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3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潮中仗法行 >> 正文
你可以实现你的梦想(上)
——追记邹碧华
时间:2019-01-11 17:17:37    作者:严剑漪    

邹碧华1.jpg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

伟大的成就并非虚幻不切实际

并非像神一样只有卓越不凡的人才当得了

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

重要的是你必须相信,你做得到

——摘自邹碧华生前欣赏的一篇演讲《梦想》

四季,令你的心在跳

2014年12月10日。

13时35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吃完午饭,司机李小马师傅开车接他去徐汇区人民法院,14时他要陪同陕西省委政法委的同志调研。

车子行驶在徐家汇的南丹路上,开到光启公园时,离下午的会议还有10分钟。邹碧华让李师傅将车停靠在公园边上,然后打开车门走到公园门口。很快,他折了回来,朝车里一坐。

“我胸口疼。”邹碧华捂着胸口。

“不要去徐汇法院开会了,我送你去医院吧。”给邹碧华开了6年车的李师傅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痛苦,心里不禁焦急起来。

“好的。”

车子向瑞金医院急驰而去。

邹碧华枕着两个靠垫躺在后排座位上。心急如焚的李师傅问:“你的卡(医疗卡)在吗?”

“在的。”邹碧华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卡,顺便看到一份附带的资料上罗列着医生联系电话,“快点打电话给医生。”

正在开车的李师傅根本腾不出手去打电话,此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快!快!快点到医院!

车到医院,李师傅疾步下车,抓起急诊室备在一边的小推车推到车门边。打开车门,他把邹碧华扶上推车。

“快点!快点!请帮忙快一点!”李师傅一边推着邹碧华,一边对着医护人员喊。开单、挂号、心电图检查,李师傅以最快的速度挂号付费。回过头,他发现坐在推车上的邹碧华脸朝后仰,面色发白,身体开始慢慢下滑。

一名医护人员立即过来帮李师傅将邹碧华送往心电图室做检查。检查结果不好!很快,邹碧华被送入不远处的抢救室。

“医生,请你们想想办法!”李师傅的脑子一片慌乱。看着医生开始抢救,强心针、压胸、抽血……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李师傅在心里祈祷:他还这么年轻,老天爷,用我这条老命把他换回来吧!

“邹院长(身体)很不好,很不好,现在瑞金医院……”李师傅给院长办公室打电话。这时候,有医生拿来验血单,让李师傅把抽取的血液送化验处。“你们叫个人陪我一起去化验的地方吧,我不认识路啊!”

等到李师傅赶回来,急救人员正围着邹碧华进行抢救。“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眼睛微睁,胸口还有呼吸。”李师傅焦急地等在一边。他不知道时间,甚至忘记了看表,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

“我记得给他爱人打了电话,说‘邹院长在瑞金医院抢救室,你快点过来’。”

一名医生递给李师傅一张单子,李师傅看了看。

“不切气管行吗?”

“不切就不能进行抢救。”

李师傅签了字。法院领导、邹碧华的家人、法院同事,越来越多的人赶了过来。

天空开始下起了雨,阴冷的雨点懒懒散散地打在地上,马路上行人、车辆不断穿梭。

邹碧华安静地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嘴里插着呼吸机。就在瑞金医院的对面——上海著名的瑞金宾馆,十多年前的他曾经一边捧着书,一边在宾馆花园的葡萄架长廊下背诵英文单词,他最喜欢哼唱的是黄耀明的那首《四季歌》: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碧华,碧丽中华

1967年1月18日,邹碧华出生在江西省奉新县的一个小山村。

山村离县城约二十里路,前面是一片田地,后面是山。从公路上下来,穿过一片小树林,有一条乡间小道,还有一条小水沟。

夏天的时候,邹碧华喜欢跟着舅舅去小水沟捕鱼。把小水沟的两端堵住,用手把水舀出去,不一会儿,小鱼儿就在泥里扑腾起来。秋风吹起的时候,远处山上的松树发出低沉的“呼呼”声,蒲公英漫天飞舞,此时的邹碧华总会想,那些花絮会飞去哪儿呢?

