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19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法官 >> 正文
“背包法官”冯晓光 走街串巷的那些事
时间:2019-08-21 15:25:39    作者:孙莹    来源:中国审判网

冯晓光,一位从一件背包开始一天工作的法官。在同事们的眼中,“马不停蹄”是他的日常状态。书记员王卓琳说:“冯法官常说,效率很重要,调解不过日,判决不过月;早一日落定,当事人就早一日踏实。”

2010年,冯晓光自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以来,先后在政治处干部科、督查办、民二庭、立案庭工作。他办理过各类纠纷1700余件。这些案件没有一件发回重审,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的良好效果。这些年,冯晓光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2019年3月,冯晓光速裁团队被评为北京法院系统“十佳速裁团队”。2019年4月起,冯晓光承担起立案庭诉调对接工作,负责指导多元调解,并开展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胡同里的国徽

最近,北京东四街道细心的街坊们发现,司法所门口多了个崭新的牌子—东城区人民法院驻东四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在这里经常能看到有一位背着双肩包的法官在调解纠纷。法官年纪不大,长相斯文。他一开口,原本吵吵嚷嚷的地儿,瞬间就安静了。出来的人都会说一句话:“照法官说的办。”

6月25日的清晨,冯晓光法官要在工作站对九起劳资纠纷开展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司法所所长王永恒见冯晓光来了,就像见了救星:“这家人因为居住权问题总是吵,吵急了就动手!冯法官,您跟我去看看吧!”一行人迅速骑车赶往现场。这是一起因继承引起的家庭内部纠纷。一方是四合院产权人的儿子张某,另一方是其表兄李某。产权人的九弟生前也居住于此,酷爱收藏,去世后留下几大箱古玩字画。李某担心古玩字画被他人抢走,趁机占据了产权人生前居住的房屋,并称产权人曾书面同意自己居住。张某则认为,父亲去世后房屋就是自己的,李某无权居住,必须马上搬走。双方恶语相向,屡次想要动手。经过冯晓光释法明理,张某认识到自己应先办理继承,否则就没有要求他人腾房的权利。在听完代位继承的相关规定后,李某趾高气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按照冯晓光的建议,双方同意字画处置听从十姑安排,居住权问题待字画处置完毕后另行协商解决。

赶回工作站,两位劳动者正因追索报酬的时效问题与用工单位争得面红耳赤。冯晓光打开背包,取出国徽悬挂好。然后,他穿上法袍,取出法槌、案卷、笔记本电脑等物品,摆放整齐。他一边布置这小小的“法庭”,一边安抚双方的情绪。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他审查双方材料,用最通俗的语言释法析理,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街坊见挂起了国徽,法官在处理案件,纷纷围过来旁听,并向法官咨询问题。冯晓光用一个个普法小故事来释疑解惑,街坊们与法官互动,相互讨论,一时间热闹极了。

送上门的调解

继承纠纷是诉调对接工作中的常见案件。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冯晓光总是“上门”解决纠纷。

今年5月,有一起涉及八名继承人的四合院继承纠纷,涉案房屋是位于故宫附近的一个完整的私房四合院。8位继承人年纪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62岁。由于继承人从小户口均不在父母处,开具亲属关系证明过程较为繁琐。因诉讼周期长担心身体吃不消,且诉讼费用不菲,继承人一直未办理继承。冯晓光将所有准备工作都提前沟通到位,准备妥当,使诉调无缝对接。两个小时之后,案件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顺利完成。一趟法院没跑,在家门口一分钱没花就办完了事,这令八位老人欣喜不已,主动要求与法官、调解员合影留念。

不久之后,冯晓光处理了一起涉及一位抗美援朝老英雄的案件,涉案当事人邱某今年已是88岁高龄。邱某17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腿部至今仍留有弹片。因此,老人脚踝肿胀,行动不便。他的三儿子因病去世后,儿媳赵某经过与二老商量,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丈夫遗留的房产、公积金、养老保险、股票、丧葬费等财产问题。经前期沟通,家人都同意所有遗产由赵某继承。定好时间后,冯晓光和人民调解员崔健、书记员王卓琳一同前往当事人家中,进行遗产分割协议的司法确认。

“钱都给儿媳,我没意见。只是房子的份额我还是先留着吧,等我孙子结婚成家了,我直接给我孙子。”没想到,法官一到场,奶奶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刚成年的孙子邱某认为奶奶改主意是因为大伯的介入,儿媳也面露不悦,家里的空气一下子变得凝固。“房子我不要,就都给我孙子吧!”邱某也指了指孙子,闭上眼睛长吁了一口气,显然还没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老英雄耳朵听不见,冯晓光就把问题写在纸上,耐心地询问老人的真实意愿。经过冯晓光耐心地调解,儿媳和孙子都认识到这是奶奶的法定权利,最终接受了奶奶和孙子各继承房屋的八分之一份额,其余份额及全部存款由儿媳继承的调解方案。当新的遗产分割方案最终达成时,已是华灯初上。

“走,去工作站找冯法官!”

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国徽。诉调对接工作站里,冯晓光搭建起了一个个临时的小法庭。法庭虽小,作用却很大。200余名退休职工半天时间就拿到了应得的福利;中小企业间的商事纠纷迅速解决;22起医疗纠纷一朝化解;原本恶语相向的邻居、兄弟握手言和……不需经历漫长的流程,不需提供繁杂的材料,不需交纳公证或诉讼费用,就能办成很多事。两个月时间里,冯晓光“一站式”就地化解纠纷149件。

一传十,十传百。“走,去工作站找冯法官”成了很多百姓解决法律问题的首选。工作站日渐繁忙起来,冯晓光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当事人听他释法,调解员学他用法,老街坊听他普法。白天,他现场指导调解员开展工作。晚上,他在微信群里指导调解员如何提出法律建议、修改调解协议。

“说实话,出去跑比在法院审案子更费时间。胡同狭窄,车开不进去。每天我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大书包骑着车到处跑,光路上就会花很多时间,审结案件的数量也比在法院开庭审理的少。”冯晓光坦言:“我在外边跑,庭里的其他法官就要承担更重的审判任务。”

对此,庭长韩毅兵说:“如果只算司法统计账,确实不划算。但是,东城地处首都核心区,如果算算政治账、社会治理账,结论肯定不一样。这项工作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

工作的这些年,冯晓光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街头巷尾总是能看见冯晓光的身影。“无争、无讼、安宁,让大家更幸福一些,这是我心中所想,也是每一个法官所想。”冯晓光说,“熟悉的环境给人安全感,更容易解决问题。所以,我会继续走街串巷地跑下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法律纠纷,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