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在村镇小路间跑出来的智慧
——记山东省莱州市人民法院驿道人民法庭庭长王慧智
时间:2015-06-02 10:01:28    作者:刘 曼    来源:人民法院报

3.jpg

“张书记、王主任在吗?”车开了半个多小时,拐进了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张家涧村村民委员会的大院。王慧智下车就奔屋里去,边走边招呼。

“在呢,都在。”村支书、村主任七七八八几个人从屋里鱼贯而出。

“那咱们直接奔山上吧,也别耽误时间了。”王慧智步子快,已经到了屋门口,看大家都出来了,转身就又往车上走。

山上的老刘家承包了一片山林,经过30年的经营,原本并不茂盛的植被,在这个春夏之交的阳光照耀下,郁郁葱葱的。为了照顾好这片林子,老刘两口子就住在山上。平日里打理着树木、池塘、小路,种种平整过的菜地。

但是承包合同到期了,老刘两口子不愿意交出山林,又没本钱再继续包下去,这一拖二闹,被村里告上了法庭。

“我今天过来看看,就是要量清楚你说的拓宽的路有多宽,盖起的房有多大,种上的树都在哪儿。你也不要一直哭。都看清楚了,今天我们也都用执法记录仪拍下来了,等案子开庭的时候法庭上好好讲,有什么道理到时候都摆出来。”王慧智在老刘家的院里院外、山上山下,抱着卷宗足足地转了一圈。往回走的路上,跟老刘家的大婶说着话。

当事人心中的“和事佬”

维护公平正义是法官的职责。在王慧智看来,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心服口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就是最大的公正。

在驿道镇西赵村,现年73岁的村民赵明升说起王慧智,立刻湿了眼眶:“要不是人家王庭长帮我们老两口,我的事解决不了。”

2012年,为补贴家用,老赵揽了一份给某食品企业粉刷墙壁的工作。谁知在登高粉刷时脚下不慎踩空,摔断了脚踝,经医院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家庭条件本就不富裕的老赵,先后两次住院,花费了3万多元。为了筹钱给老赵养伤,老伴将亲戚都借了个遍。当老赵的老伴拿着医疗单据找食品企业老板时,对方态度强硬,老赵前后只干了3天活,不应该赔他医药费。

案件最终由王慧智负责审理。食品企业老板在得知立案后,私底下想请王慧智吃饭。邀请了几次,都被断然拒绝了。一招不成,再生一招。企业老板用信封包了一张购物卡,让王慧智的同学送去。结果同学被王慧智教育了一番,红着脸走了。宣判那天,由于老赵行动不便,王慧智便将法庭搬到了老赵家的院子里。依法,企业老板被判赔偿老赵3.3万元。

宣判后,老百姓都认为判得公正,直竖大拇指,企业老板却扬言不会痛痛快快把钱拿出来。尽管法庭不负责执行,但王慧智还是找到企业老板,拉着他一起到老赵家中看看。老板拗不过,只好跟着去了。面对几乎是家徒四壁的老赵家,老板惊了,感慨地说:“王庭长,你对待案件真倔,就是你的这份倔劲,我服了!”当场打电话让人把钱送来,分毫不差赔偿了老赵。

采访中,跟记者聊天的老百姓一再说起“她这个人真好”“如果有人说她不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说她不好的人肯定不好。”

百姓眼里的“公平秤”

王慧智说,村里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也不能只靠开庭解决的。想把一件纠纷办结,就要在村里找能跟当事人说上话的人,而且两边都要找到,如果让能说上话的人把双方说和,解开矛盾的效果才好。虽然这么找来找去很费事,但是少一起诉讼,就少一对面红耳赤的冤家。

在驿道镇驿道村村委会,王慧智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村副主任。她想问清楚孙有福(化名)和李春来(化名)打的这场离婚官司里,到底有没有牵扯到土地问题。

来到办公室,她先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并且请屋里其他人暂时回避一下。这些,她都让书记员记录在问询笔录中。

由于年代久远,村副主任也回答不出王慧智提出的几亩几分地的来龙去脉,再加上现在也是一个村里住着,多少有些支支吾吾。

“主任,咱村的地亩账都有吧?”

