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江苏徐州铜山区法院郑集法庭副庭长陈魏的“执法发明”
时间:2015-04-07 14:19:58        来源:人民法院报

9.jpg

他是个名人。出名,缘于与他素不相识的一位八旬老太。老人金赵氏有三个儿子、八个孙子女,三个儿子三个家,老人却无立足之地,只能住在三儿子家旁的路边垃圾池里。2014年母亲节前夕,他“判”不孝子住垃圾池的故事不胫而走,引发轰动,这位开创“体验式执行”的法官一下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春节前夕,北风呼啸。在江苏省最北端的徐州市最冷的时候,记者见到了这位法官——陈魏。

体验式执行法

见到陈魏,进门就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垃圾池,因为之前人们看到的仅是几张图片。

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镇付沃村的金老太太今年86岁,她育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早年去世。几年前,老太太年龄大了,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也没有房屋居住,她的儿子们拒绝赡养她。2013年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金老太太将儿子们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大儿子金华称他在父亲去世后,一直供养母亲和两个弟弟,自己现在也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继续供养老母亲了。二儿媳妇到庭应诉,她同意母亲的诉求。不过三儿子却认为母亲要求过高,还是拒绝赡养。最终经法庭调解,老人和儿子们达成了协议:三个儿子家每家每年给她小麦100斤、水稻100斤;因患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凭票据由三家平均承担。

在此后的日子里,老人双月在二儿子家居住,单月在三儿子家居住,但后来老人的三儿子金云不让老母亲住了。去年3月底,老人颤巍巍地找到法庭负责执行的副庭长陈魏说,自己去三儿子家住被赶了出来住在垃圾池里。去年4月,二儿媳妇接受了老人。5月,老人应到三儿子家居住了,可还没有入家门就被赶了出来。没地方去,老人又睡在了垃圾池。

“这件事让我十分痛心,老人年事已高,在这样的环境里对身体伤害很大。”陈魏说,而整个付沃村几乎人人都看不下去。一位村民气愤地说,老人的要求很低,就是一双筷子、一个碗加张床铺。另一位村民想不通:“这么多的儿孙,怎就容不了一个老人呢?”

一连数天,陈魏上门做工作不见效果。去年5月5日下午5点多,陈魏第18次来到付沃村。按照法律规定,对拒不执行法律文书的,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但如果我们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激化他们母子之间的矛盾。”所以,陈魏这次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化三儿子金云,“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后老人还是没地方住”。

进了付沃村,陈魏把老人的大儿子、三儿子和二儿媳妇带到老人蜗居的垃圾池旁。一见这阵势,呼啦啦地来了许多村民,甚至有些村民因情绪激动和金云吵了起来,指责他太不孝。

陈魏走进垃圾池把老人搀扶了出来。过会儿,人们惊奇地看到陈魏转头拉着金云走了进去,两个人弯着腰钻进只有3平方米的垃圾池中,坐了下来。

“我当时对老三金云说,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你老妈天天住的这地方,并问他有没有闻到臭味,有没有感觉到很挤,还问他想没想到风吹雨打,那会儿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数落着金云,金云是浑身不自在,脸红一阵白一阵地默不作声。一个多小时后,陈魏看到金云脸色的变化,带他走了出来,并对金家的儿孙们说:“80多岁的老人了,生你们养你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你们,为什么到老了竟落到这个境地?”说到这儿,陈魏铁着脸问金云:“到了你老的那天,你自己的儿子也这般对你,你会怎样……”现场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聚焦在金家老三的脸上。

“是我的错。”金云羞愧地表示愿意接受老人。当晚9时,金云抱着垃圾池里的被褥,搀着老母亲往自己家里走,到了门外发现钥匙不在身上,便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嘭”地一下砸掉了门锁,回头恭敬地对母亲说:“娘,进屋吧。”

看着金老太进屋的背影,陈魏终于松了口气。再过6天就是母亲节,老人终于搬离阴暗肮脏的垃圾池,被三儿子接回家。陈魏几个月来悬在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回忆起这段往事,陈魏说,当时也就是担心老人,一时冲动就拽着老人的三儿子坐进了垃圾池。

金老太现住在三儿子家一间房里。她说,现在住的还满意,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住长久。陈魏拉着她的手安慰道:“放心吧,有法庭在,就不会让你无家可归。”

