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人生转角遇见你
——走近江苏徐州云龙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王颖
时间:2015-07-28 15:16:05    作者:朱旻    来源:人民法院报

7.jpg

窗外的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也不知刚刚高考结束,出去和同学们疯玩儿的女儿带没带伞,还是应该给她配个手机。讲起女儿,王颖想起另外一个孩子。那是10多年前,她参与审理的一起少年抢劫案。

“记得那个孩子发育不好,14岁了个子很矮小,我们让他坐到椅子上接受审判。谁知他坐上去后,双脚悬空够不着地。当时,女儿佳佳才几个月大,我做母亲的感情一下子被触动了。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犯罪呢?”

1999年,王颖任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审判员。现在的她,已经是少年审判庭庭长。时间过去了16年,她对当年的问题也思考和关注了16年。

量身定制的庭审教育

“心中都有一个善的点,看您能不能击中它”

“通过今天的庭审和开庭前与你父母的沟通,了解到你是先天残疾,对你的遭遇很同情。但庭前调查了解到,你的父母并没有就此放弃对你的教育,尽管家境一般,还是把你送到聋哑学校就学。由于你年龄尚小,缺乏明辨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络和社会不良朋友有了接触。在他们的影响下,你脱离了学校,也脱离了家庭监管,逐步走向犯罪……你很聪明,希望以后多读书,多和父母沟通。今后努力学习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也为你还在上小学的弟弟做一个榜样……”

6月26日上午10时,云龙法院少年审判庭这场圆桌审判正在进行着。法庭审理中,乳白色的圆形审判桌前,审判长王颖对17岁的聋哑少年孙小龙进行着庭审教育。孙小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专注地看着来自云龙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同步手语翻译。而孙小龙的父母,面对着失踪多日却已经参与多起盗窃案件的残疾儿子,此时已经泣不成声。

“庭审教育,这个特定时间段的教育发言常常可以对失足少年产生冲击和震动,王庭长的审判一直很重视这个环节。”云龙法院研究室主任贺秀风介绍,“王庭长的庭审我听了不少,她的庭审教育都是量身定制。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王庭长认为少年审判面对的每个孩子个体不同,庭审教育的内容、表达方式应该因人而异。”

这是一个被同事们称为经典的庭审教育。2005年,少年审判庭审理过这么一起少年盗窃案,17岁的河南洛阳女孩郭某因不堪高考前的学习压力,只身一人来到徐州。在一家茶馆打工期间,盗窃了老板夫妇价值4万余元的首饰。案件开庭前,其母亲来到法院,拿出了一封在家里写给女儿的信,信中倾诉了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走上犯罪道路的自责和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之情。

“欣欣女儿,自从你离家出走至今,爸爸妈妈找遍了所有的歌舞厅、迪厅、网吧、宾馆,洛阳九县六区一切娱乐场所,找你都找疯了!孩子,你就不想爸爸妈妈吗……女儿啊,看守所关押着你,也关押着妈妈一颗滴血的心!爸爸妈妈都老了,盼望你早日改过自新,回到我们身边——孩子,回来吧!”

“女孩的母亲是一位中学老师,当我看到她给女儿的这封信时,同样作为一个母亲的我,被其中饱含着泪水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同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庭审教育中非常好的‘道具’。后来的法庭教育阶段,我读到这封信时,一家人抱头痛哭,令人落泪感叹的场景至今还在眼前。”

王颖回忆,“后来这位母亲让孩子休学一年,带她去河南最落后艰苦的农村劳动锻炼,从孩子一次次寄过来的思想汇报中真的看到了心灵深处的变化。孩子后来发展很好,学业不仅顺利,在参加洛阳市的寓言创作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不管犯过怎样的错,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善的点,就看你能不能击中它。”王颖认为,“法庭教育是击中心灵、唤起良知复苏的恰当时机,也集中体现了我国少年司法注重教育和挽救的人文、人性化特色。”

不打折扣的庭前调查庭后帮

“查,就要查个透。帮,就要帮到底”

同样于庭审教育,王颖的庭前调查也是出了名的“功课做得足”。书记员葛睿曾多年跟随王颖办案,她和记者谈起具有王颖特色的“查”。

“办案中,未成年被告人年龄的认定是关键,不仅关系到他们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也是量刑时要考虑的重要情节。”葛睿回忆,一次,王颖在审理被告人袁某与他人共同盗窃一案时,在庭前阅卷中发现,公诉机关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认定袁某在作案时已满十八周岁,而袁某的父母到法院提出袁某是超生子女,户籍登记时将年龄报大了,袁某作案时不满十八周岁。大家意识到,如果家长的话经查证属实,这将对袁某的量刑产生很大影响。王颖当即带着葛睿到袁某出生时的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调查。

“谁知到了医院,工作人员告知由于距袁某出生时间将近20年,原始出生病历等材料早已成捆打包入库,查找起来很困难。王庭长当即向医院讲明这次年龄查证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不增加医院的工作量,她商请自己去库房查找。最后经过近一天的翻找,终于从数十捆病历中找到了袁某母亲分娩时的出院证明,证实分娩时间与其父母提供的年龄一致,据此确认袁某系未成年犯罪。”

