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沈芳君:不忘初心 无愧良知
时间:2018-08-08 10:29:18    作者:花蕾    来源:中国审判网

2018年4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则消息:《49名法官获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他们是谁?》沈芳君低头仔细翻看微信,手指慢慢滑动手机屏幕。“替他们开心,但自己有很深的失落感。”她解释,近几年忙于事务工作,安心写文章成了有点奢侈的事情。

2014年6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选公布了第二批8名“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名单。沈芳君名列其中。她是浙江省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法官,也是湖州市两级法院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那时她担任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法院副院长。2016年11月,她调任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法院院长。

“我的时间以分钟来计算。”沈芳君回忆,她调任安吉法院不久,一次要外出开会,通知几个法官10点在楼下集合。结果,十几分钟过去了,人还没出现。她一个电话追过去,原来法官觉得领导忙,肯定没那么准时。之后干警们很快适应了她的工作方式和节奏。“走路带风,时刻保持奔跑姿势就好。”办公室主任汤珊珊已经习惯了这种高标准、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沈芳君用“草原上奔腾的马”形容自己。她是摩羯座,有人告诉她,这个星座的人多是工作狂。她觉得这点和自己蛮相符的。

威胁

“我常给孩子说,妈妈为自己是一名法官而自豪,而不是院长这个行政职务。”2017年5月4日,沈芳君高擎右拳,带领36名法官完成了安吉法院首批员额法官宪法宣誓仪式。

沈芳君目光转向桌上的文件。在她与记者两小时的对话里,不时有工作人员送文件、请她确认三天后的出差行程。整个采访中,记者感觉她有两个大脑同时运作,一个负责回答采访提问,一个负责处理工作。

2012年3月,德清一公司因盲目投资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巨额连带责任担保,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债权总额达10亿元,公司已资不抵债。法定代表人徐育投案自首。随后该公司向德清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德清法院受理了该公司的破产重整案。“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沈芳君担任本案审判长。面对复杂的案情、焦灼的债权人、数月未领到工资的职工队伍、拒绝合作的上下游客户及公司的停产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沈芳君发挥司法智慧,积极寻求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多方支持,充分协调发挥公安等各方作用,带领合议庭攻坚克难,光大大小小的协调会就主持召开了近200次。仅仅一年,债权人大会就通过了重整计划。企业重整取得圆满成功,新老企业顺利交接并正常运行。

因该案的处理有多处亮点,当年被选入浙江省十大破产重整典型案例,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法院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德清法院成为当年唯一一个有案例入选的基层法院。“民商事法官不能机械办案、书生办案,要善于围绕法理政策、利益衡平、效率效果等方面作司法考量。”时隔6年,沈芳君回忆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在处理该案时,沈芳君接连收到匿名恐吓短信。当事人威胁她,如果不按照债务人要求处置财产或坚持追查公司资金去向,就杀掉她两个儿子。面对不法当事人的威胁、人格侮辱及无理取闹,沈芳君说:“没什么好怕的,我问心无愧。”她以前见过不少,早已学会坦然面对。但这一次,不法当事人的威胁涉及她的孩子。一想到当事人有“雇凶伤人”的刑事犯罪前科,沈芳君内心有些踌躇。

沈芳君把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段时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天晚上,她定时给爱人发短信报平安。后来,公安机关依法对不法当事人进行拘留。“坚持公正的时候,有时难免会导致另外一方来恨你。”

梦想

沈芳君说起她职业生涯的另一件事,脸上严肃的表情变得柔和些。2011年,沈芳君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事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民间借贷和担保合同效力认定》。她在文中提出观点,被告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其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和与担保人的担保合同均属有效。审判实践中,她也是照此宣判的。但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处理意见并不一致。

一天,沈芳君正开会,突然接到一通电话。

“请问是沈芳君法官吗?”

“是的。”

“我看见您写的文章,但是我们省法院不是这么判的。”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已经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观点。

沈芳君询问后,才知道一家论文网站刊登了她的学术文章,文章首页脚注部分还附着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沈芳君只能说正在开会,晚些时候回复他。后来,她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有法官,有当事人,还有学者。她一直惦记着要去质问这家网站。但源源不断的事务工作裹挟着她往前奔跑。很快,她便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直到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不久,沈芳君又接到一个朋友电话。朋友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一位法官,也曾读过她这篇文章。朋友夸赞她专业,几年前的处理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规定》已经不谋而合。沈芳君倍受鼓舞。

沈芳君清楚记得第一次审案的情景。她宣布开庭,猛地敲响法槌,“砰”的一声,合议庭另外两名法官被吓了一跳。庭审结束,两名法官告诉她:“法槌敲得好响。”“我当时就想,第一槌一定要敲得响。”回忆起这段往事,她莞尔一笑。她记得这是一个刑事案件,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起诉,宣判时她把罪名改为诈骗罪。因为第一次审案,宣判前,她请教了自己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刑法学老师陈兴良教授,“他完全认可我的思路。”

