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29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法官论坛 >> 正文
青年法官应为中国法治梦而不断奋斗
------工作七年有感
时间:2014-03-18 14:21:57    作者:刘小伟    来源: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法院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已经毕业七年有余。回想七年之前,年轻少年初出校园,踌躇满志,自以为出身名校,受到大师言传身教,学到很多,对自己的未来满怀信心;一群同学站在小南湖畔的獬豸脚下,激情讨论中国法治的种种弊端,发誓要为法治建设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想来真有点不自量力)。

大学四年,为受到范忠信、吴汉东、夏勇等众多老师的教诲而深深的感谢,也为能聆听到王泽鉴、马克昌、韩德培、梁慧星、贺卫方等大家的讲座而深深的激动不已。四年的时间记忆最深的话是“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同时将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深的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四年的熏陶,让我懂得,法律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法院是神圣庄严的象征,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让我找到了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法院永远是法学院学生心目中的第一选择。于是乎,七年前的我,毅然的放弃其他的选择,跨进了法院的大门。

七年的时间,我从一名懵懂少年成为一名父亲、一位丈夫,更让我从一名大学生、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官。七年的时光中,我激动过、幸福过、迷茫过、犹豫过,但从来都没有为选择这一职业而后悔过,成为一名优秀的正直公正的法官是我的理想,过去是、现在是、以后依然也是,虽然现实总是与理想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仍然骄傲地无悔地说我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奋斗着。

工作七年,让我明白,书本上的法律是多么的简单,单单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理想并不能真正满足现实的需要,我们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太多太多。书本与现实总是不同,法院并没有达到书本中的神圣与权威,拥有公平正义之心和丰富的法学、法律知识也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法官,法官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坐堂问案。法官并不轻松:有繁重的案件送达、审判工作,还要承担强大的社会压力,心里承受非比常人的心里负担;法院判决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当今社会,法官难当,而要当一名基层的好法官更难。难在舍小家,成年累月处在矛盾的焦点;难在办案有时不被理解,当事人当面发泄怨气;难在不是在“真空”里生活。法官时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面是辛苦的工作和平常的待遇,另一面是手中的权力和各种诱惑;一面是正义的感召和道德的约束,另一面又是不肯安于现状的私欲萌动。

七年,让我明白,做好一名法官,不是权利,而是一份责任、一种担当。

公正,《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

正义是法的核心与灵魂,在英国高等刑事法院门前的墙壁上,镌刻着这样一块铜牌:纵然天地毁灭,正义也要得到伸张。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作为一名青年法官,也必须畅想自己的法治梦,为中国的法治梦而奋斗。

如果说法律代表了公正与秩序,那么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当之无愧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法官的职责不是实现法律,而是实现公正。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害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只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却把公正的源头破坏了。那么,由谁来守住公正的源头,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呢?当然是法官。

在中国法律文化中,在百姓心目中,看重的是法官的个人品德,并不是法律。法官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法律的守护者,法官面对缤纷复杂的世界,更应成为道德的守护者,即使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人们仍期望法官以公正的裁判来弘扬美德、匡扶正义。如果法官丧失了职业道德、泯灭了人性良知,法律和道德的公信力将不复存在,社会公正的基石便随之崩塌,是非无法评判,曲直失去标准,公平没有尺度,正义无处伸张。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法官更应如此,随着法官职业化的快速推进,日益庞大的青年法官队伍已经成为法院的生力军,青年法官更代表着法院的未来,代表着法治的未来。

青年法官要具有独立人格,坚守法治信仰。有句名言讲“法官的人格是社会正义的最终保障”,最能将法官与其他职业区别的特质就是法官视法律为自己唯一的上司,不唯上只唯法,因而中国法官有将独角兽作为自己人格象征的传统,将不偏不倚、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作为自己高尚的品格。因此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作为青年法官责无旁贷,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每次庭审都是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每张判决书都是在谱写法治精神,每个职业言行都是在传播法治理念。

青年法官要树立实干兴法治的理想,在实践中成长。如何尽快适应审判角色是个重要问题。哲学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客服眼高手低,做到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司法实践中学习、磨砺自己,不断成长;我们要虚心向老法官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庭审、调解技能、文书制作、判后答疑、接待来访等各方面的司法实务水平;我们要在办案中积累经验,不论案件类型难易,都要认真去办,用心领悟办案规律,提高司法能力。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青年法官应该将实干精神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始终,扎扎实实裁判好每个案件,让每个当事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

青年法官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有生力量,我们要坚守法治信仰,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前行,以实干精神成就法治中国梦。

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无愧我心。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立志为法治理想、为中国的法治梦而终身追求奋斗,让法治的阳光照耀中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