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7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遗憾也是一种美
——记广州市天河区法院执行三庭庭长王华睿
时间:2015-09-01 10:10:46    作者:范贞 黄思铭    来源:人民法院报

执行难!执行难!执行也许比审判更难!

没有审不完的官司,却有执不了的案件!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王华睿,永远只是后一种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近20年的基层法院工作经历中,王华睿有11年奋战在执行第一线。他每年办案约400件,平均每个工作日结案1.8件,共执结案件近5000件,为当事人追回债权金额6个亿。在涉及利益最多,当事人意见最大的热点岗位摸爬滚打,谁能无一投诉,无一信访?他,做到了。告状十年的上访老户,夫妻双双给他送来锦旗;“钉子户”签署拆迁协议后握着他手说:“王法官,我服你了;”屡屡啃下“硬骨头”,他被大家誉为执行硬汉!

硬汉是怎么炼成的?

“当初因为我个子高,才被‘抓’来执行局的,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几年。”王华睿真切地回答,“说句实在话,执行的真谛在于兑现,但是执行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刀尖上的舞者

“我看谁敢过来?”一中年妇女发疯似的把胳膊伸入院子大铁门上的小门洞,瞬间血流如注,身上、手上全是血。围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哭声、喊声、叫骂声,救护车鸣笛声响成一片。清理现场物品时,“当啷”一声掉下个黑家伙。王华睿拿起来看,竟是把手枪。

12个煤气罐绑成一排摆在酒店大堂,一男子大喊:“不要命的来吧!”转身拧开煤气阀门,掏出打火机,“啪、啪、啪”,摁三下没打着火。说时迟,那时快,法警扑上去一拳打掉了打火机。

跟王华睿真实的工作经历相比,那些虚构的惊心动魄电影大片全都弱爆了。

初见王华睿,人瘦高,很干练,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他并不沉默但始终寡言,有问才有答。偶尔对视,近视镜片后透出的坚定有力的目光。这目光足以让人相信,再复杂的场面,他都能镇得住。

8月13日,上午9时,执行16室,王华睿向申请执行人梁某通报案件进展:“查询财产情况不乐观,账号上没钱,房产没查到,车辆情况车管所未反馈。”“她公司有六七十台车在营运,每月有超过10万元收入,怎么会没钱呢?”梁某的声音顿时高了八度。“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法院执行讲证据的,她个人财产不等于公司的财产!”

9时15分,被执行人冠丰拖车服务队法定代表人黄某来到后表态:“扣一年管理费,剩下的钱分三期付,一年内付完。”“再普通的家庭5万元都拿得出来,你还要拖一年,说得过去吗?”一见面,双方就接上火了,梁某几次激动得站起来了,声音一波高过一波,刺得人耳膜生疼。“别急,慢慢说。”这句话,王华睿重复了十几次,调解还是数度因吵架而中断。一个半小时过去,双方终于初步达成还款协议,下一拨当事人已经等了半天。

“每天都是这样吗?”“这不算什么,开庭要遵守法庭纪律,可是案件走到执行这一步,裁判已经做出,事情还没有解决,申请人有怨气,发发脾气也正常。”王华睿回答。

不完美的“蛋糕”

“我能住上这套房子,有现在这个家,全靠王法官了!”虽然案件已经执结三年了,今年67岁的苏伯说起王华睿还是赞不绝口。在2010年之前,苏伯两夫妻曾是广州市有名的上访户。“电视台都拍过我几次的。”“还有的朋友叫我去跳海珠桥哇!”苏伯说,他妻子在凌晨三时还到过广州市政府排队,要求市长接访。

1991年,苏伯在某开发公司的房屋展销会会上买了一套心仪的住房。这套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位于天河区黄埔大道西黄金地段的一层,可商可住。1998年,苏伯把房子出租,仅租金回报每月就有1万多元。正当他为自己的好眼光庆幸时,冼村村委认为该房产是开发公司应交付给村里的,开始占用并出租给某医疗门诊部使用。

买房二十年却有家难回,2002年8月,苏伯愤而向天河区法院起诉。该案经过一审、二审苏伯均胜诉。但是,因为冼村和开发公司有一系列纠纷,该案件一直没有得到履行。偏偏广州的房价在那几年又像火箭一样“嗖嗖”涨上了天。

2010年王华睿接手这起“骨头案”时,适逢冼村城中村改造关键期,若强制搬迁,必然导致矛盾激化。苏伯每天背着一大袋资料到处上访,他妻子已经有了抑郁倾向。看着两位花甲老人奔波多年,王华睿同样寝食难安。

