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生活 >> 正文
夏秋交替小心患这7种疾病
时间:2014-08-19 10:07:12        来源:爱美网

400AD3AE82A0999A6E584D983695E7EA.jpg

季节交替期间,由于天气多变,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尤其夏秋交替期间,不仅要预防肠胃炎、各种流行性传染病、感冒,还要时刻做好保暖工作,谨防慢性疾病复发。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之交的消化道常见病,患者以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腹痛等,腹泻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专家建议

急性胃肠炎通常是由于进食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吃变质的剩菜、剩饭最容易“中招”。注意饮食卫生是保护肠胃,预防此病的关键。

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感染性腹泻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患者还会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感染性腹泻有很强的传染性,病人如不注意卫生就会造成感染。

乙脑是夏秋季节不容忽视的疾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如果孩子突然发烧,体温迅速升至39摄氏度以上,且持续不退,伴有剧烈头痛,极有可能感染了乙脑。

◆专家建议

专家表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对感染性腹泻,我们首先要分清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如果是细菌性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引起腹泻的病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像思密达、洛哌丁胺等;如果是病毒性的,使用抗生素则无效,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

预防乙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灭蚊防蚊并按时免疫接种,这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胃肠型感冒

夏秋之交是胃肠型感冒的高发季节,胃肠性感冒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现的症状有发烧、呕吐、腹痛、腹泻等。该病发病体征和胃肠炎很相似,容易引起混淆。如果患者只是凭经验用止泻药物进行自我治疗,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治疗。

◆专家建议

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最大的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呕吐、腹泻较剧烈,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胃肠型感冒兼具感冒和消化道病症。胃肠型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来自外部刺激和饮食敏感反应,贪凉乱吃是主因。

治疗胃肠型感冒使用藿香正气水效果比较好。专家提醒市民,胃肠型感冒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胃肠型感冒,关键在于不要过度贪凉,晚上睡觉不要一直开着空调。胃肠型感冒患者需要多休息,要多吃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降低对肠道的刺激。

胃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人体受到外界冷空气刺激后,会反射性地分泌大量胃酸,这会造成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其抗病能力降低。加上天气转凉,人们进食增加,进一步加重胃的负担,从而引起胃病复发。

◆专家建议

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着凉,平时应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还要戒烟、戒酒。胃病患者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以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胃病还和人的情绪有密切关系,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对病情大有益处。

关节炎

进入秋季,不少关节炎患者经常贪凉吹空调,导致旧病复发。专家表示,由于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及其周围血管功能不全,这个时节容易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的现象。

◆专家建议

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有关节炎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关节疼痛,要立即采取按摩、针灸等理疗措施促进血液循环,以免病情加重。适当锻炼对保护关节、缓解疼痛有很大帮助,可选择游泳、骑车等项目。另外,天气渐凉,爱美的女士要少穿裙装,注意下肢保暖。

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秋季气温下降,空气也逐渐变得干燥,这种天气很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秋季空气中的过敏物质较多,也是诱发支气管炎的病因。

◆专家建议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从保护呼吸系统开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烟雾、粉尘和有害气体多的场所。少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秋天气候干燥,可多吃些润燥清肺的食物,如梨、白萝卜、银耳等,以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

心脑血管疾病

夏秋之交,天气忽冷忽热,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表示,忽冷忽热会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扩张和收缩的状态,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

◆专家建议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专家介绍,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都是预防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夏秋交替时,老年人要添衣早、脱衣迟,定期到专业科室监测血压、血糖,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江红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