接着,陈魏带记者来到老太太曾住过的垃圾池。这是在付沃村主干道旁,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垃圾池。陈魏说,当时老人把里面的垃圾清理出来,在上方搭了块塑料布,带着被褥住了下来。晚上蜗居垃圾池,白天就在三儿子家旁边的一处屋檐下做饭。记者见到当时老人的灶台也极为简单,用几块石头支起一口锅。如果遇到下雨天,老人没法做饭,就啃几口馒头。

村委会主任代会坤对记者说,自己50多岁了,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这简直是村里的耻辱,但同时也看到了法官了不起的工作方法。代会坤表示,以后村委会将对老太太的生活进行监督,尽一切力量让老太太安稳地住在家中,没有后顾之忧,也让法官放心。

“判”不孝子同坐垃圾池的体验式执行,加之执行节点恰在母亲节前夕,这立即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为徐州法官换位体验式执行点赞。新华每日电讯时评评价为:“这就是司法智慧的体现。”《人民法院报》言论进而指出:“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既需要刚性的法律为人类秩序保驾护航,也需要道德的教化,需要执法者用自己的悲天悯人、敬业精神、执法艺术去唤醒人们内心的良知。”数十万条新闻评论和微博跟帖,在谴责老人儿子不孝和表达对老人赡养问题关注的同时,不约而同对此案执行方法点赞和肯定,陈魏也被网友称为“最温情法官”、“最美执行法官”、“正能量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特地就此撰文指出,这个故事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对法官的执行方式给予了广泛赞誉,这一做法弘扬了赡养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值得广泛宣扬。同时,该案多了责任心和人情味,法官用情感的感召来弥补法律强制力的不足。

“大老执”来帮忙

这是去年法庭里的一个场景:

申请执行人曹风花:“按理说这个钱应该是由我来保存才对。我是孩子的母亲。”

被申请执行人王彩霞:“做梦。”

陈魏:“我想给做做调解,你们看怎么样?”

王彩霞:“钱没有,就是没有。你看你怎么办?该枪毙就枪毙,要是蹲(坐牢)呢,我这就跟你走。”

被申请执行人李富锦:“钱我是藏起来了,要是逼到劲儿,我宁愿当面烧了,都不给她一分钱。”

钱,一笔钱,这究竟是笔什么钱?这纠纷来法院前,村里、乡镇、派出所、政法委都调解过无数次。在法庭场景中双方当事人原本是一家人,两位被申请执行的老人是曹风花的公公、婆婆,而那笔钱,背后则是一笔沾着血的钱。

2014年11月,一桩牵涉到“第三者”的案子让陈魏有些难办。申请执行人曹风花是死者的二婚配偶(未领证),被执行人是死者母亲,是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当时儿子死亡后,其原所在公司将工伤死亡赔偿金30万元打到了死者父亲李富锦的账户上。老人以遗腹子身份难以确定为由,坚决不同意将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分给“二儿媳”,而执意留给死者与前妻的孩子。

丈夫去世后,正是曹风花最需要钱的时候,女儿该上学了,儿子要上幼儿园,但是公公婆婆却把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紧紧攥在手里。曹风花起诉打了官司,要求依法分割那30万元赔偿金。铜山法院立了案,准备对那张银行卡里的钱进行财产保全,但是查询结果是钱已经被人取走了。法院经过调查发现,李富锦到山西先是将卡挂失,然后在异地将30万元现金全部取走。经审理,法院判决被告李富锦、王彩霞给付那笔30万元中的16.8万余元归曹风花的两个孩子所有。但法院判决生效后,李富锦老两口仍然拒绝拿出钱来。

李富锦、王彩霞一开始就认为,曹风花是“小三”,儿子跟儿媳还没离婚,她就怀上孩子,是不是自己孙子还是个问题呢。他们担心,曹风花把钱“骗”走后一走了之,最终孩子还得归他们老两口来管。当老两口看到判决书后暴跳如雷,说法院要来取钱就死在法官面前。

“做了两个月的工作,根本不见效果,当真执行要把80多岁的老太太关起来?”陈魏回忆说,“如果再强制执行,这家人将更加对立成仇人,而且还有两个孩子。”