左右都是不行,那就从中间走试试,事情的根源是开发公司错卖房子。他转而找到开发公司,磨薄鞋底,磨破嘴皮,实在不行就坐下来不走。看法官蛮拼的,负责协调这事的王经理一度怀疑王华睿和苏伯有什么特殊关系。得知二人非亲非故后,他心生感动,终于说服老总同意从白云区某小区少量余房中置换一套新房给苏伯。

喜不自禁的王华睿急忙把好消息告诉苏伯,却碰了一鼻子灰。“房子可不是一篮子菜,难道说换就换了?”“我的房子地段那么好,现在要搞到南方医院那么偏的地方,这差得也太远了吧!”“两套房子就像两块蛋糕,大蛋糕虽然美味但是拖下去也会变质,小蛋糕虽小却可以马上充饥。”“虽然你的权益不能全部实现,但是也要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一席话,说得苏伯唏嘘不已,一番利益权衡之后,他同意了执行和解方案。

麻烦并没有结束,选好房子,苏伯发现,房子又被人占了!原来,开发公司拖欠了物业公司的物管费用,物业管理人员把这几套房子当成了临时宿舍。王华睿又开始一轮找,找开发公司、找物业、找工人。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2012年4月28日,苏伯和妻子终于收楼了。

6月8日这天,两位老人欢欢喜喜地来到天河法院,把一面锦旗送到王华睿手上。“王法官,为了我,你没少吃苦,因为你,我又相信法律了!”

在别人看来,能让老上访户重拾对司法的信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承办人已穷尽手段,费尽心思。然而,王华睿的内心却并不满意,毕竟苏伯只吃上了一块“小蛋糕”。身为执行法官的自己,毕竟没有完全帮他们实现裁判文书上的白纸黑字。带着这些遗憾,他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成一篇办案札记,并在天河法院“一次难忘的司法经历”演讲比赛中获了奖。

“钉子户”的心理医生

执行局局长赵飞龙是当初把王华睿“抓来”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心,他总感觉对这个热爱审判工作的徒弟有点内疚。这点私心是,王华睿做事特认真,工作不讲价钱,责任心特强,遇到棘手的案件,交给他一百个放心!

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如果拆迁遭遇执行难,那就是难上加难!

2010年8月,第十六届亚运会召开在即,天河区猎德村作为广州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因紧邻开幕式主会场海心沙岛而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以该村复建楼为标的的执行案件也进入艰巨的拉锯阶段。到了8月31日,猎德村3300户中的3292户都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还有8家不签协议,不同意搬迁,不履行判决。

这一次,困难再次选择了王华睿。他组织执行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攻下了6个“碉堡”。

在离猎德村复建回迁房摇珠分配只有5天时,还剩下李氏兄弟,最后两个“钉子户”依然牢牢地“钉”在那里。

是强迁还是调解?王华睿连续三天泡在拆迁现场做思想工作。但两兄弟依旧犹豫不决,反反复复。最后一天,连申请执行人猎德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和解无望,失望地离开了现场。

王华睿没有走,他发现当天李家多了一个新面孔。新面孔不停地煽风点火,力阻两兄弟签协议。经了解,此人是李家亲戚,专程从新加坡回国处理拆迁事宜。在新加坡亲戚又一番滔滔不绝的论证后,王华睿装作不经意地说:“请问,您签协议了吗?”“早就签好了!”“哦,这样啊,明天回新加坡?”“不,等摇珠确定看看新房子后再走!”

简单的两句对白,僵化的气氛顿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加坡亲戚抽走了李氏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家嫂子先坐不住了,继而李家的儿子也站出来反对父亲:“不管你们搬不搬,反正我是要搬走的!”弟弟也点头表示同意,哥哥一下成了孤家寡人。王华睿趁热打铁:“再拖下去,好房子会被人选光的。”

“王法官,我听你的!”当晚上8点30分,“最牛钉子户”李氏兄弟终于在和解协议上签了字。

至此,猎德村3300户成功实现“零强迁”,成为广州首个“三旧”改造成功的范例,得到了李长春、汪洋等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2年,该案被评为“全国法院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优秀案例”,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表彰。

在王华睿看来,自残的,搏命的,跳楼的,所谓的“刁民”其实各有各的无奈,无非是难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有时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执行法官要动脑筋,当好心理医生,化解矛盾是最好的选择。

“一隅”的质朴本色

在执行案件时,王华睿总是能巧妙迂回,另辟蹊径,攻坚克难。但是采访中,笔者也听到别人委婉的提到他一些缺点,例如认死理,太倔强,不会来事儿等等。

执行局美女彭佳说:“执行庭长会议他总会拿一本书,引用法条绝不会出现似乎好像大概也许之类含糊其辞的话,谁说的不准确,他都会念一遍条文。”执行一庭庭长黄昌森告诉笔者:“讨论案件时认准的意见,即使与领导相左,他也绝对不让步,有时甚至吵起来。”同一个合议庭的法官李端最惨,当助理时曾被王华睿留用半年,理由是他认为年轻人不该那么快独立办案,要多磨练。

