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法院传真 >> 正文
相山法院:辅助办案“四大中心”助提审判质效
时间:2022-09-07 10:35:16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

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等多重因素影响,法院受理案件数大幅上升。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为例,2016年至2021年共受理案件64770件,法官年人均办案数超过300件,案件总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人案矛盾尤为突出。此外,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大量重复繁杂的审判辅助事务成为影响司法改革成效的制约因素。如何在法院工作中实现辅助事务智能化、集约化管理,更好地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审判执行,既是新时代法院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人民司法事业目标的现实需求。

面对现实困难,相山法院坚持系统思维,按照方便实用、在线协同、深度集约、精细管理理念,突出“智能化、集约化、规范化”工作要求,将分散、繁琐的辅助性事务工作从一线审判团队中剥离至专业化团队进行集约化管理,深入推进“综合送达服务中心、智能辅助办案中心、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执行事务中心”四大中心建设,实现审判辅助事务效率、质量双提升,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002.JPG

集约送达,跑出司法送达“加速度”。相山法院不断探索诉讼服务新模式,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淮北市分公司合作成立综合送达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网点覆盖广、数据服务快、运营效率高、投递能力好的特点,主要承担立案信息扫描、录入、排期开庭、文书集约送达等审判辅助工作。通过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集约送达方式,切实解决法院在送达工作中的“找人难”“跑空趟”“成本高”等阻碍司法效率提升等问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集约送达中心自运行以来,共收取各类案件4183件,总送达10653人次,累计送达完结10121人次,总送达成功率95%,将平均送达周期缩短至2.5日内,集约化送达新模式为助推审判效率提高已初显成效。

卷宗瘦身,开启智慧办案“新模式”。相山法院成立智能辅助办案中心,全方位推进“无纸化”办案,建成可同时容纳4000个案件的智能中间库,确保审判全程保真留痕,电子卷宗同步完整生成,规范编目整合资源,实现与案管系统无缝对接,有效打通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之间的物理隔阂,做到智能辅助办案中心与各业务部门工作有效衔接,切实减轻了法官负担,更加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进行监督。自智能办案辅助中心成立以来,收结比大幅度提升,实现规范办案和案件质量的双提升。

夯实基础,筑牢档案管理“防火墙”。相山法院以打造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为抓手,不断完善档案软硬件建设。配备防磁柜、红外线监控、温湿度检测仪、除湿机、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和大功率中央空调以及档案数字化加工扫描等现代化技能设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及业务规范,做好编研、检索、立卷工作。提升服务理念,稳步推进以电子档案利用为主,纸质档案利用为辅的档案利用模式,实现内部调卷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登记服务,大大缩短调档时间。目前,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共保管全宗档案22个类别,200余件。保管各类档案139034 卷(件),其中诉讼档案125774卷、文书档案1252卷6581件、会计档案1365卷、声像档案1429件(光盘444件、照片985件)、基建档案2185卷、设备档案250卷、专题资料198盒。综合类档案收集归档率上升80%;诉讼卷宗归档率达到92%以上,电子扫描挂接率达98%以上。共接待公、检工作人员及律师、当事人共计2586余人次,为上级法院、各业务庭室等调阅材料共计392余人次。

优化功能,打通执行工作“快车道”。相山法院明确事务性工作的范畴,整合执行立案、财产查询、线索核查等覆盖执行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的执行事务,成立执行事务中心。将执行信息录入、收款账户确认、文书送达、网络查控、查询咨询、执行前督促和解、信访办理等事务性工作集中在中心办理,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的司法服务,实现了“事务集中办,案件分流执”的高效运转模式。自2022年7月执行事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流程运行、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共立案1295件,接待执行信访80人次,收取递交各类材料2000余件,受理执行线索500余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