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法院传真 >> 正文
环翠法院:当“区块链”遇到“云庭智审”
时间:2022-08-22 10:25:16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全程线上办理、无人签字确认的“网贷”合同,法官如何查明真伪?当“区块链”技术遇到“云庭智审”,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17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的案件。

“都是事实,我没有异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线上贷款业务以其便于办理、放款速度快等优势很快得到了用户认可,在市场快速拓展的同时,相关纠纷也呈现多发态势。部分线上信贷业务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办理,一旦发生纠纷,借款人可能以自己未签字确认、不清楚合同内容等为由拒绝还款,银行在举证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在环翠法院,这一难题随着一起金融纠纷的审结而得以破解。

2020年12月,邹某通过线上途径向银行申领贷款3.74万元,约定2021年12月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2022年8月16日,因邹某未按期足额还款,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行通过“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向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诉请邹某偿还余下本金、罚息及合理维权费用等共计3.41万元。环翠法院于当天依法受理了该案。

立案后,金融审判团队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了电子送达,在与被告邹某进一步沟通庭前准备事宜时,邹某却迟迟不接听电话。面对“失联”的邹某,法官通过短信提醒其接听电话、配合法院工作,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经过一番周折,邹某终于准时出现在了庭审现场。“本案系原告利用‘金融云庭智审平台’申请立案,原始电子证据已经导入法院一体化办案平台,请书记员打开一体化平台,请被告看一下面前的电脑屏幕,发表一下质证意见。”

面对证据,邹某未做任何辩解,果断表示,“都是事实,我没有异议”。

一条真实可信的证据链

被告邹某当庭认可的事实背后,是一条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完整证据链。

为解决线上贷款业务举证难问题,2022年,环翠法院发挥全省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试点法院的资源优势,启用“云庭智审平台”,探索建立区块链电子存证核验机制,与建设银行实现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起诉状自动生成、欠款人身份信息自动提取以及原始电子证据的瞬息固化和存证验证。

“邹某贷款申领的全部原始资料均储存于‘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该系统通过银行立案端口与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对接。立案后,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里保存的原始电子证据就会自动导入法院办案平台。”该案主审法官肖窈窈介绍,“依托‘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我们可以对线上信贷全过程的原始电子证据进行固化提取和存证验证,证据来源可靠、无法篡改,从源头上保障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有助于我们准确高效地查明事实。”

基于完整、充实的原始电子证据,开庭仅半个小时,案件事实就已查明。被告邹某当庭表示,愿意一次性偿还本息,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这起案件成为全省法院运用“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审结的首起线上贷款金融案件。

直接提取证据,省时省力又省钱

享受到“云庭智审”技术红利的不仅仅是法院,还有金融机构。从立案到审判甚至执行,作为首批“尝鲜者”的建设银行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云庭智审”带来的变化。

“现在,我们申请立案方便多了。起诉书是系统自动提取借款人身份信息智能生成的,证据是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自动导入的,我们通过系统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线提交立案申请。”代表本案原告出庭的建设银行威海分行员工刘燕介绍道,“举证方面的变化尤其明显。以往,我们要提前对线上贷款业务办理的流程进行公证,收集接收贷款的账户信息等等,以此来佐证发放贷款的真实性。现在,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可以直接提取原始电子证据,无需再公证、举证,可以说是省时省力又省钱。”

近年来,环翠法院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变革,不断更新金融审判思维,加强新技术应用,以科技赋能,筑牢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司法防线。该案创造性运用“云庭智审”和“区块链”技术高效审结,正是环翠法院创新金融审判机制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环翠法院已妥善审结各类金融案件1379件,平均办案天数为20.6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