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黄州法院:精耕审判管理提质效
时间:2025-09-29 14:16:28 作者:胡美琴 贺乐君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法院
为提升办案质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法院以系统性思维破局,将“数据体检、精准督导、科技赋能、建章立制、闭环考评”等举措有机整合,构建全流程精细化审判管理体系,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数据导航+分级督办 织密审判质效“管控网” “拖欠了6年的工程款,几个月就拿到了!”2025年5月,某建筑公司项目经理老周在收到最后一笔18万元的工程款后,激动地说:“原来听说‘骨头案’得拖个一年半载,没想到这么快。”老周是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原告方,因被告公司注销、证据散乱,该案立案后一度陷入“休眠”。黄州法院审管办通过“长期未结案件”红色预警将该案推送至黄州法院院长督办清单,分管副院长挂帅、审管办“一周一调度”,经过多轮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履行完毕。 这起案件的顺利办结,正是黄州法院“监测-分析-整改”全链条质效管控机制的生动缩影。为破解传统管理“单兵作战”短板,黄州法院建立审判运行态势“周通报、月分析、季研判”制度,对涵盖立、审、执全流程的19项关键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测。“审管办每月向我们推送质效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既是‘体检表’,更是‘指挥棒’,帮我们精准找到办案薄弱点。”黄州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坦言。2025年以来,通过数据预警及时干预,黄州法院全院上诉率、发改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6、0.2个百分点,调解率上升4.5个百分点,指标“导航”作用持续凸显。 针对长期未结案件“痛点”与审限管控“难点”,黄州法院创新推出分级督办与节点预警双举措。审管办全程跟踪推动承办人“一案一策”制定结案计划,依托数字法院系统建立临近审限案件“提示-警示”机制。2025年以来,在收案量增长4.2%的情况下,黄州法院全院未结案件总量及平均结案时间与去年同期持平,越来越多像周某这样的当事人,切实感受到“骨头案”消化带来的司法效率提升。 科技赋能+制度筑基 激活审判运行“新引擎” “跨省打官司没跑一趟湖北,4.8万元货款不到一个月就拿回来了!”江苏苏州某商贸公司的陈先生感慨。2024年年底,他给黄州个体户赵某供应建材后被拖欠货款,多次沟通无果后起诉。考虑到陈先生跨省奔波不便,承办法官依托“电子送达平台”,通过微信推送调解通知、证据材料,最终促使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赵某当场转账2.8万元首期款,剩余款项约定次月付清。该案全程线上完成,陈先生无需往返两地,高效化解了纠纷。 这一便捷体验,源于黄州法院将智慧手段与制度规范深度融合的实践。在科技赋能上,黄州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贯穿立审执全流程。“智能分案系统”根据案由、法官负荷自动分配案件,从源头规避“人情案”“关系案”隐患。“电子送达平台”通过短信、微信等数字化渠道推送诉讼文书,打破传统送达时空限制,平均送达周期缩短80%以上。深化“诉讼一码通”应用,上线“类案检索助手”,为法官精准匹配法律条文、参考案例提供智能支撑。 在制度建设上,黄州法院深化“三级阅核”质量管控体系,形成“承办人自主审查+庭室负责人重点把关+院领导统筹监督”的全链条防线,2025年以来已完成阅核案件801件。每季度开展办案标兵、优秀裁判文书、精品案件、优秀庭审“四评”活动,对先进典型通报嘉奖,2025年已有3件案例入选省、市优秀案例,以制度引领推动审判工作规范高效。 闭环考评+导向引领 释放队伍履职“源动力” “数据晾晒让考核更客观公正,大家抓质效、拼实绩的热情明显足了!”黄州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胡美琴的感慨,道出了黄州法院考评机制变革的成效。为破解“案多人少”背景下干警质效意识不足的问题,黄州法院紧扣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修订完善《法官绩效考核办法》,构建“指标量化-动态晾晒-结果运用”的闭环考评机制,将法官结案数、调解率、发改率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细化量化评分标准,每季度在黄州法院全院“晾晒”,让干警“同台竞技、比学赶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直接与绩效考核奖金、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的鲜明导向。 机制的变革带来了质效的跃升。2025年以来,黄州法院全院调解率、上诉率、执行完毕率等5项指标同比趋优,12项指标优于或位于参考区间,总体达标率92.31%;法官人均结案数达247件,位列黄冈市全市第一,较全市平均值高出62.5%。干警履职活力的释放,最终转化为群众感受到的司法效能,从案件审理的“加速度”,到诉讼服务的“暖温度”,再到裁判结果的“公信力”,审判管理的精细化成果正全方位惠及每一位当事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