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8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法院传真 >> 正文
上海涉少审判:守护未成年人青春防线
时间:2014-08-21 14:59:00    作者:卫建萍    

图为普陀法院“知心天平工作室”一角,摄影:孙超.jpg

图为普陀法院“知心天平工作室”一角

图为浦东法院少年庭在向心理咨询师介绍工作情况(拍摄者 富心振).JPG

图为浦东法院少年庭在向心理咨询师介绍工作情况

发端于上海长宁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至今已走入30个年头。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法官们深深感到,那些罪错少年,多半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或心理问题;那些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孩子幼小的心灵因父母亲属间漫长的诉讼可能造成心理创伤。而对正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如何引导他们学法、用法、知法、守法,有效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也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不久前,记者来到上海高院,对上海法院探索实行的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小法官网上行”等工作进行了采访,亲身感受到了上海少年审判工作的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

挽救罪错少年

2013年8月至9月间,年仅17岁的小齐(化名)多次入室盗窃,窃得身份证、驾驶证、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当小齐第三次撬门入室窃得几枚硬币准备离去时,被回来的房主当场抓住。经审理,小齐因犯非法侵入住宅罪被判处拘役4个月。

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少年审判庭承办法官钱华仔细查看了笔录。她发现,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小齐离家出走是一个关键点。于是,钱华安排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约谈小齐的母亲。

原来,小齐曾经是一个读书优秀的孩子,后来因为迷上了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对此焦虑万分,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齐最后选择离家外出辍学打工。“其实我儿子还是蛮乖的,他用自己挣来的钱为我买过家具,还为他爸买过剃须刀。”伤心的母亲泣不成声。

开庭过后,钱华、心理咨询师又与小齐进行了面谈。小齐表示,“我会重新开始的,如果出去还是原来这样,那就要一辈子被别人瞧不起了。”之后,钱华又先后三次回访小齐父母、小齐本人,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

令人鼓舞的是,小齐回家后不再沉迷网络游戏,同时开始主动照顾父母,还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计划。父母对小齐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小齐的例子在上海法院并非个别。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上海高院就在全市法院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中选聘了50人作为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心理辅导员,参与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心理矫治等工作;同时,上海高院专门为全市少年审判法官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心理学培训课程,为少年法庭心理干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起,上海高院又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优势,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建立“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先后组织了2批24名华东师范大学行为和认知学院研究生到法院,协助少年法庭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并组织召开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共同商议撰写心理学案例,总结提炼工作经验。

目前,上海法院少年审判已经形成了以院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为引导、院内心理辅导员为辅助、心理学研究生为补充、少年庭法官为主力的“内外结合”多层级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心理疏导机制的深化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来,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共启动心理干预390人次,尽最大可能给涉案未成年人更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呵护幼小心灵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上海的浦东、普陀、闸北等法院还创造条件,设置少年审判专用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测评系统,用于各类涉少案件的心理测评、访谈、辅导、疏导等专项工作。他们还精心摄制了《点亮爱的希望》、《牵了手的手》等专题片,从孩子的视角反映父母相争、离异等对其造成的影响,并通过案例、数字、心理专家访谈等,生动鲜活地讲述法律与亲情伦理,对相关当事人施以引导和感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

袁可(化名)是一名单亲妈妈,由于离婚时儿子尚年幼,她从未将离婚之事告诉孩子。当儿子到了适学年龄需要去学校报名时,袁可才发现户口簿上孩子的姓名仍然跟随父姓。此时,孩子生父邱某已在泰国另组家庭,袁可多次联系邱某改姓事宜,却屡遭拒绝。无奈之下,袁可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变更抚养关系,让儿子随前夫共同生活。

审理此案的上海闵行法院少年庭承办法官李欣发现,在谈论儿子户籍姓名变更时,袁可总是据理力争,希望能为儿子改姓,而当邱某严词拒绝后,袁可又显得异常无奈。可见,母亲其实是愿意留住孩子的,案件的实质争议焦点是邱某是否同意配合为儿子办理更名手续。

李欣尝试从保护孩子、保护家庭的角度与母亲袁可进行沟通:“孩子随你生活已经7年了,突然变化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心灵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希望你能撤回变更抚养关系的诉讼继续照顾儿子,给他一个阳光健康的童年。”

同时,李欣也提醒邱某,孩子是无辜的,邱某未尽抚养义务是失职,希望邱某能为孩子做点事,为两个家庭的安宁出点微薄之力。

最终,邱某同意变更户籍姓名,袁可同意撤回起诉。随后,双方一同至公安机关办理了儿子户籍更名手续,孩子顺利就学。

记者注意到,在争夺孩子抚养权等案件中,除了疏导家长,、法官们还积极尝试采用心理量表、心理投射法等对孩子进行心理测试,从而使争执中的父母能够理性体察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够为了孩子彼此包容和让步。

培植法治理念

在关注涉案未成年人的同时,上海法院还十分注重走出法庭,对中小学生开展普法教育。2012年以来,由上海高院联手上海市教委、团市委、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市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开展“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上海市少年模拟法庭进校园进社区展评活动,充分利用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律资源优势,在新媒体条件下,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法官网上行”由看看新闻网、博雅网作为活动官网,并设置活动专题页面。活动分法律故事编演、模拟法庭展示、网上投票评选和现场决赛四个阶段进行。

活动最初由少年审判法官选择一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刑事、民事等案件,交由参赛学生改编为法律小品,由学生进行表演或举办模拟法庭。2012年共由学校拍摄制作了17部参赛视频,在官网上供全市中小学生观看评选。据看看新闻网数据显示,参赛作品点击播放超过10万次,投票评选39.3万人次,页面浏览量达51万人次。根据投票评选结果,有四部作品进入决赛。

现场决赛的“擂台”设在上海高院,并由网络全程直播。根据网上投票和现场评委打分,最终评选出最佳作品一等奖、最佳模拟法庭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小法官奖、网络人气作品奖等。崇明县城桥中学的高嘉瑜同学和闵行区北桥中学的储承敏同学被评为青少年法律形象大使。

鉴于“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形成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2013年,直接参加活动的学校由17所扩大到165所,并由团市委广泛发动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还增加了法律故事征选环节,分初中、高中、职校、社区四个组别进行,共收到学生和社区青少年撰写的法律故事461篇。经由法官、青保干部、青少年问题专家、学校和社区代表初评,40篇优秀法律故事参加了网络评选,其中24篇最佳法律故事,被摄制成法制小品和模拟法庭。据悉,今年的“小法官网上行”活动也已进入征集法律故事阶段,参加的学校和学生数有望进一步增加。

与传统的宣讲性法制宣传不同,在“小法官网上行”活动中,未成年人既是受众,同时更是活动的主角。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鲜活的法律故事,与学校、社区生活、学习有关,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因而也能有效地引导青少年辨别行为的好坏、世情的善恶、追求的美丑、事理的正误,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观和价值观入脑、入心。

首届青少年法律形象大使高嘉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参加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后,我发现法律不再是枯燥无趣,它可以很生动,我们扮演法官、扮演狱警、扮演被告,用心体会法律,原来法律不只是一条条明文规定,它和我们息息相关,它用独特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