鼓舞人、塑造人,提升团队凝聚力、爆发力、战斗力,激发永不言败、拼搏向上、勇争第一的斗志,着力打造“崇文尚武”的法院文化。随着这几年的坚持和投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先后培育出了足球和羽毛球两支冠军球队,训练出一批爱好生活、技艺精湛的运动好手,培养出一批身强体健、文武双全的办案能手、业务骨干。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经济下滑、诉讼案件激增的情况下,克服“案多人少”矛盾,服务大局,迎难而上,蝉联2014、2015年温州市法院绩效考核第一名。在此期间,涌现出很多办案能手、先进典型。如全国优秀执行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霍文明,一边抗癌一边工作,从2010年4月至今5年多时间里,文明执行团队共执结案件4151件,结案数占全局案件的24%,执行到位标的额15亿元,占全局案件标的额的36%,使执行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新局面。研究室主任兼审管办主任倪建双,丈夫因突发意外伤及脑部导致失忆失语,家里的天塌了,但这位娇小而坚强的女人又把它撑了起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公、儿子,两年多了,工作生活居然都没落下,所在科室调研审管两项工作捷报频传,在中院系统线上考核同样名列前茅。 足球精神 足球已经成为乐清法院的一个文化符号,在乐清当地甚至温州政法界已深为人知。而通过足球,许多干警的光辉事迹也广为流传。10号,郑雷,短发,国字脸,皮肤黝黑发亮,咧嘴笑时眼睛眯成一条线。他有些腼腆,但只要一聊到足球与工作,眼睛就会放光,话多了。郑雷法警出身,通过司法考试后转行做了执行员。脚法好,思路活,是法院足球队的核心。他在全民运动会中力克教育队,一战成名!聊到足球,郑雷说,足球和执行都极富挑战性,遇到难办的案件就像比赛中碰到强劲的对手,会激发斗志,办结一个案件或者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时的心情就如同突破防守进球瞬间的那种快感,会让人上瘾!两者都给了他很多的人生感悟。执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使他在比赛中更加冷静和睿智,而足球比赛中的料敌机先使他在执行工作中善于预判和把握战机。在一次执行时,寒冬腊月,被执行人刘某的父亲护犊心切,坚决不让带走他儿子,以跳河相挟。当被执行人正准备上车时,刘父径直向门前的小河快步走去,郑雷见状预感不对,大叫“阿花”,跑上前去想拉住刘父,但为时已晚,刘父下半身已入水,郑雷被其惯性牵引,眼看就要被拖入水中,幸亏阿花后脚跟上,拉住郑雷,两人合力紧紧拉住刘父手臂,将他拽上岸。两人身手矫健,配合默契,避免了一次执行事故。被执行人刘某也因两位法官救父的惊险一幕受到触动。郑雷因势利导,做通了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让其履行了债务。事后同事们都说,幸亏两人是多年的足球队友,配合才有这么默契,不然郑雷肯定要在这个冬天“湿身”。 
“阿花”是执行员陈栋在球队中的外号,瘦高个,擅长长距离奔袭,法院足球队长,因脚下盘带功夫花哨,故得名“阿花”。 每当郑雷发现防守漏人,就大叫阿花,阿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陈栋与郑雷同年进院,十年的警队生涯,三年的工作搭档,加上十几年的传切配合,战友情、队友情、兄弟情融合交织,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声音,一个动作,对方都能会意。绿茵场上的独领风骚使得他们在执行战线上也不甘人后,两人人均结案数均超350件,位列全院办案能手前十。虽然平时加班已成为常态,但每周四晚上的法院球队踢球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阿花说:“足球让我们精神满满动力十足,更加注重团结和团队精神。执行局里的法院足球队员就有四五个,包括我们的科长阿达。面对当前提出的根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战役,即使遇到最强劲的对手,我们也无所畏惧,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足球精神去迎战,我们要在执行大会战中找到足球比赛胜利时满身汗水高举奖杯时的那种尊荣!” 敢为天下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关乎乡土,关乎传统。任何一个地方法院的文化精神的形成都离不开地域特色与传统。乐清法院文化的又一内涵源于温州人特别能吃苦、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乐清人特别能创业,乐清法院人特别能创新!创造力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作为温州市唯一一个全国优秀基层法院的院长,乐清法院林向光院长说得特别有底气。乐清,这座浙江南部的滨海小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析永宁县东北部地,置乐成县,属永嘉郡。相传王子晋骑鹤云游至此,叠石为台,引箫吹奏,“乐音清和”,故谓“乐清”,至今已1600余年。乐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养育了王十朋、高友矶、南怀谨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乐清人敢为天下先,以低压电器、电子元器件、服装批发等为依托,走南闯北,吃苦耐劳,塑造了乐清人“特别能创业”的神话。在温州模式独步全国时,乐清作为排头兵,执温州经济之牛耳,全国百强县第十八名。温州素称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乐清则为温州经济的晴雨表。但随着近几年宏观经济下行,温州模式遭遇滑铁卢,深陷债务危机,加上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诉讼案件呈井喷之势,2015年乐清法院收案量破2万大关,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近300件。在案多人少面前,乐清法院人无畏无惧,克难攻坚,转危为机,率先在全国建立行政非诉执行裁执分离机制,率先在全国设立民间金融府院协调处置机制,率先在全国建立警察证人出庭作证机制,率先在全国建立行政争议协调委员会,率先在全国成立首个以执行员个人名义命名的霍文明执行工作室。