“判决是缺席判的,在我执行时就不能缺席执行了。”怎么办?陈魏费了很多脑筋。他走访了解到,村里有个“大老执”叫老魏。在徐州,当地乡亲们喜欢把红白喜事上主事的人叫大老执,很有威信。于是,陈魏便以老魏作为突破口。当开始与这位“大老执”接触下来,他原本就不愿蹚官司这“浑水”,说没有主这事的兴致。可自从老魏与陈魏见上一面后,竟与陈魏交上了朋友,老魏说陈魏这官是个性情中人,能做朋友。

当时案件的判决是邮寄送达的,所以老太太一直对判决不服。那天,老魏把双方叫到了法庭。陈魏先跟老太太聊家常,聊得老太太露出难得的笑容。可当陈魏漫不经心地问了句关于钱的问题,老太太立刻翻了脸,要死在法庭。

老魏与陈魏默契地交换了个眼色,意思是先回去由老魏给老太太“降降温”,提提钱的事。临走时,陈魏关切地扶着老太太下了楼梯,嘱咐老太太不要发火,这个年纪身体最重要。也许是看到、体会到了陈魏的什么,临走时老太太摸着陈魏的手喃喃自语:“你这法官还真不错!”“我当时就觉得有戏了。”陈魏笑着说。

又一天,在老魏的工作下,老太太开口了。但她只出5万。陈魏又“磨”,还是5万。对此,陈魏一面向她介绍强制执行的严肃性,一面关切地询问老太太家里的经济状况……

那些天里不分昼夜,陈魏几十次地与老魏热线“面”授机宜。老魏在电话那头拍着胸脯向陈魏保证,否则他这“大老执”的面子往哪儿搁。在老魏的努力下,从8万、10万、13万,到最终14万元钱交到了法院。

“由于被执行人年龄太大,钱又查不出放在了哪里,想通过强制执行完全执行到位是不现实的。对这个数额,申请人曹风花也感觉很不错了。”陈魏说。

一些复杂案件,往往单凭法官的力量和智慧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善于借助外力来做化解工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魏说:“有时候,人也很简单,比如老魏这个‘大老执’,说通了,一通百通,关键时候真的就能帮上大忙。”但找这个“大老执”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能够找到老魏并和他处上朋友,说明陈魏总能找出些感染对方的东西来。后来这个案件还上了央视的《经济与法》。记者问老魏像这样的朋友多吗?“不少。”陈魏说,这些人地缘近、人缘熟,在农村办案不能少,问题是怎么能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

爱琢磨的“发明家”

陈魏,今年53岁。记者见他的这天,他匆匆地从郑集镇赶来。他个头不高,皮肤稍黑,一套法官制服在身,颇显敦实而精干。全身上下,颈口那条鲜红的领带格外显眼。在记者与他6个小时的交流中,从他的装扮、表达和眼神中,对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爱琢磨、有故事。

陈魏当过兵,1981年入伍到了福建厦门水警区服役,因爱琢磨事1983年半考半推荐地上了太原的一所海军学校。当兵的最后一站是某海军基地潜艇支队。“一年回家一次有30天的时间,但路上甚至要用掉三分之一的时间。”路途成了陈魏当兵最深的印象和困难。他说:“那年头觉得特对不起自己的老婆,她在东北工作,探亲时从东北到部队去看我要四五天的时间,还带着孩子,到我这地方还要继续坐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和40分钟的渡船,最后的见面时间,也就两三天。”对此,陈魏的妻子无怨无悔,跟定他一辈子的理由就是陈魏做人做事认真用心。

当了法官,老婆也回到身边,陈魏很是满足,感觉全没了路途的煎熬。他感恩法官生活与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他每月会在法庭待上二十八九天,忙得脚不沾地,这么多年没有午休习惯。柳泉法庭、利国法庭、茅村法庭、张集法庭、郑集法庭……从地名中不难辨出,这都是些不知名的乡镇小地方,他当法官20多年一直在基层工作。

陈魏的很多同事说他“做工作特善动脑,特爱琢磨,特讲方法,拿到案件后从大致轮廓,到细节,不断考虑来考虑去的。”2012年以来,陈魏执结案件标的额在1000万元以上,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与和解执行的占90%以上。记者浏览了连日来江苏地方一些媒体报道他事迹的片段:“陈魏和他同事们多年来发明了体验式、借入式、良善式、感动式、分解式、迂回式等执行工作法。他当法官23年,在基层法庭23年。4次受嘉奖、3次记功,成了模范军转干部、全省人民满意法官、全省最美法官……”

