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7
星期六

《中国审判》31 185 出版日期:2017-11-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全面提升审判质效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特别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法治理念和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愈加凸显。但司法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司法资源既定的前提下让司法实现正义的最大化就成为了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法院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从实际出发,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完善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审判机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效,推动了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2016912日,在认真总结地方经验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保障正义的前提下强调司法效率。该文件共22条,用足用好现有制度,同时提出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推广地方繁简分流先进做法,成为各级法院下一步推进繁简分流、缓解人案矛盾的重要指南。

《意见》发布后,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中基层人民法院,以变应变、以新应新,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以改革的思维与方法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充分发挥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功能,努力实现审判体系现代化。在民事审判中,充分发挥民事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作用,实现“当简则简,简案快办,以简化多”,不断满足当事人及时、便捷、低成本、高效益处理纠纷的需求。在刑事审判中,积极推进刑事速裁程序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快速处理占比80%以上的简单刑事案件,腾出人力资源精心审理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确保司法公正。在行政审判中,加大简易程序的适用力度,积极探索行政速裁机制,有效应对行政案件快速增长势头。

—不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积极促进诉讼程序的高效公正运行。在改革过程中,各地法院着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一是充分适用督促程序,探索使用电子支付令,以程序创新促进效率提升。二是围绕公正与效率,推进庭审方式改革。通过示范诉讼、简单案件集中审理等庭审方式改革,实现批量案件的高效处理,确保类案同判。通过运用智能语音识别转换文字技术和庭审录音录像,简化或者替代书记员法庭记录,提高庭审效率。三是发挥庭前会议功能,推进庭审实质化。通过庭前会议解决程序性事项、促成当事人和解或者达成调解协议、确认无争议事实和证据、归纳争议焦点,提升庭审实质化水平。四是提高当庭宣判率,有效减少各种外部干扰,降低司法腐败风险,增强法官的公正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

—积极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大力破解制约审判质效的重点难题。近年来,各地法院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破难题。一是丰富送达方式,打破诉讼瓶颈。聘请公证员、律师、社区网格化管理员送达,推行诉前地址确认制度,探索使用电子送达等,破解“送达难”。二是畅通一、二审案件衔接机制。运用物联互通技术,实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上诉案件卷宗一键移送;对二审民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专设快审庭,审理一审适用简易程序的二审案件,促进二审案件快速审结。三是推行裁判文书繁简分流。复杂案件围绕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说理,以理服人,定分止争。新类型、具有指导意义的简单案件,加强说理,提炼规则。简单案件,使用令状式、要素式、表格式等文书,简化说理。四是构建诚信诉讼机制。发挥诉讼费、律师费调节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杠杆作用,增加非诚信诉讼行为的经济成本,引导当事人和律师理性诉讼;强化惩戒机制,及时惩戒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行为,营造诚信诉讼环境。

—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司法服务能力。各地法院高度重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双管齐下,不断提高司法服务能力。一是提升人案配比科学性。科学界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各自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合理确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配置比例,最大程度地发挥审判团队的优势。二是推广专业化审判。确定审理类型化案件的专业审判组织及专门审理简单案件与复杂案件的审判人员,推进办案标准化,确保裁判思路和类案裁判规则的统一。三是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中管理。将法官从繁杂的审判辅助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审判核心事务,不断提高辅助人员专业化水平。四是注重发挥法院外部资源作用。通过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综治组织、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各类治理主体预防与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促进诉外分流。

—通过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不断增强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系统集成。各地法院高度重视法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科技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及审判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有效破解工作难题,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一是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优化司法服务方式,完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通过跨域立案、证据网络交换、异地网上庭审、在线调解等手段,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运用大数据,精准测算各类案件人案配比,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升人案配比科学性。三是打破刑事案件数据壁垒,确保审判质量与效率平衡发展、同步提升。各地法院充分抓住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侦查、起诉、审判程序的衔接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审判质效。四是强化人工智能运用,提高司法生产力。推进审判辅助系统智能化,全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有效应用,智能推送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参考性案例和法律文献,自动生成格式化裁判文书。

实践证明,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是满足司法需求的“民心工程”、优化司法资源的“效益工程”、提高司法质效的“创新工程”。此项改革的扎实推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简案繁案合理分流,简繁有度,改革效能不断提升;二是庭审方式丰富多样,群体性纠纷集约化处理,类案同判机制逐步完善,当庭宣判率不断提升;三是审判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送达难逐步破解,裁判文书繁简有序,诉讼费、律师费杠杆作用进一步显现,诚信诉讼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四是司法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五是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系统集成不断增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