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4
星期三

《中国审判》35/36(上) 189/190 出版日期:2017-12-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战脱贫攻坚:司法护航共同富裕

文 | 宫雪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拒绝戴上贫困户“帽子”的退伍军人杨英俊和杨家兄弟们一起,逐渐转变了传统守旧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湘西的青山绿水之间,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和赤子之心,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脱贫”。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十八洞村》讲述的故事。影片上映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脱贫奇迹的真实写照”。片中故事的原型,正发生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

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作为“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十八洞村过去长期被贫困阴霾笼罩。据媒体报道,当地2013年的人均纯收入为1668元,仅是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

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是一把脱贫攻坚的“金钥匙”。经过3年多的时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313元。20172月,十八洞村宣布成功脱贫摘帽,成为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典型。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的号召,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国各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开展定点扶贫挺进脱贫攻坚第一线

“对挂职干部来说,精准扶贫切忌空喊口号,要深入基层,坚持到村到人到户,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在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最高人民法院的挂职扶贫干部姚宝华说。

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定点扶贫工作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职能,着力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不断挺进扶贫攻坚最前线。

河南省商丘市的睢县和宁陵县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对口帮扶县。自1995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两年一轮换”原则,先后选派了10批共计26名优秀干部赴当地挂职扶贫。

繁华远去,理想却近在眼前。“想象中条件会很差,没想到比想象的还差。”作为挂职扶贫干部队伍的一员,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吴海江回忆起初到睢县城郊乡保庙村的场景,一幕幕记忆犹新。

定点扶贫既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定点扶贫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培养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挂职干部们上任之后,深入基层走访摸底,了解当地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创新扶贫形式、改进扶贫方法、拓宽扶贫领域,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20158月,吴海江来到保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该村共有509户、1825人,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不足1800元。“完不成任务,绝不回京。”吴海江当即立下了“军令状”。

贫困村来了“法官书记”,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许多村民期盼着、憧憬着,也观望着、考量着。对初来乍到的吴海江来说,统计贫困户数量、做到“目标精准”,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经过挨家挨户的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吴海江和村干部们一起完成了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并为每一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方案。

吴海江心里明白,要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单靠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在吴海江和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协调,河南云腾科技有限公司在保庙村落地,打造了集养殖、种植、采摘、观光等为一体的3000亩云腾脱贫产业园。园区建成之后,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群众都可以进园务工。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用工这3种模式,该村每户的平均年收益达到了5000元,100户、227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同吴海江一样,姚宝华在挂职期间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积极奔走,多次以睢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的身份同有关局委、乡镇“一把手”和知名企业家一起,奔赴北京、深圳、海南、浙江、福建等地招商引资。20149月,他们从浙江温岭引进了一个投资近亿元的鞋业项目,项目落地后,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得到妥善安置,产值达到2亿元。

产业扶贫是激活“造血”功能、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精准选择脱贫产业、根据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开展产业扶贫,是人民法院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脱贫见效的真招实招。在前后多批挂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对口帮扶县的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如今,制鞋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睢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宁陵县也建立了以优质复合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多家知名企业都在当地投资设厂。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派驻扶贫干部,协助开展扶贫工作,多方筹集扶贫资金,积极开展扶贫项目,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帮扶,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定点扶贫地区的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精准扶贫满足贫困群众现实需求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有份微妙的自尊心,我能察觉到。我能做的是,了解他们、体贴他们、走近他们,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扶志气,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点实事,一点一点地做,做一点是一点,少点折腾。”冯尚文在《土坷垃:精准扶贫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是一位基层法院驻村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真情实感。20174月,商丘市虞城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冯尚文从原来帮扶的黄冢乡乔集村调整到城郊乡土坷垃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驻村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工作方法,把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确定下来。

到土坷垃村以后,冯尚文吃住在村,与其他帮扶工作队员们一起走村串户、调查摸底,逐步掌握了自己分包的15户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整理了详细的工作资料。在业余时间,他写下了这本驻村日记,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那些感人的瞬间。

在冯尚文拍下的照片中,有一位名叫张修荣的老人。初见张修荣时,冯尚文看他穿着干净,年过古稀但精神状态不错。院子里堆放着许多玉米棒子,收拾得非常齐整。“他看起来不符合入贫条件。”日记里写道。于是,冯尚文带着疑问,向老人详细了解了情况。

