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7
星期六

《中国审判》34 188 出版日期:2017-12-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法院:勇闯领跑之路

编者按

“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这是20164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后,对未来发展提出“一大目标、五大任务”的要求,希望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往上走,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创新。5年时间里,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先后开创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安徽合肥经验”、多元解纷“马鞍山实践”、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安徽专利、人财物统管“安徽模式”;司法改革、审判管理、执行、职务犯罪审判、代表联络、文化建设、涉军维权、六安背包科技法庭等工作分别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安徽法院的实践表明,敢于领跑,才能不负重托;善于领跑,才能闯出新路。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改革创新全面发展

访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

| 本刊记者 高绍安 李华斌 周瑞平

2013年以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顶层设计,带领干警们砥砺拼搏,攻坚克难,全省法院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安徽召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人民法院司法保障工作4个现场会,推广安徽法院经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安徽合肥经验”、多元解纷“马鞍山实践”、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六安背包科技法庭为民服务先后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司法改革、审判管理、执行、职务犯罪审判、代表联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这些创新经验充分彰显了安徽法院敢于担当、敢于为先的精神。

安徽法院为何能在短短5年内实现跨越性发展?日前,本刊专访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

《中国审判》:2013年,您担任安徽高院院长后,新一届安徽高院党组为何提出全省法院开展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三化年”活动,所确定的目标是否全部实现?

张坚:我长期在公安、司法、法院工作,发现一个规律,案件总量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2013年,我到安徽后,安徽经济发展速度领跑中部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又是人口大省,而安徽法院中央政法编制占人口比位于全国法院第29位,每10万人配置政法编制19个,全省法院人均办案数量却位于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41.55万件,201244.69万件,上升幅度不大。我预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5年后案件会接近甚至突100万件。

安徽高院新一届党组面对省情,科学研判安徽经济快速发展,案件数量将会超常规增长,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的工作发展态势,紧扣审判执行工作,提出法院工作必须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在中部崛起中要有担当,我们必须向科学管理要质效,向信息技术要质效,向队伍素质要质效,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审判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三化年”活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规划思路,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年实现:管理水平提档进位,审判质效全国先进;办案作风务实清廉,队伍素质明显改善;司法行为有序规范,司法公信显著提升,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法院连续3 年邀请代表委员、检察官、律师、专家学者开展“五类案件”评查,共评查15000余件,对瑕疵案件逐案通报,限期整改;对差错案件依法启动再审,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专门开展院庭长庭审亲历活动,既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又促进审判质效整体提升;通过开展办案标兵、岗位能手及精品庭审、精品文书、精品案件等评选评比活动,激发广大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工作热情;注重用制度管案、管事、管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经过3年努力,安徽法院形成了以案件信息数据一体化、管理体系多元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目标科学化为特色的安徽审判管理模式,有力提升了审判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审判质效整体水平。

2 0 17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过百万件,案件数量位列全国第7位,一审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9 9 . 2 %;案访比持续下降,达到28 0 01,民事案件案访比位列全国法院第2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审判》: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全国法院的样板,受到中央领导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合肥召开现场会推广安徽经验。在建设诉讼服务中心过程中,您有哪些体会?

张坚:我到湖北高院工作的第一个星期,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刚开始施行,有个法院的立案窗口被当事人砸了。我赶去调查处理,在当事人后面排队,发现立案窗口又少又小,既没有宣传栏,更没人告知诉讼须知,也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位老人排了3个小时队也填不好表。这样的服务窗口,当事人能不生气吗?我们很快拿出26项便民措施,解决了当事人立案难问题。

我来安徽高院后深刻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窗口只能立案、信访,而是希望更多事项能一揽子完成,期盼打官司高效率、低成本。院党组决定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制度完善、服务规范的诉讼服务中心,让群众在一个大厅里就可以“一站式”办理除开庭以外的诉讼事务,真正实现“进了一个厅,事情全办清”。

通过一体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很快成为安徽法院的一大司法品牌形象和重要建设工程。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两次对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在合肥召开;推广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安徽“合肥经验”,写入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全国各地法院先后共有8000余人次来安徽考察学习。

我们没有满足,提出定位大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档升级、增加服务项目。全省126个法院全部形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新格局。实现“面对面”“线对线”“键对键”,网上、掌上、线上,提供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司法服务。积极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向基层拓展,在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工作站”,在乡镇、社区、厂矿企业广泛设立“诉讼服务联系点”。

《中国审判》:在信息化建设上,安徽高院一开始提出“弯道跟进”。然而,不到3年时间,就走在全国法院先进行列。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在合肥召开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现场会,推广安徽经验。从“跟进”到“领跑”,安徽法院是如何实现的?

