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30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 >> 散文 >> 正文
黄泥路
时间:2014-07-10 11:25:59    作者:邓飞    来源: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

儿时的黄泥路,宛如虬状的经络,至今盘绕在我的脑海里,挥斩不去。每逢下雨天,那些泥泥泞泞的路面,一段连着一段,一块接着一块,伸向远方……

黄泥路上,曾有许多胶着的记忆,久久回荡的跫音。那时候的我,一路斜挎着书包,相携着同伴,吵吵嚷嚷着去上学。学校离家有五六里远,须翻过一道山脊,沿着一条坡间小道,越过王家梁,再行至山脚,穿过网格状的平坝,学校即在眼前。常常三更时分,我们便起床踏上去学校的黄泥路。天空一团漆黑,大些的孩子赶紧将阴在墙角的柴禾取出,然后用火点燃,我们就借着摇曳的光亮前行。

后来,我厌烦了这条循环往复的道路。每当放学回家,空着的肚子早已闹起了“革命”。望着远处的王家梁,想着必经的坡间小道与山脊,心里不免犯愁。同伴可儿告诉我,通往回家的道路不止一条,有一条毛糙的公路照样引人回家,需要沿着一条季节性的小溪,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斜过几家散落的房舍和长长的凹槽……我于是二话不说,答应随他同行。大自然的造化与人文的简约发展,使沿途的风景焕发出别样韵味儿!我俩一路有说有笑,一直走到夜幕降临。

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只见母亲冷冷地坐在桌旁,黑青着脸。我顿时惊惶失措。没过几秒,母亲没好气地冲着我吼道:“天黑了,死到哪里去了!做了什么坏事?”我嗫嚅着说:“走公路回的家,和同伴一起,玩过头了。”母亲越听越生气,说:“正路你不走,歪门邪道你直闯!今后还能好好做人?”接着就是罚跪。原来,母亲见天色已晚,依旧焦急地等候在黄泥路边,期待着我回家的身影。她连续问了几个路人,都说没看见。

母亲再跟你说,王伯家的三娃子,从小不走正路,结果养成了偷鸡摸狗的恶习。长到十三四岁时,他竟然变本加厉,把邻村赵四钱五家的腊肉、水牛偷了去卖钱花,一时成为人人喊打的角色……王老三自始至终不思悔改,终究没能摆脱坐牢的命运。坐牢的滋味恐怕并不好受!你今天不听父母言,明天说不定也会走上跟他一样的路……随后问我听明白了没有,我连连点头。

从此,我决意不再走那条所谓的“歪门邪道”,总是沿着黄泥路往返踏足。黄泥路,依然如故曲曲折折、粘粘连连,活似一条涓涓的小溪流,流也流不尽,又似一条绵绵的细纤绳,断也断不掉。黄泥路上,留下了太多抹不掉的脚印,都被我以及后来的孩子们陆续地踩踏了进去。

直到有一天,当我再次走上黄泥路,迎面所见的景象让我大为惊讶:一段湿滑的路面清晰地垫着一方方石块!显然是昨天抑或刚才有人搬移到这里的,以方便行人经过。我轻轻松松地踩了过去。回望间,内心涌起一阵温暖。走过了一段路,我也搬起一块厚厚的石头,放到路的中央,希望下一个路人能够安安心心地踩过去。

黄泥路,留下了儿时的印迹,留下了母亲的守望,留下了乡亲们的关爱!同时,也教会了我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怎样惜人惜事、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