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5-06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最高法审理一起海难救助合同纠纷再审案 贺荣任审判长
时间:2016-07-07 15:03:22        来源:新华社

据最高法网站发布的庭审预告,最高人民法院7日上午9时在该院中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与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海难救助纠纷一案。

此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担任审判长。@最高人民法院微博直播,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新浪法院频道同步视频直播。

庭审预告介绍,本案是十分典型的涉外海事案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该类案件不断上升。本案的审理,对如何正确解读有关国际规则、准确适用国内相关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力倡导和鼓励海上救助、防范海洋污染具有重要影响。

庭审预告

2016年7月7日上午9点,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该院中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与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海难救助纠纷一案。 

该案件庭审将在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新浪法院频道官方微博进行全程直播,社会公众可通过新浪微博、新浪法院频道在线即时观看。  

本案是十分典型的涉外海事案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该类案件不断上升。本案的审理,对如何正确解读有关国际规则、准确适用国内相关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力倡导和鼓励海上救助、防范海洋污染具有重要影响。 

此次开庭由最高人民法院贺荣副院长担任审判长,由张勇健庭长、王淑梅副庭长、余晓汉法官、郭载宇法官担任审判员审理本案。 

全国人大代表高之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际海洋法庭法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黄进(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左海聪(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内著名海商法专家司玉琢、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国际海事大学(瑞典)前副校长、国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外籍留学生、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有关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80余人将旁听此案。

审判长简介


03.jpg

贺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贺荣,女,汉族,1962年10月生,山东临邑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诉讼法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

案情简介

(希腊)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ArchangelosInvestmentsE.N.E)所属的“加百利”(ArchangelosGabriel)轮载有原油54580吨,自香港开往广西钦州的途中,在琼州海峡北水道搁浅。船舶及船载货物处于危险状态,可能发生海洋污染事故,严重威胁我国海域环境安全。

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授权其代理人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委托南海救助局进行救助,双方约定:无论是否成功协助出浅,均按时间、人力付费等。南海救助局派出救助船以及潜水队员提供交通、守护等工作。

此后,“加百利”另行雇轮,实施了过驳减载,脱浅获救。南海救助局请求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和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依约支付拖欠救助费用人民币7240998.24元。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认为其仅应根据中国海商法183条的规定,按获救船舶占全部获救财产的比例承担救助费用。

案经广东高院二审判决,支持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主张。南海救助局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本案。

公开审理此案的重大意义

本案是十分典型的涉外海事案件,公开审理此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本案需要对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作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解和解释,进而对我国海商法有关规定作出准确适用。本案如何判决将是中国法院在国际海事司法和航运界首次提出1989年国际海难救助公约理解和适用的标准与原则。

2.本案对大力倡导和鼓励海上救助具有重要影响。遇难船舶能否及时获得救助,施救方能否按约获得报酬,报酬与施救行为是否公平合理等因素,是影响海上救助的重要因素。上述考量,本案全部涉及。本案如何裁判,将对海上救助产生重要影响。

3.本案对防范海洋污染具有一定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能源运输日益频繁,可能产生海上污染的海难事故难免增多。新的形势下,本案对类案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庭审预告来源:最高法网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