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19
星期五

《中国审判》35/36(上) 189/190 出版日期:2017-12-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就业创业:司法夯实民生之本

文 | 宫雪

1.jpg

“终于拿到工资,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2017年春节前夕,24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此前,这些工人们因被公司拖欠数月工资,申请了劳动仲裁,但公司负责人拒不履行劳动仲裁调解书关于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的义务。为此,工人们来到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查到该公司账户上有40余万元,随即扣划款项,并查封了该公司的设备。最终,工人们按比例拿到了部分工资款。

这是人民法院依法保障民生的生动实践。民生案件无小事,就业正是民生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劳动关系保持和谐,就业服务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已经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就业问题实实在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就业工作的显著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民生领域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九大发出的就业“动员令”,顺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司法力量夯实民生之本,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不断深化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司法保障,加强就业法律知识宣传教育,不断畅通维权渠道和途径;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以司法力量鼓励创新创业,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妥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喂,雷法官您好,我的6500元工资收到了,太感谢你们了!”2017124日,江西省修水县的陈某在千里之外给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雷阿斌法官打来了感谢电话。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大量劳动争议纠纷涌入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全国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统一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裁判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出台了多个相关司法文件,把劳动权益保护纳入更为严格规范的制度架构之中。

劳动争议纠纷的社会敏感程度高、涉及范围广、案结事了压力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有关要求,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探究和把握裁审衔接工作规律,逐步建立健全裁审受理范围一致、裁审标准统一、裁审程序有效衔接的新规则和新制度,实现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完善、运转顺畅,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仲裁的独特优势和司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合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法院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司法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劳动就业司法保障机制。

201759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了“司法保护劳动创造”主题开放日活动,并向社会发布了黑龙江法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和10起典型案例。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点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案件数量持续增长。2014年至2016年,黑龙江法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0931件,诉讼标的额达7.16亿元。

据介绍,黑龙江法院持续推动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实现专业化,不断加强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不仅成立了专门合议庭,归口审理此类案件,还积极选任具有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相关法律知识和能力经验的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一起组成合议庭。与此同时,黑龙江法院持续推进劳动争议纠纷全流程调解机制建设,积极推行以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和执行和解为范畴的全流程调解工作模式,引导劳资双方自愿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力争以最快时间实现劳动者合法权益,减轻维权压力和成本。

与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不同,福建地区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针对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呈现诉讼请求多样化、诉讼主体群体化、法律关系复杂化等新特点,福建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开辟诉讼“绿色通道”、设立“夜间法庭”“假日法庭”、提供全程诉讼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福建法院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工作规范性,促进维权常态化。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并与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人社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构建劳动争议处理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形成了以诉调裁对接机制为重点的劳动争议大调解网络体系。

据统计,2011年至20173月,福建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2107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的劳动争议案件有37254件,调解率为59.98%

为妥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佛山市两级法院分别与广东省总工会、佛山市总工会和各区总工会合作,挂牌成立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由工会委派法援律师对诉前诉中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并开展诉后职工释法安抚等工作。

据介绍,工作室设立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以佛山为例,根据劳动争议登记立案前后不同时期,确立了“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3种调解模式,并根据不同调解模式,专门设计了调解工作的函、告知书、复函和调解情况等18种规范性表格和文书,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员名册和公布制度、回避制度、发现违法情况处置机制等多项制度。

关注重点就业群体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

20171119日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文化宫广场,一场涉农维权法律服务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驻足。

活动当天,汝州市人民法院的干警们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通过以案释法、悬挂横幅、免费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农民维权宝典》等宣传资料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农民工以法律武器和理性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河南是农民工大省,让农民工打省力省钱的官司、切实维护农民工就业权益,是河南法院的重要工作目标。河南法院创新探索简化诉讼程序,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开庭、优先合议、优先调解、优先下判,积极推行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审理,最大限度方便农民工诉讼。

201711月,河南法院首个“农民工维权工作室”在商丘市宁陵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该工作室集引导、咨询、立案、调解、审判、执行、宣传于一体,采用“1+1+1+1”的人员配备模式,由一名副院长带领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和一名执行人员,专门负责涉农案件工作。该工作室的成立,可以将涉农民工案件从普通案件中剥离出来,更专业、更全面、更快捷地实现涉农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从而打造出“精细管理、明确分工、快捷维权”的涉农维权新格局。

农民工和大学生是两类重点就业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还深刻影响着国家整体就业局势。“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依法维护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是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就业司法保障的重要内容。20162月,在国务院农民工领导小组开展的“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评比”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获得了“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上海二中院民三庭自2010年成立以来,专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其中涉农民工纠纷案件占比超过50%

针对涉农民工案件的特殊性,上海二中院民三庭开辟了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绿色通道,指导辖区各基层法院建立涉农民工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打通立案、审理、执行各个环节,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确保外来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得到及时、充分保障。在处理此类案件中,上海二中院民三庭还形成了独特的调解方法—“三个结合”,即初任法官自行调解与老法官指导相结合、初办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自行调解与熟悉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帮助相结合、承办人自行调解与合议庭集体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法官的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20171211日,甘肃法院为期80天的“冬日暖心”涉农民工民生案件集中执行统一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据介绍,此次行动的案件范围主要包括涉及广大农民工生存生活的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赔偿两类案件,同时兼顾其他民生案件。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执行案件信息系统,筛选出了2016年以来未执结的涉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赔偿案件共计3566件(含终结本次程序案件2148件),并将其全部确定为此次行动的执行任务。甘肃法院通过采取一系列优先执行举措,力争为农民工送去真切的司法关怀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不同,高校毕业生通常面临着转变就业观念、警惕求职陷阱、实习期权益保护等问题。

795万,这是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比2016年多出了30万。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既需要合理的政策引导,也需要有力的司法支持。

2014年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的法官连年向应届毕业生普及求职过程中应知应晓的劳动法律常识。2017年,海淀法院发布了《入职前给用人单位“体检”,这些“信号”要注意——写给应届毕业生的入职提示》,通过以案说法的生动形式,帮助广大毕业生在入职前对用人单位的资信等情况作出合理判断,树立法律维权意识,迈好走向职场的第一步。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创业带动就业

走进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能够感受当地浓厚的创业氛围。作为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菁蓉镇的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创业生态日趋完善。“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利用法律维权。”一位当地的创业者说。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进入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培育就业增长点的新引擎。与传统企业相比,创业公司的最大诉求在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平时在创业咖啡馆、茶馆里,都是和投资人对接,想不到今天是和法官们面对面交流,感觉很新鲜,也很有意义。”在成都的“蓉创茶馆”,一位创业者兴奋地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创新创业氛围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高新区人民法院针对当地互联网领域创业者聚集的特点,将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搬进了创业茶馆,将法律服务带到了创业者们身边。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发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而司法一直都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根本、最权威的手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审判质效不断提高,审判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通过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制定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成立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不断提高专业审判水平,组建专业法官团队,创新知识产权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彰显了鼓励和保护创新创业的鲜明态度,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截至20176月,三地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案件46071件,审结33135件。其中,受理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12935件,审结8247件。

与此同时,随着知识产权法庭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陆续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