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19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热点观察 >> 正文
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时间:2019-08-23 10:25:02    作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曹红星    来源:中国审判网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沿用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其基本路径和核心理念是构建前后关联且可相互验证的数据块(区块),通过时间戳将区块进行排列,并结合密码学技术,形成由多方共同维护、彼此验证、有序链接的网状价值传输系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去总账本(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在司法领域,传统的证据形态日益被新型的电子证据所取代。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存在更易被篡改、更易被复制、更易灭失等先天不足。与此同时,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可溯源、可信赖等特性,这决定了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具有广泛而独特的应用价值。

区块链应用之要素考量

笔者认为,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综合考虑3个要素。一是业务方面。区块链技术适合应用于多人或多部门参与协同的,具有一定业务规模和业务流程的领域,如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二是上链元素方面。上链是区块链应用的初级阶段,区块链技术适合应用于电子化或数字化领域中的重要操作记录、文件、数据等,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当事人证据材料、电子档案、裁判文书等。三是安全、效率与成本方面。对重要的业务和内容上链,需要根据可承受费用、业务规模来选择链节点及设备规模,并合理选择处理模式、加密等级、存储算法。

概括而言,区块链应用的关键是业务或行业驱动。在技术上,要合理构建链节点,选择好加密算法,统一时间服务,并选择好存储算法。

司法领域的区块链应用

针对司法机关而言,区块链可以分为司法机关内部链、司法机关外部链、内部与外部结合链。目前,区块链在司法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司法取证、存证、示证领域。电子证据或电子数据存证链应属于司法机关外部链。

在司法取证领域,按照传统的司法取证模式,通常由当事人自己取证,或者由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向运营平台方进行取证。由于电子证据的复杂性、多样性、易失性和取证的技术性、可认定性,“取证难”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在立法层面对各类证据的规格、特性进行规范,并发挥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畅通取证通道。此举不仅可以方便取证,也有利于存证、示证。

在司法存证领域,按照传统的司法存证模式,通常由当事人自己存证,或者由当事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存证。20189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可了区块链存证在互联网案件举证中的法律效力。在司法实践中,由公证机关主导区块链存证体系的做法值得推荐。同时,可以将部分线下公证事务转为线上公证。例如,合同协议、身份资料、个人履历、遗嘱、文件、档案、图片、音视频、网页等。线上公证可以使其保真保存,具有可信性。

在司法示证领域,如果司法取证、存证环节切实得到了保真、防篡改的保障,那么示证环节只需要解决如何直观、方便地展示证据的问题。

除司法取证、存证、示证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在法院内部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电子卷宗、电子档案、裁判文书防篡改,办案过程中重要的操作记录、文件、数据防篡改及干警档案防篡改等。

区块链的技术与理念值得肯定,尤其是防篡可信、安全可靠的共同维护机制,可以让一个事物自诞生之时就上链,从而避免其发生信任危机或失信。然而,区块链技术也存在明显缺陷,需要扬长避短。例如,集约化、中心化可以降低成本能耗,提高效率,但区块链技术却坚持分布式,并且需要更多的分布和存储。同时,区块链中所有节点的存储与变更,都会被详细记录,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隐私问题。

区块链应用之“上海实践”

目前,上海全市法院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上海全市法院的司法实践中。

例如,在上海法院进行试点应用的执行终本智能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终本案件智能管理体系,涵盖了辅助法官规范终本、终本自动核查、终本公示、终本案件后续自动巡查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将办案过程记录、终本相关数据及电子卷宗进行上链保真,提高了当事人与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度。在规范执法、客观执法、可信执法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推行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单套制”试点单位之一,正在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档案管理工作中。此举可以实现从电子卷宗到电子档案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从而确保案件在立案、分案、审判、结案、归档、执行、上诉申请再审等各环节流转过程中,以及在电子卷宗或电子档案在形成、传输、保存、利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可信、安全存储、真实防伪、不被篡改。

此外,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开发的、上海公检法司共同使用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对刑事案件在公安立案、侦查、报捕,检察院批捕、审查起诉,法院审判,司法刑罚执行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办理记录及全案证据、全案文书上链。这不仅保障了办案平台数据的安全可靠,也增强了办案机关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各机关加强协同合作,提高办案质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