“有。”

“那你帮我找一下,拿出来,咱们对着账说呗。”

“嗯。这是2000年的账。”

“李春来当年也是咱们村的人对吧?她第一次出嫁到后来和孙有福结婚,土地有没有变动?”

“没有吧。”

“找找1984年的账本,拿出来看看呗。”

“这个就是。”副主任指着手边上的一个旧旧的地亩账本,却既不翻开,也不递给王慧智。

“按之前老会计的话说,1984年李春来应该有地,和她父亲登记在一起。”王慧智一边说着,一边从办公桌的这头绕到了副主任那头,顺手把近视眼镜摘了。

“这账本怎么都粘住了?怎么能看出他家有五口人?”

听王慧智这么说,副主任伸过头来也看着账本,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当时我还不是主任呢。”

“我眼睛都花了,看着小格子费劲。我看你也不用眼镜,还不花呢?”王慧智看这一来二去的副主任也不太想多说,就打算跟他套套近乎。

 ……

“你看这有个零点六九五,还有零点七四八、零点四一、零点零七,再加上零点零五三,和你之前说的数对不上呀。”

“哎呀,王庭长,这么跟你说吧,当时村里人口变了原则上不变账本,都是私人之间调整,我也真是不知道哎。要不这样,你把这页账目复印了,去找找还有谁清楚。我也回去问问当年经过手的人,再给你回话吧。我也真是服了你了,他们家的事,谁都知道碰不得。你这为了给他们判个清楚明白,来来回回多少趟了。”

王慧智听着副主任终于松了点口气的话语,知道他也不知道当年的来龙去脉。就拿着地亩账本,核对起书记员的笔录。

核对完,签完字,王慧智又带着书记员秦榕檠和法警李永鹏赶去下一个村子。后面还有8个文书要送达,一个案件的现场要看看。

在王慧智心里,派出法庭的工作和院里审判岗位不一样:“以前我在刑庭工作时,都是往威严的审判台上一坐,下面还有法警执勤,当事人说话也会注意很多。现在审理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民事案件,开庭的时候,当事人能把自己的道理说清楚,顾忌个面子就是很好的了。所以我们作为法官,必须替双方当事人着想。我要是不把细节问清楚,把村里老少都不愿开口的话问出来,案子我就判不公正。为了让双方都心服口服,庭审之外的工作要做足、做到位。”

村镇纠纷的“灭火器”

法官求人很难。别人求你的时候你都秉公办案,当你为公家的事情求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不会特别积极帮忙。

但是,在驿道镇上,法庭和村镇政府部门的关系却十分融洽。

就像驿道镇的政工书记付振山说的,在基层法庭工作,不单单是依法判案,还得讲讲老百姓的情理;不仅是法律责任的彰显,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

驿道法庭位于莱州东部山区,偏远村庄交通不便,当事人来趟法庭很不容易。在莱州法院并没有提出统一要求的情况下,驿道法庭在偏远村庄设立了9个法官工作室。法庭的法官经常到法官工作室、村委办案,对行动实在不便的当事人甚至到他们家中办案,把法庭开到炕头上。

在黄家村,前任村主任以个人名义给在村上务工的50多人打了工资欠条。虽然事情属实,可是继任的村主任认为不能用公家的钱付账。王慧智就在大冬天的寒风里,两边奔波,用一个下午解决了50多人的欠薪事件。

在三元村,60多岁的王大爷和50多岁的孙大伯本是邻居,因为一堵墙的纠纷,打进了医院。连药费带路费,不过400多元,可是双方就是不依不饶。王慧智驱车8公里,做两边的调解工作,不仅药费赔偿解决了,还把到底这堵墙占没占地的纠纷解决清楚了。

在下庄村,本来是好兄弟的两个人,因为一人酒驾,害了另一人的性命,关于赔偿数额纠缠不清。王慧智连去三趟村里。从第一次的一整天没人服软,到第三次双方满意,她的耐心让陪审员、当事人、代理人、村民们无不佩服。

平时,村镇里有个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干部们都会给王慧智打电话咨询。只要她不是在开庭,都会接起电话,从法律角度给出建议。她把这些都当作自己分内的事。老百姓心里有想法,跟法律规定的有差距,王慧智也会耐心地讲解,直到大家信服。她还帮助镇上建立了延伸到村的调解体系,从架构到人选,一一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她先后帮助镇街党委政府、村庄及企业解决相关法律问题60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120多条。平时,她经常走街串巷,了解社情民意,用百姓能懂的方式去践行法律、树立法治权威。

同事认可的有心人

“现在正式开庭。核实当事人身份。原告……”

“铃铃铃……”

“被告,刚刚书记员已经宣读过法庭纪律了。法庭要求关闭手机。再次重申一下,所有当事人,包括旁听的人员,你们的手机都请马上关闭!都检查检查关了没有。”

“好。关了。”

 ……

“被告,有没有曾用名?”

