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5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四大变化成就史上“最严”司法考试
时间:2016-09-26 09:14:16        来源:法制网

9月24日至25日,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举行,今年报考人数达58.89万人,比去年增加10.2万人,增幅20%。司法考试持续升温,再创新高。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优质便捷的考试服务、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蓬勃发展,是司考升温的主要因素,作为《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刑后的首次司法考试,今年的考场纪律堪称史上“最严”。

今年,江苏省司法考试报名人数多达3.5万余人,较去年增长19.6%;南通市的报名人数为2300人,较去年增长22.7%,均创历史新高。

都说司法考试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争相来挤这个“独木桥”?

江苏省南通市司法局局长张武林告诉记者,近3年来,南通市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逐年攀升,主要源于我国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完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律专业人才越来越热衷于从事法律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介绍说,目前,我国已有6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法学本科专业,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作为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几乎是每一名法律专业学生一入学便已确立的重要目标。

顾永忠以律师行业为例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律师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职业尊荣感强和高收入的吸引,使律师职业更加受人青睐,而通过司法考试是成为律师的必经之路,自然使得司法考试更加火爆。

江苏省司法厅国家司法考试处处长何祝荣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推进,国家推出一系列促进法律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各行各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司法考试证明自己的法律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何祝荣注意到,今后报名司法考试可能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因此不少人想赶在这一两年“突围”,客观上造成司法考试的火爆。

司法考试人数节节攀升,给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考试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全国共设立考区249个、考点501个,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考试服务环境,有力维护考场秩序,确保了考试公平公正。”

据介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依法治考、从严治考、热情服务”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提升考试服务水平。

以南通为例,南通市司法行政机关利用“南通司法考试”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将考点交通及食宿相关信息、考试注意事项等发给考生,为考生制作《考点交通示意图》,帮助网上报名有困难的考生审核报名、网上缴费等。

全国各考区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幅提升考场管理水平。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司法考试中,国家标准化考场使用率已达到97%,有86%的考区采用考务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考生到考电子化登记、身份信息核验、人像比对、答卷(卡)回收查验等科学技术管理手段。

今年是《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的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组织考试作弊、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等破坏考试秩序行为,都已纳入违法犯罪进行处罚;司法部已依据法律规定,修改了《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并发布实施,进一步细化对考试违纪行为的认定,加大惩戒力度,堵塞疏漏,实现行政处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何祝荣说:“相比去年的严,今年的司法考试更严。去年,江苏只是在全省部分考区试点核验信息入场,而今年,核验通道己覆盖全省13个考区1100多个考场,每名考生都要经过人脸识别。”

张武林告诉记者,南通市今年全面开通考场视频巡查、监控系统,配备金属探测、无线信号屏蔽和侦测阻断设备,确保“全时段、全覆盖”,对一切违法违纪作弊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法律法规更加严谨、执法执纪更加严肃、监督管理更加严格、方法手段更加严密,正是这些变化成就了此次史上“最严”司法考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