张坚:我刚来安徽高院时,安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很滞后,没有专网专线,开个电视电话会议要去公安机关开,有的法院信息化工作几乎空白。

我们深刻认识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针对全省法院信息化严重滞后的困难和问题,我主动向安徽省委常委会作了汇报。省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要求省财政厅大力支持。

安徽高院党组加强顶层设计,迅速出台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瞄准全国一流水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体目标,从2013年开始每年从政法

转移支付资金统筹8000万元,由省高院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累计实际投入资金2. 3亿元,各地法院争取配套资金3.7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扎实打造智慧法院。经过3年快节奏建设,全省法院完成高速专网、高清视频会议、高清科技法庭、执行查控等14套硬件系统全覆盖,实现办案办公、政工后勤等6大类36种软件全应用。安徽法院信息化建设连续3年入选“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

201747日,全国法院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推进会在新启用的省高院滨湖审判法庭召开,推广安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经验。周强院长到会。这成为安徽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弯道超越的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各地法院要不等不靠,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全面加快“两庭”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诉讼环境的基本要求。2013年以来,全省共建设法庭项目118个,总投资规模34. 3亿元,总建设规模91.9万平方米。一批审判法庭、人民法庭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彰显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形象。

《中国审判》:一开始,安徽法院并不是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试点省份,为什么能形成多元解纷“马鞍山实践”经验?安徽法院是如何注重顶层设计的?

张坚:全省法院案件连年快速增长,法官人数不增反而有所减少,迫使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改革,既为法官减负,更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省高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意见,专门召开会议全省一体推进,推动形成多元化解工作大格局。与安徽省司法厅、省旅游局、省工商联、省侨联、省妇联、省保监局、省证监局、省消保委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汇聚社会资源合力解纷。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度融合,全面搭建诉调对接、案件速裁、专业解纷、网络调解、信访化解、攻克执行难等六大平台。

马鞍山市中院按照“党政司法协力推进、预防化解齐头并进、一院一品各方跟进、互联互通与时俱进”的方针,着重加强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在交通、医疗、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探索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马鞍山实践经验。2017216日,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暨示范法院经验交流会在马鞍山市召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马鞍山实践”被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推介。

安徽法院因地制宜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积极创建地方特色品牌,涌现出桐城市法院“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合肥蜀山区法院在线调解等一批特色经验做法。

2 0171月召开的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11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安徽省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促进条例》的议案,目前省人大常委会正在抓紧起草中。

《中国审判》:安徽法院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人财物统管“安徽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又在合肥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安徽高院在改革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关键问题的?

张坚:安徽省是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

我们结合安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坚持把中央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要求和安徽特殊省情院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解决好权力分配、职能分划、责任分担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设计出一条既符合安徽实际、又体现改革共性要求的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新路径。

我与省财政厅罗建国厅长进行会商,提议建立“一处一中心”财物省级管理模式,即省财政厅政法处为归口管理处;省高院设立系统财务省级管理中心,负责办理系统财务管理具体工作。20163月,安徽法院财务管理中心挂牌运行,11家试点法院实行财物统管,推进管理模式、经费资产、规划项目、政策保障“四统并举”改革。

“一处两中心”管理运行模式,既坚持了省以下法检两院作为省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管理这个关键,又解决了“扁平化”管理所带来的点多、面广、幅度过大的难题。2016年,试点法院预算数总额同比增长28.3%2017年同比又增长6.6%,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和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了“托高补低”的改革承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就安徽法院财物统管改革作出重要批示,肯定安徽积极探索省以下法院财物省统管途径的做法和经验符合中央司法改革政策、切合安徽实际。2017830日,全国法院司法保障工作会议在安徽高院滨湖审判法庭召开,推广安徽高院“四统并举”“三个不变”“一处一中心”的统管模式。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还依托安徽高院成立了司法保障理论专业委员会,为广大司法保障实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专门的交流平台。

在人员统管方面,首先厘清哪些事情法院能做、必须要做,哪些事情法院不易做、不能做。安徽省委、各市委组织部成立政法干部处、干部科,归口管理法院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省高院加强与省委组织部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干部统管相关配合工作。同时,中院发挥好协助管理作用。“六管齐下”推进人员统管:管班子、管党建、管业务、管编制员额、管考核、管队伍。积极推动建立司法雇员制,与省委政法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等6家单位联合出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司法雇员队伍工作意见,着力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中国审判》:2016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作为科技大省,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安徽法院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保护科技创新的?