“啊?”

“有没有别的名字?”

“没有。”

……

“被告,你对原告提交的证据有没有异议?”

“不要。”

“有没有异议,就是有没有不认可的?”

“没有。”

……

“书记员,那个句子后面是逗号。”

……

早上8时30分,扎一个马尾辫,讲一口地道的莱州腔,王慧智已经开始审理她当天的第一个庭。

在书记员小秦看来,王庭长的唠叨劲儿,像极了她的妈妈,又严格又关心。

“在驿道法庭这一年,真的是我这二十几年间,变化最大的时期了。王庭长在工作中手把手地教我。我不是法律专业毕业,刚来的时候根本不明白那些法律术语,是王庭长庭上庭下地及时纠正,才让我现在很快突破瓶颈,工作起来这么得心应手。我在这一年,还不止一次地听到律师在笔录上签字时说:‘王庭的笔录不用看。’我作为书记员,也觉得脸上有光。王庭长工作太勤奋了,中午时间不是用来看卷、上传裁判文书,就是用来回访当事人、打判决书。很多律师都惊讶于上午判的案子,下午就能拿到文书的速度。”

“而且,在法庭的这一年,我还学会了做饭,下班回家还能帮着收拾收拾家务。说出来虽然不好意思,可是都是得益于王庭长呀。她要求我严,关心我也多。女生爱美都是天性,要是哪天到村里送达或者下地看现场,王庭长还会提醒我,别那么爱美,出门把高跟鞋换掉。”

“说到工作,王庭在办案间隙,从来不闲着。我在路上开车,她就开始联系手头其他案件的事了。”法警李永鹏也说道。

说起王慧智对待工作,莱州法院院长由绪斌讲了这么一件他亲见的事。

每周,莱州法院都会召开一次全院各庭和各派出法庭庭长以及院领导的工作会议,把一周的事情碰碰头。大多时候,庭长们汇报前,会低头想自己的事情;汇报后,就抬头听别人发言。但是由绪斌发现,王慧智汇报完工作,好像还是低头看着什么材料。从摊开在桌上的形态看,大号笔记本大小,纸有些褶皱的样子,应该是本剪报。

剪报,在智能手机发展迅猛的时代,应该已经非常少见了。王慧智对信息的积累、对工作中必需的知识充电,在由绪斌看来,是很用心的。

从事法院工作26年以来,王慧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审判事业。担任驿道法庭庭长以来,她连续6年每年结案300件以上,年年都是庭长中的“办案状元”,80%的案件调解结案,没有一起错案、超审限案和信访案发生……她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山东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山东省法院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

每天这么多案子摆在案头,尤其现在还要求裁判文书上网,审理的、送达的等等,都需要上传到网上,案件在扫描过后还要在内网系统上报结案,所以除了制作裁定书、判决书等文书,又多了不止一项的任务。琐碎的工作很多,王慧智必须列个计划。

她说:“为一个案子,跑四趟五趟也不一定能查明所有的疑问。如果我不一一查明,一旦开庭,当庭质证,当事人就会提出许多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每天这么多案件,要想件件办得清楚明白,我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抓紧时间。”

跟记者说着这些的同时,王慧智正快步下楼。今天她约了承包了山林的老刘和村里“两委”的负责人到法庭,一起说合说合,争取把案子结了。

刚到法庭办公楼门口,就看见院里来了一辆车,上面下来了十几二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里都拿着些能用得上劲儿的家伙事儿。王慧智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把眼看要闹开的局面控制住。