原来,张修荣年轻时因为“成分”不好,一直没有成家。他自己的房子已经塌了一半,成了危房,现在暂住的是侄子的房子。“侄子虽没有说啥,自己感觉不得劲,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老人已经动了要搬回去住的心思。

冯尚文跟随老人来到危房现场,眼前的一幕令他心酸不已:“我受不了,无法接受这样的场景,这根本不具备居住条件。”冯尚文一边劝老人再回侄子家住一段时间,一边加紧联系、安排危房改造工作。

几天过后,危房改造完成。“您看我的房子多好,总算有自己的窝了。”老人再次见到冯尚文时,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我慢慢把院子平整一下,再通上自来水,西边小院里种点菜,够我自己吃的。老了老了,摊上好时候了。”在日记中,有一张老人站在门口目送冯尚文离开的照片,冯尚文在下方写着:“老人执意要把我送出他家的大门,这也许是豫东纯朴百姓的一种仪式。回去吧,老张。”

百姓富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在扶贫工作中,各地法院心系一家一户,放眼长远实效,设制度、定方案、派干部,既送出了实实在在的物质温暖,也坚持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767日上午,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法院的干警正在为山江镇古塘村、板建业村的村民们分发鸡鸭苗。干警们往返搬运物资的身影、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叽叽喳喳的鸡鸭鸣叫,共同构成了一派忙碌、热闹的场景。

当天,凤凰法院还邀请了两名畜牧局的技术人员,现场为村民们详细讲解了养殖鸡鸭的各类注意事项。“感谢法院对我们的帮助,不但免费送来了鸡鸭苗,还送来了养殖技术,鸡鸭养好了,我们脱贫就更有希望了。”一位村民激动地说。

据了解,古塘村和板建业村共有153户贫困村民,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帮助两村的贫困户脱贫,凤凰法院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鼓励未脱贫的村民开展小型散户养殖,以此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贫困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宽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帮助贫困村民走上可持续增收的脱贫之路。

加强法治扶贫推动扶贫普法齐步走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实行扶贫政务公开、加大扶贫审计、适时制定扶贫法规⋯⋯在一篇名为《精准扶贫,需补齐法治短板》的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挂职扶贫干部骆惠华一口气提出了十几条建议,并且坦诚直言:“法治不力是致贫的重要潜在因素”。

20154月,骆惠华以宁陵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身份来到这里工作。到任之后,骆惠华一边忙着对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一边深入思考着贫困现象的复杂成因。在骆惠华看来,有一种致贫因素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法治的疲软和缺位。

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离不开法治保障。骆惠华深谙此理,也躬身实践。“骆县长多次告诫我们,所有的扶贫措施都必须在法治框架内,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管庄村包村帮扶单位—县史志办主任马学庆说。在对管庄村的帮扶过程中,骆惠华强调了3个“依法”:依法召开群众大会、依法补偿拆迁群众、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这是人民法院推动贫困地区法治建设、坚持法治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依法妥善审理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涉经济领域案件和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就业、医疗、教育等涉民生领域案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大力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群众的“排头兵”作用,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现如今,许多贫困地区都像宁陵县一样,致富路平了、法治路也宽了。

2017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河南邓州法院的干警们来到帮扶村—汲滩镇张井村的张井小学,与同学们一起召开了一堂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并为19名贫困学生赠送了书包、普法漫画书等学习用品。

扶贫路上,普法同行,这是人民法院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贫困地区,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屋舍,从工厂车间到校园课堂,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已经遍地开花。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仅有助于在贫困地区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也有利于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向纵深推进。

要让村民们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单一的普法教育还不够,文化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谈及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姚宝华深有体会:“要下大力气把下一代,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孩子的教育搞好,打通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成才、改变命运的通道,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在睢县工作的两年间,姚宝华在当地高中发起设立了“凤凰奖学金”,由他和自己的爱人共同出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通过不断募捐,该奖学金已经初具规模,并在2015年向该校10名考取大学的毕业生发放了共计2万元奖学金。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26个贫困县于近期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这是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摘帽。进入新时代,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人民法院将继续奋力谱写新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