邹家有三子,邹碧华排行老大。父亲给他取名碧华,意为“碧丽中华”。

邹碧华的父母很善良,父亲是著名版画家,一辈子痴迷美术,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了他多幅作品,还曾获得“鲁迅版画奖”。

从小,邹碧华和外婆在乡下一起生活,父母在不远的县城工作。对于活泼调皮的邹碧华来说,小山村给了他无穷的原动力。

因为外婆是个哑巴,邹碧华也比其他孩子开口要晚,因此,他学会了读懂别人无言的表达,一段手语、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细微动作,他立即明了。邹碧华年幼时,外婆常常背着他去别人家里帮忙做针线活儿。长大后的他常常怀念趴在外婆背上这一幕。

小学,其实只是两间里外茅草的土屋而已——一至三年级是外间,四、五年级是里间。上下课时敲击挂在晒谷场上的一块铁,“叮叮当当”。

邹碧华的第一位老师姓肖,喜欢穿一件灯芯绒上衣,声音很好听。有一次,肖老师让学生们回家找大人要一角八分钱来购买红领巾,然后老师喊着名字,学生们一个个走到教室前,戴上红领巾。

后来邹碧华转学到县城,由于没学过拼音,当老师让他读拼音“S”时,他回答“是蚯蚓”。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没有一个男孩是不喜欢玩儿的,邹碧华尤其如此。在县城奉新一中念初中时,只要有机会,他就偷偷和伙伴一起溜到狮子山上“打游击”,一把木枪、一根树枝,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理由。

一次考试后,邹碧华的成绩在全年级倒数。从来没有打过儿子的父亲发怒了,他痛打了邹碧华,并且罚他跪了许久。此后,邹碧华被调到另一个班级,从此脱胎换骨爱上读书。

“他每次单元考试有个习惯,从来不看分数。上课考完之后,他去教务室问老师再要一份空白卷子,然后回家做,做完之后把两张试卷比较一下,记住纠正的地方就行了。”弟弟邹俊华非常叹服大哥的学习能力。

邹碧华考入北京大学后,有一次回老家看见弟弟邹俊华背历史,马上进行辅导:“你这么背怎么吃得消?找到答题的得分点,不用整段整段地背!”

“他的学习方法确实很特别。”邹碧华的多年好友王利军也熟知他的一些轶事,“那时候在上海,他骑着自行车出去,只要到了路口有红灯,他就停下车嘴里开始念起英文,喃喃自语的声音把前面的上海阿姨吓坏了,人家阿姨回头怪异地看着他——‘格人做啥’(沪语:这人在干什么)!呵呵。”

爱上读书的邹碧华犹如上了“发条”,成绩一路上升。进入高中后,他体育也出奇的好,不仅在校运会上破了跳高校纪录,而且代表学校参加了宜春市的体育运动会,并获得名次。

“我去学校看他跳高比赛,其他人早就败下阵来,只有他一个人,不断地跳过一根又一根杆子。”邹俊华很以这位大哥为傲。

“那次他拿了市里跳高比赛第一,我们做广播操时,大喇叭里就在放他得奖的喜讯。”邹碧华高中最要好的哥们儿帅圣极也记得邹碧华很“牛”的场面。

但邹碧华也有委屈难受的时候。由于家的隔壁是县城图书馆,邹碧华常常跟着父亲去借书和复习资料,图书管理员一看见邹父就说:“啊呀,你怎么也来了,以后让孩子自己来就行了!”但当邹碧华真的一个人去图书馆借书了,管理员不是说他年纪小,就是以书被借走为由搪塞他。

次数多了,邹碧华的自尊心受伤了。在一次借书被拒后,他回到家哭着对父母说:“我不借了!我就不信,我不到你那儿借书就考不上大学!”

1984年,邹碧华以全县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母亲和弟弟送他到南昌火车站,邹碧华背着行李独自启程。火车渐行渐远,母亲的眼泪一滴滴流了出来。

这次远行,开启了邹碧华人生的华丽乐章。

庭前,独角兽

“在淡淡的秋季/我多想穿过/枯死的篱墙,走向你/在那迷朦的湖边/悄悄低语/唱起儿歌/小心地把雨丝躲避

“——生活中只有感觉/生活中只有教义/当我们得到了生活/生命便悄悄飞离/像一群被打湿的小鸽子/在雾中/失去踪迹……

“哦,在淡淡的秋季/我没有走向你/没有唱,没有低语/我沿着篱墙/向失色的世界走去/为明天的歌/能飘在晴空里”

