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时评 >> 正文
别让“权力掮客”披上隐形衣
时间:2014-02-25 22:37:05    作者:董严    来源:中国法院网

“与2006至2011年相比,我们这几年收入锐减,显性福利少了很多,隐性福利更是‘大缩水’,八项规定和各种规章制度,让我们这些‘隐形特权人’感受明显。”近日,从珠三角返乡创业、曾经在厅级单位为领导服务的司机冯晓铭(化名)向记者详细透露了自己最近几年的各种收入状况。(2月24日《新京报》)

作为厅级单位领导的司机,不仅收入颇丰,而且还对某些事项具有支配权力。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这则新闻,相信每个人都不会相信领导身边的一个司机就能如此“神通广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司机只不过是为单位领导服务的勤杂人员,手中并不握有任何权力,但当他们披上隐形衣横亘在权力的关口时,手里就牢牢握住了“点石成金”的权力魔杖。

其实,充当“权力掮客”的人又何止领导身边的司机。只要是领导身边的服务人员,都有机会披上隐形衣,将手中的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在这方面,诸如领导身边的秘书、内勤人员等,只要他们处于权力的“通风口”,在主观上具有追求权钱交易的目的,成为“权力掮客”的概率就会不断增大。

从根本上而言,“权力掮客”的出现,其危害程度并不损色于领导权力的直接滥用、私用。众所周知,对某些事项具有支配权的领导,只要动用手中的权力谋私、谋利,就能实现不正当的目的。由于地位和权力处于“明处”,其背后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容易发挥作用。而披上隐形衣的“权力掮客”,则处于权力行使的“暗处”,在权力非法或违规运行过程中,很难被察觉。同时,某些领导身边的服务人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更换比较频繁且流动性比较大,这也让监督约束的制度笼子很难对他们产生威慑力。

基于此,对于领导手中的权力和“权力掮客”手中的隐形权力,都要以“打虎拍蝇”的力度进行管控和处罚。由于“权力掮客”具有隐蔽性,就需要强化监督的力度,拓展监督的途径,为深挖隐形衣下的权力腐败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对于领导身边的相关服务人员,可以强化离职前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其工作期间的工作、收入财产等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对于极易发生权力腐败的重点区域,则更需要打造外部监督的制度笼子,对相关领导及身边人员进行重点监控。

肯定的说,只有将权力置于阳光下,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才不会掺入杂质和污垢。如果将权力放置于隐形衣的背后,让“权力掮客”成为权钱交易的中转站,则为权力寻找腐败的温床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在将权力装进透明的制度笼子时,不要遗忘领导周边还有披着隐形衣的“权力掮客”,他们的危害也应当引起每个人的反思和警觉。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