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09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6.13 143 出版日期:2016-07-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山法院:法官工作室凸显品牌效应

文、图 齐崇刚

0.24.jpg

张永杰法官团队办公场所

  为有效解决案多人少问题,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民法院探索成立了以法官姓名命名的“张永杰法官工作室”,组建了“1+1+N”模式的法官工作团队,即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多名书记员组成,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效审理“驶入快车道”

  梁山法院紧紧围绕“简出效率,繁出精品”的工作定位,成立了张永杰法官团队。该团队对立案分流来的民商事案件,实行台账式管理,科学界定工作室案件难易度,对简单案件、争议不大的案件,做到“不出周”,即1周内结案;对复杂案件、矛盾较大的案件,做到“不出月”,即1月内结案。

  “我离婚离了10年都没离成,没想到在张永杰法官工作室,不到3天时间就办完了。”内蒙古农民姚某某感慨道。风尘仆仆的他,从内蒙古千里迢迢来到梁山法院,想通过诉讼了结这段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现女方下落不明。

  张永杰团队分组利用两天的时间,驱车150多公里,多方查找女方李某,终于在汶上县康驿镇一处村庄里找到了李某。法官现场对双方的离婚纠纷案件进行了调解。

  据了解,2015年度,该团队办结各类案件720件,调撤619件,调解撤诉率86%,一审服判息诉率99.7%。2016年1至3月,已审结各类案件176件,案件质效大幅提升。

团队服务24小时不“打烊”

  马某与赵某婚后不久,马某被确诊患有不能生育的严重肾病。夫妻俩花光了积蓄,马某的病情仍不见好转,生活和疾病的压力迫使赵某提起了离婚诉讼。案件起诉到了工作室以后,张永杰法官团队耐心地开导马某树立生活的信心,从法、理、情的角度对赵某进行思想教育,团队成员还分成3组去赵某、马某家里做工作,上门走访20余次。真情的倾注、法理的感化最终打动了双方当事人。当马某接到6.5万元经济帮助金的时候,司法的温度再次让这位身患绝症的农村妇女泪流满面。

  为提高工作室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张永杰工作室主动开通了微博和微信服务平台,提出“咨询解答24小时不打烊,服务群众24小时不中断”的工作理念,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司法服务,让群众诉讼更便捷。

团队长效合作靠机制

  据了解,该法官团队承办的案件90%以上适用简易程序,团队成员平均年龄26岁,人员分工明确,办案流程科学有序。张永杰负责工作室日常案件庭审、诉讼调解、裁判文书的审核及签发,杨芳作为法官助理协助张永杰开展案件调解、证据交换等工作,2名书记员主动担负起庭审记录、卷宗扫描等辅助性工作。

  张永杰有着丰富的审判经验,是济宁市法院系统的办案能手、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其他成员也是该院同龄人中的青年才俊,每个人都有着对事业的热情和追求。“法官工作室是一个团队,在突出主审法官地位的同时,也对辅助人员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激发工作室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辅助人员有奔头。”该院审管办主任孟冰称。

  “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对诉讼服务方式、方法的有效尝试,也是对当前法官员额制改革、主审法官负责制等改革事项的积极回应,是充分发挥青年法官个人魅力的一项创新举措。”院长王爱新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