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09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8.08 198 出版日期:2018-04-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速览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201412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合署办公,按照“审判独立、行政(党务)合署”的模式运行,下设审判一庭、二庭和技术调查室三个机构,其余立案、执行、纪检监察及综合管理等事务均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承担。首批选任10名法官,平均年龄43.6岁,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平均年限8.4年,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占90%

案件管辖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管辖以下案件:

(一)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二)对本市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三)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四)一审垄断民事案件;

(五)对本市基层人民法院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

社会评价

201510月,国际商标协会主席Etienne Sanz de Acedo致信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称:“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12月成立以来,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了大量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健全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支持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利益及促进公平有效的商业贸易秩序方面,与国际商标协会达成了广泛共识。”

20171220日,在建院三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表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仅在探索知识产权法院改革方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也为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83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收到德国SAP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KraenK.Williams的来信,称赞主审法官吴盈喆及合议庭其他法官在该公司一系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专业、理性而公正,“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毫无偏见的尊重,以及在中国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经典案例

1.耀宇公司诉斗鱼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沪知民终字第641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系我国首例电子竞技类游戏赛事网络直播引发的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属于知识产权领域内随着电子竞技游戏产业日益发展而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判决指出,即使存在游戏厂商鼓励视频平台播报游戏比赛属于其免费许可的情况,并不表明游戏客户端的参与者、旁观者可以未经许可即有权将客户端的比赛画面进行直播、转播并商业利用。本案的审理对我国迅猛发展的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具有较好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只有正当有序的自由竞争才能保障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北京爱奇艺公司诉深圳聚网视公司其他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沪知民终字第728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作为首例视频聚合应用软件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类似案件的审理具有借鉴意义。判决指出,行为人开发并运营相关软件,实现无需观看片前广告即可直接观看其他网络视频平台视频的功能,该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其他网络视频平台依托其正当商业模式获取商业利益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3.晨光公司诉得力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6)沪73民初113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对外观设计近似性判断的客观标准进行了探索,即从被诉侵权产品与授权专利的相同设计特征和区别设计特征出发,就其对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分别进行客观分析,得出认定结论。案件判决结果对于生活常见产品外观设计近似性的认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

4.壮游公司诉硕星公司等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6)沪73民终190号民事判决书】

该案系全国首例涉及认定网络游戏整体画面构成“类电影作品”的案件,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网络游戏的司法保护作出了积极探索。判决指出,类电影作品特征性表现形式在于连续活动画面,网络游戏中连续活动画面因操作不同产生的不同的连续活动画面,其实质是因操作而产生的不同选择,并未超出游戏设置的画面,不是脱离游戏之外的创作。

5.胡某诉摩拜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7)沪73民初278号民事判决书】

本案中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实现了车、手机与云端的三方交互,而涉案专利只是车身上的锁控制系统与二维码的两方交互,由此可见被控技术方案相对于涉案专利的创造性进步。本案给新型创新企业和专利权人共同传递一个信息:人民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会不偏不倚,依法公正裁判,在尊重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专利权的同时,依法保护新型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新型改革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将以公正司法保障营商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护航创新经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