这首《在淡淡的秋季》是邹碧华最喜欢的顾城作品。

生命的礼物常常突如其来。邹碧华喜欢北大,北大不仅给了他法律学识,也给了他几百万册书籍的图书馆,给了他独自陶醉观看电影的小单间。自由自在地驰骋于文学、艺术、法学中,他流连忘返。《情约今生》《美国往事》《秋日传奇》《宾虚》《罗马假日》《穆斯林的葬礼》……他一部接一部地看,一股神奇的力量呼唤出了内心深处的天赋。同时,班里成绩排名前八的他,爱上了班里排名前三的一位上海女生。

1988年,收获爱情的邹碧华放弃在北京已经落实的工作,和女友一起到上海发展。21岁的他住在纺织大学学生公寓里,一家家单位敲门,投递了60多份简历。最后,一家上海知名企业和上海高院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考虑到专业对口,邹碧华选择了上海高院。“当时的年代常常要考虑很多因素,当法院有人问他‘在上海有什么亲戚时’,他随口回答‘有,我舅舅’。”邹俊华在多年后提起此事时忍俊不禁,其实那个所谓的“舅舅”就是邹碧华后来的岳父。

进入上海高院后,邹碧华被安排到虹口法院见习。那段日子里,他对美术痴迷不已,每天作画,速写本用了一本又一本。

“他画得不错,对设计对美很有感觉。”邹俊华说。

但时间无法在绘画和法律间平行展开,痛苦的抉择出现在了邹碧华面前。

结束画画吧。邹碧华考虑了很久,最后将所有的画作收了起来,从此潜心研究法律。“我要做中国最好的法官!”

回归法律之后,他虚心学习带教师傅的审判经验,甚至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1993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他以总分、专业及外语均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他回到上海高院开始从事民商事审判;2000年,根据组织安排,他前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对美国联邦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及法官助理制度进行专题研究,其间还短期前往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

浑厚的文学修养和感染力极强的演讲天赋,让邹碧华脱颖而出。

“他英语非常好,曾经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参观时用英语发表了一段演讲,人们听完后起身鼓掌。”王利军记忆犹新。

“有一次他上午去云峰剧场讲课,中午12点半我去接他,车停在外面,不见有人走出来。于是我走进去一看,偌大的舞台上他刚结束讲课,他说‘感谢大家放弃休息来听我讲课’,话刚说完,全场的人都站起来鼓掌,鼓了很久。”李师傅说。

毫无疑问,凡是听过邹碧华演讲的人,或者听过他授课的人,都会被他渊博的学识、深刻的人文内涵所吸引。与此同时,不同部门的历练也不断提高着邹碧华的能力。

2001年6月,邹碧华担任上海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后担任副主任。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他先后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在这重要的五年中,他不负众望,先后处理或参与处理了社保基金追索案、房屋维修基金案等一系列大要案。尤其在上海社保基金追索38亿元陷入僵局时,他提出了“先予执行”的破解方案,作出了贡献。2008年,邹碧华因参与社保基金专案被上海市委嘉奖。

同时,邹碧华还投入到法律专业水平的积累中去。他参与了物权法立法讨论,多次前往最高人民法院参与合同法、公司法等重大司法解释的起草,多次承担最高法院全国重点调研课题,获得全国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特别奖,十多次获得全国或市级调研奖项。

“他真的非常勤奋,到了书店就买书,经常一摞一摞地买。看书奇快,记忆力惊人。”王利军记得,有一次大家相约看世界杯,晚上熬着等比赛时,邹碧华对他说“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王利军跟着去了。走到建国西路上的卢湾电大,邹碧华侧身拐进了一家不起眼的门店——原来,他说的“好地方”就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席殊书屋!“他一进去就看书,不停地买书,到最后我变成和他一起拎书回家的了!”

持之以恒地钻研给邹碧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外,他一口气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法庭上的心理学》等十多部著作。

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的畅销书。很多一线法官评价“本书逻辑清晰、思路严密,审判时按图索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有的人索性戏称,要件审判九步法是“法庭上的独孤九剑”。

著名法律人刘桂明在《做法官当如邹碧华》一文中这样写:“我首先关注他,是因为半年前开始在律师界广为传颂的一篇题为《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的文章,我自信,一名能够关注并理解律师的法官,一定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官员。……尤其是他出版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一书,曾被赵旭东教授断言‘可被视为对法官裁判方法进行研究的第三种进路——实证的方法’。我判断,一名能够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官员,一定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官员。”