铁军

安吉法院的微信工作群名叫“安吉法院铁军团”。2018年2月,沈芳君在法院内部连续主持召开了六个层面的座谈会:包括员额法官座谈会、法官助理座谈会、司法雇员座谈会、驾驶员座谈会、警务安保人员座谈会、人民陪审员及书记员座谈会。

在她看来,每一类别工作人员都是法院的宝贵财富。“谁在自己的环节上出问题,法院工作都得出问题。安保人员若马虎,当事人带农药或者管制刀具进法院,可能会酿成安全事故;法官助理若没及时把缓刑文书移交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没法对被告人进行社区矫正。员额法官固然是办理案件的主力军,但没有辅助人员,很多工作也没法开展。”

安吉法院副院长顾少白打趣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沈芳君欣然接受。在座谈会上,她常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话来告诫法官:“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她也常教导孩子:“人生就是要吃苦,吃苦就是吃补。”

2017年,沈芳君在法院原来的院训前加了八个字“至善至诚,追求卓越”。这一年,1991年出生的陈一鸣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年轻人有能力就有机会。”沈芳君说。在陈一鸣眼里,对待工作,沈芳君有些“苛刻”。办公室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是起草文件,而沈芳君经常自己操刀起草文件。

2017年2月,为深入实践“两山”重要思想,沈芳君打算出台相关措施。办公室报了几条举措交给她。她不满意,熬了一晚写了20条,又用了三个晚上打磨文字。“时间若充裕,还能改得更好。”这就是后来安吉法院印发的《关于为建设中国最美县域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和县长陈永华对《实施意见》作出肯定并批示。

上个月,安吉县人民政府邀请沈芳君去讲课,她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用三号字体打了两行字:“法是公正善良之术,良知是最高的法律。”每次给法官开会,她总强调人品是最好的学历。

沈芳君家住德清县,从家到单位开车大约1小时行程。刚调来安吉时,她一周回家一次。周五下班回家,周一早上再从家来单位。最多时候,她一天参加了五个会。开会、写材料和开庭审案成了她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由她担任审判长的合议庭受理了浙江省凯德置业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2017年6月,小儿子中考失利才打破沈芳君这种工作状态。小儿子没能考入杭州排名第一的高中。“他一直很优秀,第一次尝到挫折的滋味。”那一周,她连续三天一下班就往家赶。她知道儿子痛苦却不喜欢倾诉。她只能主动讲述自己如何跌倒、又如何重新站起来的故事。她坦陈,对待家人始终有亏欠,“没有足够的陪伴。”

奋斗

“遇到挫折、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多看看书。”沈芳君喜欢《冬天里的春天》。这本书曾获得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她欣赏主角奋斗的精神和追求的勇气,并被主角的执着感动。

安吉法院的干警们大多惊叹,沈芳君精力充沛,富有斗志和激情。她把这些都归功于书籍的滋养。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学校离村子远,初二时她住进学校宿舍。一天,睡在上铺的沈芳君瞥见宿舍阁楼上堆着一捆捆的书。由于从小跟着哥哥爬树、“蹭竹”,身手敏捷,她“噌”地从床上翻起来,偷偷爬上阁楼看书。《科学家的故事》《爱迪生传》《居里夫人传》……她被科学家的故事迷住了。

初三那年,母亲对她说:“哥哥读了高中,你再读高中,家里就供不起了。”所以她只能去读中专(当时中专的费用由国家负担)。“整个乡只有我一个人读了中专。”邻里夸她有出息,终于跳出农村。“可我不甘心,我想读高中、考大学、读博士,但当时没有选择。”中专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医院。不久,她又考到报社当记者。因为出色的文字功底,县领导把她调到秘书处,专门负责写材料。5年后,她被调到县法制办,开始和法院产生交集。她觉得自己法律功底不扎实,就在职攻读浙江大学法学本科。2003年,她脱产去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开学后不久,沈芳君拿着北大本科和研究生的课表去选择旁听。“我学到先进的法学理念,学会跳出法律看法律。”她旁听最多的课程是民法总论。“我那届特别幸运,老师们都是大腕儿。”她掰起手指认真数:“刑法老师是陈兴良,合同法老师是王轶,刑事诉讼法老师是陈瑞华,国际法老师是王慧,行政法老师是沈岿。”说到高兴处,沈芳君眼睛眯成一弯月牙。以往每年寒暑假回老家,书籍挤占了她行李箱的大部分空间。沈芳君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被调至德清县人民法院。

时不我待是沈芳君内心激情的表象。她想在法院设立一个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可在这里看书或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未来一年,沈芳君还有很多打算,想多找中层领导干部聊聊天,想提高司法雇员的待遇,想抓法院文化建设。记者在回京的高铁上,收到她发来的一篇读书札记。她说,札记断断续续写了快一个月,还没写完。打算发在法院内刊上,鼓励干警多读书。

当天,沈 芳君 转发了一 条 微信“《哪怕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危辉星的‘理想与激情’》”,她在朋友圈写道“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人生”,后面跟着三个竖起大拇指的微信表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