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0
星期六

《中国审判》2016.23 153 出版日期:2016-12-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数据法院”“智慧法院” 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文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崔亚东

10.jpg

崔亚东院长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智慧法院

暨网络法治”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摄影 刘玉伟

    得数据者得未来,大数据已成为未来法院变革的重大驱动力。近年来,上海高院不断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学习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数据法院”“智慧法院”为引领,推进上海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上海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顺应大数据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数据法院”建设

    上海法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这一有利契机,坚持“科技强院”方针,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质量”和“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跑路”的理念,提出了“以建设‘数据法院’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法院’为引领,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上海法院《“数据法院”建设发展规划(2017-2019)》,确立了打造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实时化、价值化特征的“数据法院”,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上海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数据法院”建设的主要成效

    目前,上海法院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大数据信息系统”,完成了标准化大数据库、现代化数字机房、集约化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网络顺畅安全、应用全面覆盖、数据即时生成、信息高度聚合、资源共享互通、管理三级联动的大数据应用格局,各项工作已与信息化融为一体。

    建立了大数据办案辅助系统,实现办案智能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是上海法院不懈追求的目标。大数据辅助办案系统能够帮助法官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审判质效。该系统具有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等35个子系统,在服务审判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上海高院首创的C2J法官办案智能辅助系统,通过“类案推送”,适时为法官办案推送同类判例,既为法官适法统一提供类案参考,又大大减轻了法官的工作量。上海高院首创的裁判文书分析系统,运用实时计算、关联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可发现人工不易查出的逻辑错误、遗漏诉讼请求、法律条文引用错误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上海法院已建成828个高清智能法庭,具有全程录音录像、证据出示、远程庭审等多项功能。通过应用大数据辅助办案系统,上海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2015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同比上升13.2%;审结案件61.45万件,同比上升12.7%,收、结案均为历史最高。结案率为91.9%,居全国法院第一。同时,办案时间大大缩短,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2015年法官人均办案量为187.04件,居全国前列。

    建立了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实现服务群众诉讼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上海法院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理念,构建了以诉讼服务大厅为中心、集“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11项子系统在内的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和集登记立案、导诉分流、法律援助等30余项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诉讼服务体系,做到设备齐全、功能完备、技术先进、服务便捷,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的诉讼服务,基本实现了由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问累、跑累。2013年12月,上海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联系法官、查询案件、法律咨询等18项功能,实现一号对外、“一门式”服务,方便群众诉讼。自启用以来,累计提供诉讼服务285万次,日均275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99%。2015年7月,该平台获得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颁发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专项成果奖。2014年11月,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保障律师权益,为律师量身打造了“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10月,上海从事诉讼业务的1393家律师事务所已全部使用,律师平台访问量合计66.6万次,日均1000余次。网上立案4.4万件,律师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2016年10月,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被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评为“政府网站网上办事类精品栏目”。

    建立了大数据司法公开系统,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动“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上海法院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的要求,以打造“阳光司法、透明法院”为目标,在抓好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新闻信息、联络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体系,做到了执法办案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自2013年以来,十大平台已向社会公开了112个方面的830个信息项,累计发布2亿条信息,日均访问量3万人次。其中,审判流程通过公开平台,被细化为26个节点,以短信方式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2013年以来,累计庭审直播5336件,点击量达2.26亿人次。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实现了依法可以公开的生效文书全部上网。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16.87万篇,平台日均访问量达2万人次。

    建立了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司法决策科学化、智能化、精确化。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驱动力。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通过充分运用、深入挖掘海量数据的潜在价值,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上海法院依托大数据库,建立了案件审判态势、金融审判、执行工作等6个大数据专项分析平台。其中,执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具备全方位掌握被执行人行踪、被执行人财产动态信息、精确评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等10余项功能,实现了执行决策和执行办案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确化,有效破解了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等难题,为“基本解决执行难”,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为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周强院长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现代的高端研究平台。”上海高院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上海三级法院的司法智力资源,借力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于2015年底建立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司法智库。上海司法智库的建立是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类型的有益补充,注重发挥司法智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在服务审判工作、服务司法改革、服务司法决策、服务司法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积极探索,已出版24期《法治报告》,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上海高院将按照周强院长“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智库建设经验,努力将上海司法智库建设成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为上海法院发展提供重要的“软实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