2004年,邹碧华被聘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9年被最高法院评为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011年被聘为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被华东政法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做人,当如邹碧华

2008年,邹碧华接到通知,组织上任命他为上海长宁区法院院长。

从一个精通业务的审判专家,转而做一个300多人基层单位的管理者,邹碧华感到了空前压力。上任之前他对长宁法院进行了摸底调研:干警心态不够振奋,信访案件居高不下,执行投诉信让人夜不能寐。于是,他开始自学管理学。

何勇,长宁法院的一位老科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已进入法院工作16年,党龄39年。

邹碧华到长宁法院报到的第二天,便带着中层干部前往每个庭室慰问。埋在信件、报纸堆里的何勇怎么也没想到,新领导也来到了自己所在的不起眼的收发室。

“何老师!”邹碧华进门叫了一声。

何勇的心头一热,这么多年在法院,因为无法解决级别的晋升,像他这批社会招干进来的老科员早已做好了“科员做到退休”的准备。“我们一直感觉到‘低人一等’,没想到邹院长来看我,还叫我老师!”

2009年12月,邹碧华让何勇对收发室一年的工作量进行数据统计。

一个月后,在新春茶话会上,何勇坐在会场里。突然,他听到台上的院长在提自己的名字——

“在恭贺新禧的同时,我们除了要感谢一线法官、书记员的共同努力,不要忘记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人员。像何勇老师,他这一年发放报纸7万份,发放杂志4422本,与法警交换文件3800份,收寄各类信件35600封,处理退信4000封,接待业务庭邮件查询、复印清单2300人次,纠正信件差错近200封,节约邮费760元。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何勇老师鼓掌!”

掌声雷鸣。

何勇站起身,深深鞠躬。这位在自卫反击战中担任过连队指导员、看过无数战友牺牲、经历过无数子弹从头顶擦过、三次大难不死的老兵,在那一刻泪流满面!

2010年1月27日,何勇57岁生日。政治部主任来到收发室,送给何勇一张生日贺卡,并正式通知他,党组已决定晋升他为副科。何勇第二次流泪了!“后来一位院办的同事悄悄告诉我,邹院长为了我的事深夜跑到政法委,等了书记足足一个半小时,他对书记说‘这些老科员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仍然默默无闻地做事,我们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何勇级别的解决,也使得这一批老科员的晋升问题迎刃而解。

其实,不仅是何勇,很多“老人”都非常感念邹碧华。在长宁法院执行局担任“小总机”的工作人员吴理凤,是执行法官离不开的“全能秘书”。原先在街道工作的她,来到长宁法院负责接听执行总机。有一次她挂完电话,惊奇地发现院长出现在她面前。“吴老师,您接待当事人非常好,比我们有些法官都到位!”邹碧华发自肺腑的称赞,让吴理凤很受鼓舞。

“有一次他过来看我,正好看到桌子上的工资单,一千多块钱。他看了以后说,吴老师,我对不住你,这钱太少了!”吴理凤当时就感动了,“这个院长人真好,实在太好了!”

同样的人文关怀也发生在食堂的一位合同工阿姨身上。一次,由于食堂地板上有水渍,阿姨不小心摔倒在地,正在食堂吃饭的邹碧华立刻过去扶起她,当看到阿姨脸色难看时,他立即安排司机将阿姨送往医院。

“那个阿姨后来告诉我,她在车上哭了,没想到有这么好的院长!”何勇很感慨。

“大哥很会关心人。我念中专时,有一次衣服被人偷了,大哥从父母那里听说了,便从北京寄了200元给我。汇款单附言是:俊俊,我寄了200元零花钱给你,以后还会寄。他那是安慰我呢。”邹俊华很了解自己的兄长。

帅圣极也记得,1987年他从师专毕业,前往北京大学找邹碧华玩。“住了5天后,我口袋里只剩下十多元,回去的火车票都买不起了,他也没钱了。”第二天,邹碧华居然拿出钱给帅圣极去买火车票。“我以为他是向同学借的,没想到他在宿舍楼门口贴了广告,把他的那辆自行车给卖了!”

“其实他对浪费深恶痛绝。”曾经参加过长宁法院新楼建设工程的设计师老余永远记得那些天天讨论加班的深夜。“无论在场有多少人,邹院长每次都会把盒饭里的饭菜全都吃完,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他那样!”

【关闭】 【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梁晓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