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温州的乡土文化是乐清法院的文化渊源。温州人最鲜明的乡土文化遗产便是永嘉之学。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义理不能脱离功利,“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某些道学家空谈义理;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主张以民为本,改革政弊,富国强兵。永嘉之学又称“事功”之学,系南宋时期在温州地区形成的儒家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时代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以事功观为核心的永嘉学派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温州精神有机合成了乐清法院极具本土特色的文化特征—以民为本,注重实践,改革创新。 以文化人 对于法院的文化建设,林向光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法院文化对于塑造法官内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做法官心要正,心不正,术再高也无济于事。法官除专业能力外,其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个案的公平,而个案的公平则最终决定了司法的公平正义。因此,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展现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法院和法官,增加公众对法院和法官的认知、信赖和赞许程度,不断增加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从而推动法院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他强调,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拉几条横幅、贴几张标语或挂几张人物肖像,而应侧重于发展内涵,营造氛围,培育精神的思想层面;文化建设也不能单单只是写在文件里,而应该凝结在每一位干警的脑海里与潜意识中。一句话,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塑造法院人的内在气质。 
乐清法院多样化的文娱活动 
乐清法院为什么着重提倡体育活动,缘由也在于此。林向光认为,体育运动天生就带有竞争性,同时体育运动除个人能力外更需要团队合作。竞争与合作恰恰正是人类社会生存永恒的主题。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磨炼和成长的过程。通过体育运动,会磨炼出稳定的心理素质、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会让人懂得竞争与合作,这样的人就容易在单位中、在社会上脱颖而出。 林向光说,法院文化建设应有内外之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对内来讲,文化建设就要重塑信仰。当前社会物欲横流,信仰缺失,传统文化没落,司法公信力大不如前,信访不信法,司法尊荣无从谈起,法官几乎沦为“司法民工”,一些法官思想动摇,人心浮动。越是这种关键时期,越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学会坚守与等待,绝不能因一时之念,放弃信仰,放弃梦想。对外来讲,文化建设就要提高审判执行的质量与效率。近几年,乐清法院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精细化案件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特别是在2015年案件量骤增5800件的情况下,从9月到12月全院全员放弃双休改单休,开启“五加一、白加黑”工作模式,同期结案率达到101%,最终将案件消化。通过此次历练与考验,队伍的战斗力上来了,向心力上来了,凝聚力上来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但提升了法院的整体形象,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法院文化建设的效果也就出来了。如果说法院文化建设的硬件再怎么好,案件办不了,事情做不了,都不过是应景之作。正如竞技体育,是好是坏,赛场见高低;正如温州传统,以民为本,求实务实。 向文而化 法院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以法治价值观为主体的文化自信,引领法院人为追求法治勇往直前,无怨无悔。林向光常说,作为一院之长,首先要成为法院文化的践行者,以身作则,言行如一,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文明于形”助力干警“教化于心”,自觉实现文化的内化。他常常向广大干警述说个人经历。他文化程度不高,1984年高中毕业参加招干,考进温州中院做书记员。庭里的老审判员点拨他:小伙子,好好干,以后的法院就是你们的。他当时却觉得不可思议,法院怎么可能会是我们的?果不其然,通过这些年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坚持再坚持,书记员、助审、审判员、执行处长,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一个130万人口的县级市法院的院长,有了施展抱负的更广阔平台。履新院长后,他的生活方式就没有变过,白天处理院里的工作,中午不睡觉,晚上几乎不应酬,经常找一些干警谈心,通过交流沟通将自己的一些工作理念传播出去。做事要创新,做人要传统,对国要尽忠,在家要尽孝,这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父亲去世后,他每周六一大早便去买菜,到母亲家给母亲做饭,雷打不动。他说,“我不是科班出身,理论水平不如一些科班出身的院长,因此,我的工作理念和队伍建设理念就是‘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讲规矩、树正气、敢干事、不怕事、敢担当、要有梦’。我就是要告诉我的同事们,一定要有梦想,只要坚持,野百合也会有春天。这就是我的文化理念。我在乐清法院一天,这就是乐清法院的文化主旋律;我不在这里了,也希望乐清法院能把这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