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法院传真 >> 正文
悉心护佑祖国花 细心培养守法人
——东阿法院少年庭“三个共建”工作机制纪实
时间:2014-07-24 18:06:09    作者:张建国 沈焕平    来源: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法院

“现在宣布开庭”,稚气的声音响彻在东阿县人民法院圆桌审判庭,走近一看,二十几名身穿校服的小学生正精神奕奕、庄严地进行“审判”。这个画面是东阿县人民法院院校共建、院企共建、院医共建“三个共建”工作机制中常有的一幕。

自创建“三个共建工作机制”以来,东阿法院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为失足未成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矫正氛围。2012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案件54件,审结49件,实现了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零超审限、零抗诉的“五零”目标,校园纠纷案件同比减少了70%,在校生犯罪数保持了零记录,先后为8名失足未成年人解决了就学问题,6名失足未成年通过企业矫正顺利实现就业。

院校共建,净化思想,预防犯罪

签订一个协议,将共建模式“制度化”。东阿法院与东阿县教育局签订和谐共建协议,成立法制教育共建领导小组,组长由东阿县人民法院分管院长和东阿县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东阿县人民法院少年庭全体人员、东阿县辖区各中小学分管校长组成。通过建立共建机构、明确共建机制、组织共建活动等措施,将法院与学校之间的共建协作方式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法院与教育系统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建设两个基地,将共建措施“常态化”。为丰富在校学生了解法律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东阿法院分别在县第二实验小学和县新城小学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去辖区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开展与辖区中、小学学生和老师座谈互动活动,听取其对法院工作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学生在法院开放日参加法院的庭审观摩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切身感受法律威严和司法公正。新城小学三年级一班班主任王老师不止一次表示:不管是庭审观摩还是模拟法庭,都起到了让学生深刻感受法庭的尊严,渐渐明晰了法庭审理过程的作用,这种活动新奇有效,应越多越好。

献出一份爱心,将共建效果“具体化”。针对涉及在校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抚养费等案件,该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最大限度争取县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从县财政列支专项救助资金1万元,与县慈善办联合开展救助活动,并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帮助涉诉特困未成年人解决入学和生活问题。日前,东阿法院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涉少民事案件原告张某某向东阿县政府申请救助获得批准,决定给予原告张某某每年一万元的救助金直至十八周岁止,在此之前,东阿县人民法院还为在黄河溺死的王某某一家争取专项救助基金。

院医共建,彰显关怀,延伸服务

打造内外结合的心理咨询队伍。该院聘请聊城市心理医院的张李娜、高群等医生担任该院专职心理咨询师,对符合条件的涉少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测评和心理矫治。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该院已有四名法官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形成了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引导,心理咨询师法官为主力的内外结合的工作模式,即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由少审法官结合所学心理知识和审判中所了解的案情为主,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补充进行干预,发现心理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则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主、少审法官为辅进行干预,内外资源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少审案件心理干预机制的发展,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有效发挥了心理学在少审工作中的作用。

共建专业权威的心理疏导机制。与聊城市心理医院签订共建协议书,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基地,借助心理咨询单位的专业意见,更加准确地了解被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考量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社会适应性等指标,通过出具的专业的心理报告为法院进行庭审教育和开展判后个性化矫正提供指导性依据。对几类特殊案件,该院少年庭在开庭前征得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特聘专职心理咨询师对涉案当事人进行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大大缓解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未成年被告人悔罪表现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打破了过去由法官、检察官只从法律角度,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法治教育的片面性,使庭审教育更具人性化,更加有利于法院、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对未成年人进行帮教。

探索全程贯穿的心理干预方法。将心理干预机制贯穿于涉少刑事案件的庭前调查、法庭教育和判后帮教等各个环节,逐步完善心理干预委托、启动和实施等程序。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圆桌审判”,在拉近控、辩、审三方距离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师找准最能触动未成年人犯罪心灵的感化点,了解其犯罪根源,将具有人情味的“圆桌审判”变成特别的“课堂”,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2013年的12月26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景华、心理科主任张李娜二人参与审理了由少审法官张文辉主审的蒋某某盗窃一案,并在庭审最后环节对蒋某某进行心理疏导。两位心理咨询师了解到蒋某某自幼父母离异,缺少家庭关怀和学校教育,偷窃成习,经过深入交流,得知蒋某某常常把正当工作所赚的钱寄给老家的爷爷奶奶,骨子里是一个十分孝敬的孩子。经过心理疏导,蒋某某当庭表示,改造后定会好好做人、回报社会的关爱。此前,张文辉一行也曾在蒋某某18岁生日前夕对其进行司法救助,在12月20日前往东阿县看守所,给其提前送去了一套保暖内衣作为生日礼物。

院企共建,帮扶为要,顺利回归

着重解决“送到哪里矫正”的问题。该院在东阿县供电公司、东阿县恒润钢构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失足未成人培训就业基地,并指派法院专门人员负责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安排就业等形式,对年龄符合就业条件的非监禁刑未成年犯进行矫正、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尽早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的危险。

着重解决“如何进行矫正”的问题。采用基地外公开课或基地内训的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培训,提升技能,鼓励有能力的未成年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由品质优秀、充满爱心、技能高超的技术能手对未成年人传帮带,帮助其学习劳动技能;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劳动技能竞赛,提升技术理念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帮教档案,对帮教对象的基本情况、帮教目标、帮教内容、帮教成效进行记载,对改造成果定期评估,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尽快摆脱心理阴影,掌握生活技能。东阿一中学生赵某表示:“我因一念之差走向犯罪,基地培训让我潜在的修理技能显现出来,改造好后,我会努力提高修理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着重解决“矫正后干什么”的问题积极联系辖区内有接收失足未成年人就业意向的企业,建立辖区接收失足未成年人就业企业数据库。进入企业就业后,一律按照前科封存制度对他们的相关信息进行封存,不公开其前科身份和资料,并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拾起重返社会的信心。同时积极进行判后帮教的回访,在回访中若发现有困难的失足未成年人定给予帮助,失足少年小王曾当过车工,如今在企业包装间工作,他向回访人员提出换到车工岗位工作的想法,回访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帮教企业的主管联系,帮助小陈调换了岗位,后来小陈在车工岗位上发挥其技术专长,得到了同事与主管的高度肯定。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