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真知灼见助力海事审判提质增效
时间:2025-09-22 11:25:46 作者:白龙飞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法召开座谈会听取代表委员和有关单位对海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 张军强调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合力推动海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友东出席 9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向代表委员通报涉及海事审判工作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听取代表委员、有关单位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稿)》和海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并讲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加强海事审判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人民法院落实情况如何?如何把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吸收转化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好海事审判工作情况?如何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对“完善海事审判工作”“加强我国海洋权益司法保护”作出的重要部署,持续提升海事司法能力,更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9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座谈会,向代表委员通报涉及海事审判工作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听取代表委员、有关单位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稿)》和海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高友东到会指导。 全国人大代表王宏、王晓菲、王琼、占志启、印萍、成卫东、刘宏、张巧良、陈达、夏永祥、倪迪、徐仁标、雷亚飞,全国政协委员朱碧新对人民法院主动接受监督、汇报工作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履职实际,围绕加强海事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海事审判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相关政策要跟上、倾斜”“建议最高法院、高级法院进一步加大对下监督指导力度,助力海事审判提质增效”“高素质队伍是关键,要加强海事审判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议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海事审判工作中的应用”“建议加强法院与高校的合作,共同深化对海事审判领域关键问题的研究”“要在报告中增加更多案例,加大对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的宣传力度”……全国人大代表王宏、王晓菲、王琼、占志启、印萍、成卫东、刘宏、张巧良、陈达、夏永祥、倪迪、徐仁标、雷亚飞,全国政协委员朱碧新对人民法院主动接受监督、汇报工作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履职实际,围绕加强海事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海警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充分肯定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对完善工作衔接协同、提升执法司法质效提出意见建议。 “海洋生态损害往往涉及高额赔偿,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建议完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依法惩治海洋领域的危险作业违法犯罪”“希望能够探索与法院互派业务骨干,通过交流锻炼更好凝聚合力”“建议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海事法院审理案件的衔接机制,提升工作质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海警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充分肯定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对完善工作衔接协同、提升执法司法质效提出意见建议。 “这次会议,既是就海事审判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也通过海事审判看法院全局,全面接受监督。”张军指出,人民法院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代表委员监督和各方面支持,不断提高司法审判质效,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要认真梳理、研究、落实代表委员和有关单位提出的50条真知灼见,不仅修改好报告,更推动海事审判提质增效,同时举一反三,提升法院整体工作水平。希望代表委员和各有关单位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监督指导法院工作,合力推动海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高友东到会指导。 高友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最高法围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海事审判工作,全面总结海事司法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作了充分准备,对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的调研等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将继续配合做好专项报告相关工作,更好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最高法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淑梅主持并介绍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海警局、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摄影:孙若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