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4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时评 >> 正文
人民网评:以最严究责制度捍卫“美丽中国”
时间:2015-08-18 17:07:42    作者:邓海建    来源:人民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办法强调“党政同责”,凡是在生态环境领域负有职责、行使权力的党政领导干部,均纳入追责范围并将终身追责。

突出关键少数,强调党政同责——这是“办法”最鲜明的立场。明确职责刚性,细化终身追责——这是新规最实在的亮点。一言蔽之,这是顶层设计督促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正确履职用权的又一把“制度利剑”。

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一方人。生态环境之重要,不仅是发展层面的资源意义,更是生存层面的基本要素。无论是永续发展还是科学发展,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家园梦,离开“美丽中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眼下来说,转型期的生态环保压力并不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抉择,稍有不慎,就会遗祸万年、遗毒子孙。

没有人希望生活在雾霾遍天与毒素弥散的世界。干净的呼吸,干净的水土,干净的生活方式,不能总是靠PS技术来粉饰与涂抹。不少重大环境事故或生态灾难背后都有公权失范、乃至自肥寻租的魅影。面对爆表的PM2.5、现实版的“生化危机”,以及此起彼伏的重金属土壤、江海黑流……是时候厘清责任、严肃问责了!何况,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就是要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呵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终身追究。保护环境,就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的执行责任,党委的领导责任,一视同仁,没有例外,终身不得“豁免”。这起码有三个积极意义:第一,在环保领域提了很多年的“一把手负总责”,终于落实到具体的制度里;第二,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真正有了看得见的问责红线来兜底;第三,党政干部身先士卒,列出权责对等的“责任清单”,环保工作才能更得民心,形成更为扎实的凝聚力。

当然,问责不仅是亡羊补牢。“办法”指向的问责,既包括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后果追责”,也包括违背中央有关生态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追责”。关注环保生态工作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目的还是形成责任的闭环,将“零容忍”的刚性,化为雷霆的制度。

保护生态环境,领导干部是“关键”。以最严的究责制度,捍卫“美丽中国”的共识与诉求,将善政良策落到实处,法治框架下的中国山河,才会涤荡尘埃、洗尽铅华,回复自然大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