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热点观察 >> 正文
再谈彭宇案:积小善成大善,善莫大焉!
时间:2017-06-15 16:24:29    作者:杨委峰    来源:中国网

微博用户“袁启聪”6月7日发布的一条女子夜间过马路被车撞倒后又遭二次碾压却无人施救的视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社区论坛迅速传播开来。随着话题讨论的深入,网络上再次掀起关于人性冷漠的道德声讨。有网友甚至说,10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是今天所有见死不救的开端。

这么大的一个帽子扣在头上,南京彭宇案承受了过于沉重的压力,可谓不可承受之重。也许当初谁也不会料到,彭宇案对社会道德和大众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那么根深蒂固,以至于一旦有类似事情发生,彭宇案就会立即被翻出来,当初舆论给彭宇案打上的各种标签,俨然成了判定类似事件的标准尺度。

但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是造成当前某些不良道德现象的罪恶之因吗?

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下彭宇案基本的案情吧: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一位老太在该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彭宇,并告至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只是扶起了老人。然而在该案第二次开庭进行法庭质证时,彭宇在答辩中表示:“我下车的时候是与人撞了,但不是与原告相撞。”这时,他承认了撞人,但否认是撞了老太。时隔5年后,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刘志伟在披露彭宇案详情时称,彭宇自己承认,在2006年11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

从披露中可以看出,彭宇与老人确实发生了意外的碰撞。但因为老人重伤骨折,而彭宇又不想赔那么多钱,于是双方最初闹上法庭的真正原因,是如何赔偿的问题。这就是彭宇案的基本真相。彭宇扶起老人,并不是“为了做点好事”,彭宇也不是舆论吹捧的“活雷锋”。

从被媒体和舆论同情为“做好事被讹”的“活雷锋”,到最后自己承认并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假雷锋”“假好人”,彭宇真的把世人狠狠地忽悠了一把。

当我们把彭宇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和我们一样都会犯错的青年小伙时,我们也许无法真的能对他恨起来。然而,经过互联网传播的推波助澜和大众舆论的激荡交融,对彭宇案的错误认识已成为一个“见人跌倒不能扶”的刻板印象,无形中成了大家对道德问题、人情冷漠的简单归咎。

曾有人说过,假好人比真恶人要坏一万倍。比如彭宇就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充当了这样一个“假好人”的角色。可以说,彭宇这种撞了人却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强化了冷漠的社会心态,给社会道德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以至于事情过去多年后,这层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积重难返。

然则,事实既已澄清,“做好事反被判赔”的事自始即不存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伸出援手、助人为乐呢?

人生多艰辛,谁能事事称心如意?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有身处困境的时候,那种孤独、寂寞、彷徨、无助的感觉,相信经历过的人都会懂。彼时,我们内心充满着对人间温情的渴望,渴望着亲人、朋友甚至从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能对我们伸出援手,甚至哪怕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我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相信人心都是向善的。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彼此依靠,哪怕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只要众志成城,定能移动山岳。当我们寂寞寒冷的时候,我们必须相互取暖,哪怕一个人的热量那么微弱,只要万众一心,定会融化冰雪。

真心希望,当我们遇到摔倒的路人时,我们不再纠结于“扶不扶”的问题,而是自觉地去考虑怎么扶、怎么帮的问题。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关注《中国审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