张坚:20171025日,我专程到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见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谭森先生。他率领耐克、斯伯丁、NBABrands等国际知名企业代表来考察蚌埠法院,并代表美国专利商标局向蚌埠中院赠送感谢证书。这缘起于蚌埠市禹会区法院审理沈靓等4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等罪案。谭森先生说,案件虽小,但国际影响大。不仅有力保护了美国斯伯丁、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而且打消了众多美国企业来华投资的顾虑,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

1.jpg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到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启用的滨湖审判法庭调研

这是安徽法院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件,入选“2016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充分肯定。

2017830日,合肥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运行。这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知识产权法庭。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都作出批示,希望合肥知识产权法庭为有效维护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构建公平健康的创新市场秩序提供重要保障,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近几年来,安徽法院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改革,合理规划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规范知识产权审判自由裁量权、统一审判尺度,明晰职能定位,强化执法办案,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改革,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中国审判》:2013年,安徽高院依法纠正了“蚌埠杀妻冤案”宣告于英生无罪,而在再审“高尚案”过程中,依法维持了原判决。请您谈谈对这几起案件的感受。

张坚:我是20132月调来安徽的,3月就接到反映,阜阳监狱有个于英生,从被法院认定故意杀害妻子判处无期徒刑以来,不断申诉,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我曾在监狱系统工作多年,对那些不要求表扬记功减刑、申诉不断的犯人要特别重视。当时,分管审监工作的副院长池寒冰建议我看看这个案件。我一看卷宗,留在被害人身上的精液经过DNA鉴定,都不是于英生的。我想,这案证据存在问题,必须立案再审,不然后患无穷。我和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石德和副院长交流了意见,同年43 0日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研究,随后并向最高人民法院、安徽省委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专题汇报,得到支持后决定立案再审。5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书。

2 0 13813日,在真凶还没有抓到的情况下,省高院再审认定于英生故意杀害其妻韩露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宣告于英生无罪。

省高院又向公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重新侦查此案。公安人员运用高科技手段成功检测出犯罪嫌疑人DNA样本中的独特信息,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武钦元。

高尚挪用资金一案,由于一名退休检察官自认在领导压力之下,违心办了错案,导致该案在网上大肆炒作,对司法公信力影响很大。省高院经再审,依法判决维持原二审对高尚以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的定罪量刑,改判对其挪用资金未归还的62万余元予以追缴。

从这两起案件看,人民法院务必牢固树立铁案意识,高度重视人权司法保障,全面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人权保障、程序正义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坚决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确保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依法惩处。

安徽高院要求把监狱里长期申诉不要减刑、长期申诉不服判决的案件排查出来,该改判的改判,该维持的维持,先后依法纠正了吴尚澧集资诈骗案、张云等人故意杀人案、杨德武故意杀人案等案件,有态度、有担当、有行动,提振了社会对公正司法的信心。

《中国审判》:20163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民大会堂作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安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目前进展如何?

张坚:2016313日,我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周强院长的承诺。安徽省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重点推进地区,要求力争在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我从北京回到合肥,很快召开党组会,向省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受到李锦斌书记、李国英省长等领导的高度重视。2016年,安徽省“两办”及时转发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省及各市都成立了攻克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为全省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努力,基本解决执行难已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网络查控有突破。安徽高院有效整合27家联动单位资源,建成覆盖全省150家金融机构,对接国土、房产等政府信息网络的执行查控系统,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查询全覆盖,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取得新突破,与工商、车管、民政等部门的对接查询也有序推进。失信惩戒有威慑。通过各种媒介载体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采取限制行业准入、特殊市场交易、高消费、出境等方式,强化信用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专项执行有力度。全省法院结合实际开展集中专项执行活动,形成了强力攻克执行难的浩大声势。

2016年,安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万余件,执结17.1万余件,执结标的总金额1173亿余元;2017111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5万余件,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升24.65%,执结16.7万件,同比上升16.81%,执结标的总金额1177.5亿余元,同比上升11.86%2017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执行案件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10位。

基本解决执行难已进入倒计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安徽法院将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1.jpg

>>摄影 高绍安

《中国审判》:我们看到安徽高院大院内外有安徽法治文化广场、党建广场,楼内有安徽司法陈列与廉政法治教育基地,文化氛围非常浓。安徽各地法院文化建设也是百花齐放。请谈谈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文化建设?

张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民法院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法治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安徽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历史传承的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绿色文化等“四大文化”为引领,我们着力打造安徽法院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

院领导班子精心研究和部署,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文化建设,成立安徽法院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编制《安徽文化建设五年规划》,两次召开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研讨会和现场推进会,明确了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新定位、新理念、新路径。我们在滨湖审判法庭大院、5楼平台建起了院史教育、廉政教育、法治宣传教育三大基地。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荣誉室、陈列室、廉政室、图书室、健身室等“五室”建设,强化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组织实施“六个一”文化工程。注重创新引路、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司法智库建设,开展“执法办案金点子”活动;组织开展两届“百姓心中好法官”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为推动法院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们注重文化建设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融入执法办案,彰显审判执行工作的人文情怀;融入队伍教育管理,提振法院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融入法治宣传,传播弘扬法治精神。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广大干警形成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荣誉感、共同的职业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上下左右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为推动法院工作全面发展汇聚起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