执行方式要因人而异也要因案而异

记者:从您执行的案件看,执行是一门讲究执行策略、执行艺术的工作。

陈魏:是的,执行工作一定要灵活。就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官得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灵活执行、灵活办事。在执行工作中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案而异,不断变换执行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执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还有,就是要凝结集体智慧、力量,攻克难案。在我从事执行工作的多年里,我和大家总结出体验式、借入式、良善式、感动式、分解式、迂回式等执行工作法,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记者:面对执行困境,有人认为执行,就是坚决执行,在执行所有案件中要铁板一块,不留情面、严肃执法?

陈魏:我觉得还是要以和为贵,慎用强制措施。执行工作要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力,但每个案件都使用强制执行措施,不仅司法成本大,而且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执行法官在执行工作中要讲究执行艺术,让被执行人既感觉到法律的强制力,又要让其知道执行法官的人情味,使被执行人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才是执行工作的最佳成效。我在开展执行工作中,始终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指导思想,实行人性化执行,注意执行中的人权保护,以人为本,多做感化、教育、协调工作,树立生存权大于债权的观念。在办具体案件中,始终坚持耐心、细致多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多为当事人着想,主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从促进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达成执行和解来促进案件的执行入手,少用或慎用强制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您在执行工作中,有时也是铁骨铮铮、不惧邪恶的铁面包公的形象?

陈魏:执行工作不是以暴制暴,虽不能一味地采取强制措施,但司法的权威也必须树立。执行工作讲究刚柔兼并,对那些规避法律、粗暴抗法、逃债的老赖,则需要我们不怕邪不惧恶,依法坚决采取果断司法措施。强制执行方法是后盾,尤其是对不诚信的当事人,查封、冻结、扣押,乃至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也要适时采取,以此威慑被执行人,促进其积极主动履行义务。法官是法律的代表,如果法官有一丝一毫的惧怕或退缩,都会伤害老百姓对法律的感情。

记者:麦克莱说过“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回顾您所办过的案件,能够办好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是换位体验,将心比心?

陈魏:以情感感化后的自动履行,更能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现在我们基层法庭办理的大量案件都是民事纠纷,家庭和邻里关系纠纷占相当比例。“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感化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的心善良,就会有好的效果。在执行工作中首先展示自己的真心和真情,体现怜悯之心、同情之心,之后让被执行人真正感觉到缺乏诚信或者丧失真情的羞耻之心,最后通过居中协调,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取得一方谅解,争取相互理解,最终促进执行。

记者:在执行案件中,有些当事人会为了几十、几百元而争上几天结不了案,听说您有时也自己拿钱帮他们解决矛盾?

陈魏:是有,但不多。有的农村案件当事人特别执拗,差距几百元磨磨叽叽,就是无法达成谅解协议,耽误了我们很多的宝贵办案时间。没办法,对有些案件我受不了性子急就自己掏钱完事。这个事在我们法院,在其他法院也有。我觉得,几百元事小,能够及时结案,让当事人的生活步入正轨,我觉得值。


记者手记

法律的人文与理性

曾经看过古希腊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而今眼前法官陈魏“同住垃圾池”的执法,就再现了这一智慧。

当下许多法官似乎都有这样的感慨,再铁面无私、公正严明的法律,在涉及家庭抚养、赡养的诉讼纠纷时,都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尴尬和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不是吗?在许多的案例中,即便法律作出了判决,也督促了执行,但心结若不解,事情往往出现反复,案结事不了。

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在不违反法律具体规定的前提下,法律的执行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以此体现法律的人文与理性。这些年来,陈魏根据不同的案情,探究不同的方式,发明创新了不同的执行方法,往往收获意外。除了讲究法律,还讲究情感,关键是让当事人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会有心灵的自责与行动的改正,而体验式执行,正是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错误和不足的最有效方式。

采访陈魏让我感悟到,许多时候,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相比那种呆板、生搬硬套的执法更具理性。因为,多一些这样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公众就会对法律多一些亲近感和认同感,法律毕竟应该与我们的社会和民众融合,而不是冷冰冰、缺乏人情味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