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矫洪飞 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不断更新司法为民理念,完善司法为民制度,健全司法为民机制,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促进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 为方便辖区群众诉讼,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以加格达奇法庭为中心,相继在南距法庭130余公里的大杨树站区、北距法庭260余公里的塔河站区以及祖国最北端的铁路漠河站分别建立了便民诉讼联络站和司法服务联络点,前移服务关口,在联络站、点积极推行诉讼指导、权利义务告知和诉讼风险提示,使咨询群众对案件办理进展情况一目了然,保证来诉来访群众“零障碍”。同时,通过采取法治宣传、带案下访、开座谈会、回访当事人等多种方式,把“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起来,把“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零距离”了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塔河、大杨树便民诉讼服务站和漠河司法服务联络点,该院先后组织召开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会18场次,接待咨询320余人次,培训司法联络员24人次,进行法治宣传26场次,先后有1200多名站区职工群众接受了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了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辖区铁路站区司法服务全覆盖。 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创新机制、强化调解、延伸服务等措施,以主动、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服务于龙江经济发展大局,赢得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一)讲课+座谈,送法到企业 近年来,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先后组织干警到铁路站段、车间上法制课、开座谈会30余场次,基层企业受益干部职工5000余人。一次,在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检修车间巡回开庭审判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加格达奇检修车间书记曲广平说:“内盗的问题,站段、车间领导逢会必讲,但是一些职工就是听不进去,非要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法院的一场公开审判和一场法制教育课,切实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比我们领导讲10遍、100遍都管用。” (二)悉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在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受理的一审民事案件中,铁路运输人身损害纠纷案件占有很大比例。这些纠纷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有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原告周某、候某某要求哈尔滨铁路局赔偿被列车撞伤致亡的女儿周某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各项损失共计51万余元。在审理中,该院发现原告提供的证据有伪造嫌疑,经办案法官远赴天津调查核实,原告确实伪造了其在天津居住的证据并企图获得高额赔偿。本案最终在双方自愿调解的情况下,被告赔偿二原告15万元。对周某伪造证据一事,该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二原告作出了相应处罚。同时,铁路企业也避免了3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三)积极提出司法建议,提升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司法保障和服务能力,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通过提出司法建议的方式,将服务企业工作与其他司法为民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促进服务企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近年来,该院先后向辖区企业发出司法建议120余件,为企业规范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涉诉纠纷和经济损失作出了积极贡献。 巡回开庭审判,提升司法为民水平 (一)深入企业站段开庭,审判普法两不误 近年来,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先后有8起刑事案件在辖区企业、车间公开开庭审理,邀请企业职工旁听庭审。庭审结束后,审判法官又以案讲法,进行普法宣传,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 (二)法庭开到案发地,实现司法“零距离” 铁路机车检修车间机油内盗案件时有发生,为有效威慑此类犯罪,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将法庭开到案发地,就地审案。庭审时全车间职工全部参加旁听庭审。一次庭审结束后,车间领导握着法官的手说:“法院庭审选择在事发现场也就是我们的车间进行,意义非同寻常。这对我们深刻反思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做好‘亡羊补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到被告人居住地开庭,彰显司法人文情怀 被告人张某患有精神类疾病及癫痫疾病,时常发作,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一次在乘坐列车途中与乘客发生口角,用就餐钢叉将与其发生口角的乘客刘某面部划伤。为方便被告人参加诉讼,法官赶赴张某居住地的车站,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判决。一个特别的被告、一场特殊的庭审,充分彰显了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人文情怀,赢得了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和司法权威的尊重及信赖。 (四)巡回法庭进农家,排忧解难暖人心 这是一起铁路旅客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原告家住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图里河镇,视障一级,接近全盲,在亲友的陪同下才能出门办事。在乘坐列车下车时一脚踩空,将左脚摔伤至8级伤残。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法院决定到原告家中开庭。出发当天,由于列车晚点,审判人员凌晨两点才登上了通往图里河镇的唯一一趟班车。经过了670余公里、13个小时的行程,审判人员来到了李某居住的地方。当事人连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大老远的,法院的同志能够为我的事跑这么远的路。”几张桌子,几把凳子,庄严的国徽,在这样一个简易的小法庭上,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巡回法庭准时开庭。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到百姓家中巡回开庭,就地办案,已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便民服务质量 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紧紧抓住法院信息化的建设契机,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智慧法院”建设,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持。 (一)巧用微信送达,提升办案质效 为进一步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减少法院和当事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通过建立专用微信群、专用QQ账号的方式远程即时送达法律文书。整个送达过程对案件各方当事人公开透明,切实保证了文书送达的真实性、合法性。几年来,仅此一项就为当事人节省费用上万元。 (二)启动远程视频作证、开庭,方便当事人诉讼 在审理一起铁路交通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过程中,因证人李某年迈多病且路途遥远无法出庭,合议庭借助腾讯QQ聊天工具,使远在辽宁铁岭的证人及时“出庭”作证,保证了庭审顺利进行。在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远在加拿大因故不能及时回来参加庭审。该院通过QQ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审理。虽然相隔半个地球,但庭审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采用QQ远程视频方式进行庭审,方便了因法定事由不能亲自出庭的当事人参与诉讼,也有效地提升了司法审判效率。 司法便民利民,路在脚下。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完善,不断推出更贴近实际、更受群众欢迎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把司法服务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服务“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