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中国审判》2018.06 196 出版日期:2018-04-1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故事 陈海仪的“两会”关键词

文 | 本刊记者 宫雪

光荣、鼓舞、责任、压力,陈海仪用这样一组词语描述了自己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的第一感受。

陈海仪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也是许多失足少年心中的“法官妈妈”。在20多年的法官职业生涯中,陈海仪共审理了4000多起案件。法官的理性和母亲的柔情,始终是她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两大“标尺”。

从“法官妈妈”到全国人大代表,从审判台到人民大会堂,陈海仪度过了一个收获颇丰的阳春三月,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两会记忆”。

关键词之一:提建议

作为“两会新面孔”,陈海仪非常重视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积极将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运用到履职过程中,实现了二者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校园欺凌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是否应当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热烈讨论。对此,具有多年少年审判实践经验的陈海仪有自己的看法。

“仅仅因为某一起个案或者某一些特殊的校园欺凌恶性案件,就要修改《刑法》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客观的。”陈海仪说,“科学、客观地作出政策调整和法律修订,离不开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作支撑。”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陈海仪建议,构建全国统一的青少年数据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

陈海仪介绍,目前,全国没有统计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校园事故的统一数据平台,各地方和各部门收集数据的途径不同,导致数据结果“五花八门”。陈海仪说:“构建全国统一的青少年数据平台,可以有效避免因统计口径不同导致数据无法联动协调、无法提供决策指引的情况发生。”

陈海仪认为,该平台可以包括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年龄分布、流浪儿童的全国动向分布、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等不同数据。同时,陈海仪强调,该平台建设应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自选统计项目。“以广东地区为例,该地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75%以上的案件涉及外来未成年人,而他们的流向、受教育水平、成长经历等情况,都没有任何数据来源。”陈海仪说,“广东省是人口流入大省,应增加关于流动儿童流入动向的数据项目,以全面把握政策调整和法规修订的方向。”

在陈海仪看来,该平台应该在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单位中实现共享,并指定专门管理人,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既做好保密工作,也进行充分研判,还应该设立相关预警制度。一旦某个环节的数据发生异常,立刻发出警报。

“该平台可以统计青少年在犯罪、学业、就业、父母流向等方面的数据,为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利提供信息化支撑。”陈海仪告诉记者。

构建全国统一的青少年数据平台,意义重大。陈海仪表示,该平台也有利于党中央和国家全面掌握和研判青少年的法治素养水平,全面了解校园欺凌、低龄化违法犯罪和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网络因素,例如色情网站等导致性侵行为高发的隐患。在准确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能够作出针对性强、科学性高的政策调整,及时排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对我国青少年发展、少年司法工作的理性认知,从而充分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少年司法原则,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获得更好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之二:谈业务

陈海仪这次来北京参会,除了积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之外,还在休息时间利用广州中院的“法官通”APP进行线上合议,或处理行政性事务。

“法官通”APP是广州中院不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2016年,广州中院率先开发了“法官通”APP,该平台具备管理在办案件、调阅电子卷宗、在线合议、语音撰写裁判文书、视音频执法取证等办案功能以及阅办公文、信访管理等办公功能。所有通过“法官通”APP形成的材料,均可同步回传到“审判云平台”,实现自动入卷归档,从而打破传统办案模式下的时空限制。

“有了这些信息化平台,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了司法的高效和便利,还感受到了公平正义。”陈海仪说。

多年来,陈海仪不仅专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工作,还致力于广州地区的帮教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少年审判改革—引入圆桌审判模式,建设特色少年审判法庭,软化法庭氛围等。她联合社工、团委、妇联、社区等多方力量,推动构建涉少审判的社会观护制度,确立涉少案件心理测评、疏导机制,推进心理疏导专家库及心理测评基地建设,制定《合适成年人工作规程》等相关规范,不断推动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

为提高审判效率,陈海仪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简化审改革,推行特邀人民陪审员分流使用机制,缩短涉少案件的审理周期,减少对未成年人被告人的过度羁押,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

关键词之三:讲故事

陈海仪深耕少年审判领域多年,悉心帮教过上千名失足少年,其中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在陈海仪这里,上演了太多人生“蝶变”故事。在陈海仪的印象中,聋哑女孩小晴(化名)是最特殊的被告人。10多年前,陈海仪在担任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合议庭法官时,第一次见到了小晴。当时,起诉书上的被告人姓名是“无名氏”。从拘留、移交起诉到庭审,无论工作人员怎样劝导,小晴都不肯说出个人信息。“这个孩子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一定经历过不为人知的痛苦。”陈海仪心里想。为了走进小晴的内心世界,陈海仪买了发卡、衣服、零食,还请了一位手语老师,一起到看守所提审小晴。她们在给小晴换上新衣服之后,用手语反复安慰她:“不要害怕,我们会帮助你。”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晴终于作出了回应。原来,小晴家住沈阳,家中还有一个身体健全的弟弟。在敏感脆弱的小晴心中,父母把爱全部倾注在了弟弟身上,对自己漠不关心。在小晴15岁那一年,男朋友将她骗到广州,教唆她在火车站偷窃。从此,小晴偏离了正常的成长道路。根据小晴提供的信息,陈海仪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辗转找到了小晴的父母。开庭时,小晴的父母专程赶来。由于小晴是被教唆盗窃,陈海仪对其依法作出了拘役的从轻判决。在小晴回到沈阳以后,陈海仪继续写信鼓励她,并劝说其父母多把心思放在女儿身上。两年后,喜报传来,小晴考上了一所特殊教育学院。“没有爱和‘营养’的判决是毫无意义的。”陈海仪说,“孩子们当时也许不能完全明白法官讲的道理,但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营养’,浇水施肥,静待花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