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7
星期六

《中国审判》34 188 出版日期:2017-12-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诉讼服务中心: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文 | 周瑞平

“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不仅服务了群众,也方便了法官。”2015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先后两次充分肯定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2015112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总结了安徽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五条经验,要求全国法院认真借鉴推广;“安徽合肥经验”写入了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

安徽126个法院没有满足于建成诉讼服务中心,而是牢固树立“大服务”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档升级、增加服务项目,创新司法为民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从解决深层次问题入手,着力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聚集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化解涉诉信访、攻克执行难的平台,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推进“大服务”注重精细化

“诉讼服务中心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是群众诉讼‘始发站’和司法审判‘总开关’。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立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安徽高院院长张坚如是要求。

安徽高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受房子旧、面积小的局限,一直不够“气派”。

201746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来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启用的滨湖审判法庭。周强院长走进才投入使用的诉讼服务中心,与干警亲切交谈,仔细询问立案、涉诉信访等工作情况,就进一步加强便民利民,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提出工作要求。

安徽高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做到了“四个突出”:

突出司法为民的新理念。安徽高院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指示,将周强院长提出的“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做到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服务当事人、服务法官、服务下级法院”的理念落地生根。

突出诉讼服务中心的新功能。在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诉讼服务大厅“三位一体”的框架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5个功能区、24项功能的要求,提升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同时结合安徽高院特点,设立“代表委员室”“涉军维权岗”“妇、老、幼、残”绿色通道等,不断拓展诉讼服务新功能。

突出窗口单位的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法院窗口的新形象。突出诉讼服务与多元化解的新融合。将走多元化解工作与诉讼服务中心创新融合,在诉讼服务大厅的诉讼服务一体机上研发的多元化解模块和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在线调解平台下载链接、电子规章告知屏上多元化解的规章制度公示有机融合,通过诉服中心设置的12368和诉讼服务网管理室、诉调对接室等,依托在安徽法院信息管理系统开通的诉前调解案件模块,实现全省多元化解工作的统一推进、统一管理。

全省各地法院各在安徽高院规定的24项诉讼服务功能基础上,结合实际,增设特色功能,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周到、贴心的诉讼服务。

1.jpg

>>安徽高院院长张坚(左二)向美国驻沪总领事谭森先生介绍诉讼服务中心情况

马鞍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起微信服务平台,为全市律师提供实时查询咨询服务,被律师们称为“前所未有的温馨快捷服务平台”。滁州市两级法院结合农业大市的实际,在30个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工作站”,直接办理立案等诉讼事务。

巢湖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推出“10分钟”立案服务。对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申请,现场将案件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当场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材料接收清单、诉讼费交费通知和诉讼服务告知书等材料,整个过程只需三至五分钟,疑难案件立案手续不超过10分钟。该院还设立了群体性案件立案专用通道,由专门人员对这类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开通网上预约立案服务,通过网络事先对当事人材料进行审核,告知立案应注意事项,避免当事人因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而往返法院,尽可能减少当事人诉累,让群众在诉讼服务中心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发挥功能作用提高司法公信

已经在立案窗口工作16年的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过传之,过去经常被各种信访人搞得焦头烂额,现在轻松了很多。

20156月,亳州中院建成规范化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通过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实现诉访分离,分类化解申诉信访;实行领导包案处理,化解疑难信访案件;依法打击违法上访,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完善依法治访工作机制,和亳州市司法局共同构建律师参与预防、化解涉诉信访工作平台,专门出台《关于律师代理申诉、参与信访暂行办法》,依托诉讼服务中心,为律师调解案件、代理申诉、参与信访创造条件,使律师参与预防化解涉诉信访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明显。

为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亳州市两级法院加强远程视频接访,让当事人在当地反映问题和诉求就能得到上级法院的接待处理。2015年以来,有20位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接访,信访问题得到明确答复和处理。

安徽各级法院注重完善信访化解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源头治理、信访接待化解功能,重大敏感案件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防控,第一时间被化解”,前移工作关口,做好应对举措,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重大敏感案件的信访问题发生。20165月,安徽高院联合安徽省司法厅出台《关于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全省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或信访接待场所设立律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信访案件工作,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完善远程视频接访,引导信访群众选择视频方式反映诉求;规范网络信访流程,依法处理信访问题。

安徽大多数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了执行指挥中心,广泛运用电子显示屏、官方微信平台等,连续发布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有效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活动空间。

各级法院把诉讼服务中心作为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阵地,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向立案、审判借力。从立案起主动提示执行风险,引导当事人积极履行举证责任;在诉前调解中促使自动履行,把执行信访案件推向前台,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切实减少进入执行环节的案件。

包公故里体验“一站式”服务

“您好!欢迎光临肥东县人民法院,我是小法。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进入诉讼服务大厅,站在中央的机器人主动上来打招呼。

“小法”是一个自助法律服务咨询机器人,集程序引导、法规查询、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它可以回答来访者提出的与诉讼有关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当事人办理各项诉讼业务。“小法”可以解答4万多个诉讼程序问题和3万多个实体法律问题,能够引用法条、分析案情、推荐参考案例,并作出逻辑判断,法院工作人员称赞“小法”就像专业法官。

肥东是一代廉臣包拯的故乡。肥东县法院原先一直在旧楼里办公,诉讼服务服中心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只能实现单纯的立案。2017320日,占地600平方米的新诉讼服务中心启用,划分为立案服务区、候访服务区、信访服务区、执行服务区、调解服务区等5大功能区。服务窗口设置合理,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涉诉信访等20多项功能于一体。

宽敞、明亮的立案大厅中央设置了休息区,诉讼指南、文书样本、笔墨纸张、打印复印、饮水机、老花镜、急救药箱等各种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办事有人引、咨询有人答、查询有人办、材料有人收、法官有人找、电话有人接、困难有人帮,让群众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法院的热情服务。

便民服务数字化平台、便民诉讼二维码扫描平台,实现了诉讼服务手段智能化。“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登陆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实名注册后,就能查到案件的每一步进展情况,真是方便快捷。”当事人王先生说。

不仅如此,肥东法院还将智能服务渗透到材料收转环节。智能云柜系统与短信平台对接,实现诉讼材料的双向自主收转,且对进入云柜的诉讼材料可进行电子跟踪,确保诉讼材料流转全程留痕、安全可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数字化、高效率的纸质文档智能电子管理平台。

“以前要交材料给法官,都要提前跟法官约好时间;现在我们有时候过来开庭就顺便把材料带来,到材料收转窗口打印材料清单并生成二维码,然后扫码打开智能云柜,系统将自动发短信提醒法官收取诉讼材料,不用再单独约时间跑一趟了。这让我们少跑不少路,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方律师感慨道。

针对诉讼不便的当事人,肥东法院开通便民诉讼“绿色通道”,采取预约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对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医疗费、抚养费、赡养费及“老、弱、病、残、孕”等诉讼当事人,实行优先立案。

肥东法院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快速解纷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对案件的筛选过滤功能,对家事纠纷、相邻关系、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由特邀调解员先行调解。诉前调解不收诉讼费、司法确认免收诉讼费,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开支,真正实现了“没钱也能打得起官司”的司法为民主旨,受到当事人普遍欢迎。从320日到1210日,诉前调解收案547件,结案545件,当场履行70件。

此外,该院还优化审判资源,组建独立建制的速裁庭,由专人快审快调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小额案件,让争议不大、事实清楚的案件当事人在立案当日便可拿到裁判结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