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10-03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时评 >> 正文
治理“兼职腐败”重在切断输送渠道
时间:2014-02-27 22:14:13    作者:郭云凯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日前,从湖南传来消息,该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整肃违规进人和清理机构编制乱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清理规范976名违规兼职“厅官”。这项举措,指向了由来已久的“兼职腐败”现象。

腐败这种病毒,在现实中存在多种变体,“兼职腐败”即是其中之一种。既然是腐败,自然跳不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本质,但在表现形式上就千奇百怪了。通过“兼职”搞不正之风和腐败,有的是公职人员到自己职权管理范围内的单位“兼职”谋利。如建设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到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兼职”顾问;有的是公职人员到非职权范围内的企业单位“兼职”。如上市公司邀请学校招生负责人员去兼职,多是以子女能够得到招生优惠为目的;还有一种“期权型兼职”,在职期间,隔三差五帮助企业谋利益、上项目、争好处,等到退休时,来到企业兼职统一“支取”相应报酬,实现腐败利益的“零存整取”。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检察官透露,“兼职腐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由于兼职人员往往具有较高职务,其主要职务往往成为掩盖兼职腐败的“护身符”,利用兼职搞腐败不易被发觉。官员到企业兼职,既可能以劳动报酬名义再领一份薪水,也可能把各种票据拿去报销,把超标公车挂到企业名下,总之一些灰色收入甚至非法所得都可以借着企业名号暗度陈仓,这是官商“勾肩搭背”的一种典型表现。

公权力姓公,当官发财应两道,治理公权私用的“兼职腐败”刻不容缓。在中央强力治“四风”、反腐败的大背景下,去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就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内兼职、任职规范作了进一步重申,在制度上把紧了闸门。

《意见》还提出,即使是按规定经批准在企业兼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也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这就是说,治“兼职腐败”,关键不是兼不兼职,而在于切断利益输送渠道,让权力远离利益诱惑。做到这一点,必须简政放权,压缩寻租空间。只有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权钱交易的风险和可能性才会极大减小。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强调,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是一条“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谁碰就处理谁。对腐败分子“零容忍”,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兼职腐败”现象,也应动真碰硬、法无偏私,用严格执行和铁面问责彰显制度威力,继续促进政治生态的净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