原来,是老刘家的孩子怕自己老父亲吃亏,叫了这么多人撑腰。

时间一点点过去,从下午14时30分,到17时30分,王慧智把双方当事人一会儿当面撮合,一会儿单独劝说。有的人说着说着,声音就高了八度;有的人说着说着,就不愿意再开口沟通。

就这样,八九个当事人加上王慧智一个,挤在小小的法庭里。几个回合下来,眼看能调成的案子又要前功尽弃,王慧智赶紧叫两边人分开,分别开了个小会。

她劝“两委”的干部从感情出发,本来都是关系很好的邻居,加上承包30年的不易,再多加些钱。她跟老刘说,明知合同到期还要再种作物,本就理亏,再加上要是请了专门的鉴定人员来数数清楚、测量明白,这几十年赚的钱,怕是都要交了鉴定费了。

……

这小小的法庭,好似一个算盘,一条一目算得清清楚楚;又好似一个沙漏,把离得远远的沙粒往一处汇聚。

终于,调解成功了。


做法官,亏欠家人太多

□ 口述:王慧智 整理:刘 曼

谈起家庭,王慧智直言,对家人充满内疚。

一开始到法院时,我在刑庭。刑事案件开庭是不能随便休庭的,只有案子审完,嫌疑人送回看守所才能告一段落,所以摸黑摊晚是经常的。那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帮着我们看着孩子到很晚,实在等不了了,就把他送到我家楼下。

等儿子上学了,我就在执行局工作了,更没时间管他。在执行局一干就是6年,早晨走的时候三四点,晚上回来又12点了,一天也不在家,更别说中午回家给儿子做饭了。记得儿子曾经说过,他一天到晚就是睁开眼没有娘,睡觉时候也没有娘。

直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他的班主任找我谈话,说儿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班上是第49名。小学的课程实在谈不上有多难,如果家里再没人管,孩子的人生可能就毁了。老师还劝我说,自己再努力,儿子将来没出息,都会觉得一辈子心里过不去,得再多的奖章也没有用。

于是在领导同事的关照下,我被调到小额审判庭工作。

虽然小额庭的案子很多,一年也有400多起,但是好在都是坐在办公室里,不再像执行局那样天天跑在外面。每天白天是排期满满的开庭,晚上还要自己整理案卷。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让儿子到我办公室来,我整理我的案卷,他写他的作业。慢慢地我也发现,自从我在审判岗位上踏实下来,他的学习也踏实下来了。就算只是在办公室,各自忙各自的,那也是一种陪伴吧。

儿子高考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已经来驿道法庭工作,也没能像别的家长一样每天嘘寒问暖,最多就是精神支持了吧。好在儿子知道争气,全凭自己努力,考到大连理工大学。学理科,不学法律,这样挺好的。

去年10月,我母亲突然重病,要住院做手术。接到丈夫电话的时候,我刚刚开完一个庭,后面还有下一个庭的当事人等着,我只好跟丈夫简单交代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晚上下班后,匆匆赶往医院。哥嫂都在。我就跟他们商量,白天他们来照顾母亲,晚上我来陪护。

后来母亲出院住在我家,白天我也只能让丈夫请假在家伺候母亲,晚上下班再尽孝心。母亲说我:“人家都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我看你连俺女婿也赶不上。”

要不大家都说,当法官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家里人。当事人的事情都是头等大事,都能尽责处理好,而且也必须处理好,但是自己家里的事,担当得太少了。

今年开春的时候,我感冒发烧,白天开庭,晚上到医院打点滴。我辖区里程郭镇的张大娘给我打电话,边哭边说老头子打她,要离婚。我对他们家情况也比较了解,就一边听一边劝。等我点滴打完了,大娘的气也消了。

在一旁陪伴我的丈夫,终于忍不住埋怨:“平时照顾不上家里也就算了,得病了也闲不住。你要是把一半的心思用在你自己身上,我也放心啊。”虽然挨了埋怨,但是我心里还是挺暖和的。他几乎天天唠叨我,但是我满脑子都是案件,也顾不上跟他搭话,也记不住他说了啥。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家人,后来我给自己定了规矩:每个周二、四加班,其他时间不加班,回家陪家人。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周加三四天班是常态,自己立的规矩自己执行不了。

话说回来,就为了陪自家人,案子要是办不好,十里八村的乡亲满足不了,说再多司法为民都成了空话。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朱玲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