不过,王华睿耿直的性格也让一些想用糖衣炮弹对付法官的人打消了念头。广东法拯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忠认识他已近二十年,却从来不敢提出请他吃顿饭,直到最近才从另一朋友处得知自己和他竟是同乡。天河商圈某知名大型商场欠款将近一个亿,判决生效三年不履行。案件一到王华睿手里,法律顾问马上约吃饭,被他一句“办公室能谈的话用不着饭桌上聊!”给噎了回去。查账户时,他发现某银行竟然给赖账商场发放28个亿的贷款,毫不客气地开出20万元罚单。最后,逼得号称商界大腕的董事长要求面见王法官,一次归还欠款1300万元。

奇怪的是,碰过王华睿“钉子”的人都对他评价颇高。和他吵过架的赵飞龙局长始终力挺他,逢人便夸。彭佳提起他也带着点崇拜的小眼神,调研科的美眉为了写他的先进事迹自觉加班。就连“深受其害”的李端也一直和他私交很好,经常混在一处玩游戏、打球,还一口一个“睿哥”叫得很亲。张建忠几次想感谢都被拒绝,只好特地订制一面面锦旗给他送来,还一再声明:“这是当事人发自内心的!”

问他有什么荣誉称号,王华睿还没有身边的同事记得清楚,对于办过的案件,他如数家珍,甚至多年前的一些细节都讲的栩栩如生。他说过唯一自夸的话是:“单位民意测评我得票挺高的。”那份满足让人相信这陶醉里没有任何的虚假。

王华睿微信名是“一隅”,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喜欢安静,享受寂寞,不会应酬的人。每天早上,他和同在天河法院工作的妻子一起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简简单单。他对自己最大的奖励,是每年和妻儿一起到海南岛去度假。这样的事情对两个基层法官其实很奢侈,倒不是钱的问题,是时间。因为实在太忙,不是他加班,就是妻子清案。他手机屏幕上是一家三口面朝大海的照片,执行硬汉王华睿搂着儿子笑得很甜蜜。

体育迷原是法律信徒

1992年,王华睿从河南农村老家考上中南政法学院,他一头扎进法律大门,由衷地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可以说他与法律的热恋比现实中的爱情来得更早。

 在东圃人民法庭当书记员时,办公条件艰苦,交通也非常不便,进一趟城很不容易。但他觉得,审判是一个给予他人公平向社会彰显正义的过程,这太过瘾了!办案让年轻的王华睿充满快乐和成就感:“有时候看着案卷,读着法条,觉得法律能把社会规制得这么好,禁不住兴奋地拍案叫绝。”

“执行的前提是不履行裁判,现在我们国家的司法还不够权威,即使法官按照程序履行了法定职责,结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所以刚来执行局时,我并不情愿,还曾经打报告申请调动。”说起自己与执行工作并非“自由恋爱”,乃是“包办婚姻”的经历,四十多岁的王华睿并不避讳,依旧率真如初。

但是,爱才的赵飞龙发现,曾经的徒弟现在的干将,王华睿与执行工作早已开始了“先结婚后恋爱”的节奏。不爱“吹水”的王华睿,剖析执行难,谈起对失信执行人的惩戒,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就滔滔不绝,痴迷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从什么时候起,这小子被自己彻底“拉下水”了呢?赵飞龙暗暗思忖。哦,那次“难忘的司法经历”演讲比赛,王华睿演讲的题目是《遗憾也是一种美》,不是说执行工作总有遗憾,但是遗憾也是一种美么?

这份演讲稿,论文采其实一般,却透出法官切切的真情。但是,回望只是看客,无论再努力体会当年办案的艰辛,试图还原其中的辗转,也比不上一起经历过艰难的战友。只有他们,才能明白那薄薄两页纸的分量,看见一个公民保护自己物权的眼泪,窥到一个法律信徒的初心。

赵飞龙拜托自己的同学把那篇稿子推荐到杂志上发表,同时敝帚自珍地保存了一份。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呢?”似乎没见过一个大老爷们把自己的工作形容得这么诗意。

王华睿说自己没别的嗜好,却是个体育迷,中国游泳运动员蒋承稷是年轻时他最崇拜的偶像。在当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蒋承稷一人荣获男子5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两项第四名,两项都打破了亚洲纪录,这是当时中国男子游泳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首次进入奥运会决赛。赛后,记者采访没拿到金牌的蒋承稷,他说:“没有当上冠军是遗憾的,但是遗憾也是一种美!”

1996年,王华睿从一个研读法律的大学生变成一个奉法者。快20年了,当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这一幕和法律一起深深刻在王华睿的心里,成就了一个懂得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平衡自己的执行硬汉。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