采访中,云龙法院院长葛海波用“一丝不苟,不打折扣”8个字概括王颖的庭前调查工作:“可以说,她做到了每案必查,每人必查,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审前调查率几乎达到了100%。由此准确查明相关事实,分析犯罪原因。”

“查,就要查个透。”王颖认为,通过查,可以全面了解案件中未成年人的自然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学习、家庭情况。特别是任何一个犯罪,其实都埋藏着漫长的伏笔。查清、理顺这些伏笔,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定罪量刑依据,同时可以考虑为其提供更好的再成长土壤。

“审判还蕴含着挽救。教育,帮助,挽救,这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中同样重要。”王颖谈道。

2012年6月,王颖审理了一起丰县某中学两名高一学生抢劫案。两名学生因与老师发生口角,寒假后开学第一天便擅自旷课,在市内网吧玩了一天后因无钱吃饭和回家,推倒一位过路的妇女抢劫钱财。庭审中,王颖通知他们的班主任参加庭审和教育,开庭后研究决定适用缓刑,但在返校复读问题上,校方始终不予答复。王颖多次与校方沟通协商,最终学校同意返校复读。

2013年两个孩子因高考报名遇到困难,有关部门从学校处得知他们是有犯罪前科的人,认为不符合参加高考条件。两个孩子的家长着急万分,又找到王颖。王颖二话不说,拿着文件就去相关部门做解释和协调工作。最后两个孩子顺利报上名,并不负重望,双双考上了南京两所大学。

“就在上午,其中一个孩子王林的母亲又来找王庭长,说王林现在在学校表现很好,想积极争取入党呢。庭长一听可高兴了,这不,上午庭审一结束,就向院里和市区有关部门咨询了解有没有相关的限制、禁止性规定。”侯秋彤,这位活泼开朗的法官助理跟随王颖办案已有一年多,她笑着说:“总结下,咱们庭长办案,就是查,就要查到透。帮,就要帮到底!”

水到渠成的步步创新

“处变不惊,迎新而上是她的办案风格”

1988年12月,仅有高中文化水平的王颖通过招干考试进入云龙法院。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坚持自学,于1996年7月取得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法学学士学位。“那个年代,按说这个学历也可以了。但王颖对学习丝毫不松劲,紧接着,2000年初取得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院里学历最高的审判人员。”说到当年,院机关党委书记吴玉松似乎还能回想起,那时作为院办公室打字员的小王颖工作之余的学习劲头。

后来无论在法院民庭、少年庭,旺盛的学习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着王颖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形成她处变不惊、迎新而上的办案风格。

“善于学习,这让王庭长对于新类型案件从不发怵。记得那是2000年初,一起未成年人计算机网络团伙犯罪案。这个案子光卷宗就有几十公分厚,里面满是‘肉鸡’啊‘免杀’啊这类新名词,包括该团伙控制程序如何应用,攻击破坏行为实施过程等等,真是云里雾里看不懂。”然而让霍颖律师为之叹服的是,同样没有理工科背景的王颖,在案件审理和最后庭审中表现出了自信、专业与精通,“后来听庭里法官说,为了这个案子,王庭长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加班学习,相关的学习笔记写了厚厚一大摞。自学中不懂的地方,还多次登门拜访计算机网络专家。”

16年来,敏学善思的王颖认真总结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判程序、制度和方法,先后摸索出缓刑听证、合适成年人制度、涉少案件社会工作介入等一系列审判经验。甚至在不知大数据为何物的2008年,当时因云龙法院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工作,同时审理三个辖区的案件,王颖潜心钻研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量及被告人人数变化、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犯罪类型变化,整理成预防青少年违法工作信息采集库,以发现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2010年,家住淮安市涟水县的17岁被告人吴某,因与养父发生争吵而离家外出,在盗窃一辆机动三轮车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之后,刑满释放仅一天的吴某又因盗窃一辆面包车被抓获。案件审理过程中,王颖无法与吴某的父母取得联系,其养父又表示不愿到法院见吴某。王颖建议,邀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江苏师范大学老师李同担任吴某的“法律家长”。

“当时是初冬。王庭长和我去看守所,看见吴某身上还穿着薄薄的秋衣。我们出去买来了一套运动服,记得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时,桀骜不驯的眼神化为了满满的、温暖的感动。看到这样的眼神,虽然我当时还没结婚生子,但那一刻,作为‘家长’的保护与责任感油然而生。”

为2%家长不能到场的未成年被告人寻找“法律家长”,又称合适成年人制度,由此在全市法院推行。其后,在王颖等法官的倡导下,一个旨在全方位帮教的“涉少案件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在云龙法院创立。该机制是由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教育人员等组成社会工作者团队,参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提供辅导和帮助,协助解决民事纠纷,为犯罪未成年人或行为偏差者提供矫正服务。

5年来,李同一直是机制的积极参与者与实践者:“同时,我们受该机制启发,联合志愿者成立了社会帮扶工作站,去帮助一些弱势人群。比如,被父母遗弃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失独人群。”目前,李同和志愿者们创立的工作站已经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投入到社会帮扶的暖流中……

“一直很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从此开始了苦难人生。也许是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在每一个审判前,去反思悲剧形成的原因,让我更相信爱、教育和感化的力量。”王颖说。

是的,一次次创新是“变”,不变的却是它——相信并践行着爱、教育和感化的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