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沙滩”干成“金沙滩”
时间:2025-05-23 10:03:30 作者:白龙飞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审判工作做得实,‘干沙滩’也能变‘金沙滩’” ——最高法调研组调研宁夏法院 唯有实干,方能创造实绩。5月20日至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在宁夏法院调研。在马不停蹄的调研中,调研组与宁夏三级法院的干警一起研究如何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深更好融入司法审判工作中,如何把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落实落细。“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唯有靠实干”的共识不断凝聚起来。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兴庆法院调研。 调研组在银川永宁法院闽宁法庭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中卫中院在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同时,持续跟踪做好环境修复;银川兴庆法院的特邀调解员不仅用好自身经验,更注重通过案例库促进化解“心结”;银川永宁法院闽宁法庭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群众工作做细,今年仅有3起案件上诉。张军指出,做好新时代审判工作,绝不仅止于“依法裁判”,更要“延伸一步”,把止息纷争、实质解纷的工作做实做到位,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调研组在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 调研组在海原法院调研。 调研组在海原法院召开座谈会。 中卫海原法院是张军同志联系帮扶的薄弱法院。“深挖原因,主要是院党组抓得不紧,责任压得不实。”在海原法院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自治区相对薄弱法院分析致薄原因、介绍脱薄举措,“上级法院的帮扶指导明确、具体,关键是抓落实。”张军指出,脱薄根本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仅要坚决落实好,更要积极主动争取党的领导。脱薄目的是通过解决少数薄弱法院的问题,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工作质效。脱薄的思路是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促提升,抓办案、提质效,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脱薄的关键是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一个“实”字做到位。调解要关注履行,立案、审判要考虑执行,案件裁判要努力做到服判息诉,交叉执行后要严肃追责问责。各环节工作都不能孤立地“就案办案”,而要把综合、延伸考量做实、落地、见效。 调研组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同听取宁夏法院工作情况介绍并座谈。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天舒,全国人大代表陈燕、马丽,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在座谈会上发言。 在自治区高院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燕、马丽,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充分肯定法院工作并提出14条意见建议。自治区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安长海介绍了自治区法院工作情况。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天舒对自治区法院工作提出要求。 调研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调研。 “在自治区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自治区政法委的直接领导下,自治区各级法院身处艰苦环境、坚定奋发有为、扎扎实实工作、努力向前追赶,审判执行质效提升明显,队伍士气旺盛,充分证明了,司法审判工作做得实,‘干沙滩’也能变‘金沙滩’!”结合宁夏法院工作实际,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持续把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做实做到位,张军对宁夏法院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要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深刻把握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通过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每一起案件,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要把定分止争的工作做深做实,在依法查清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质量的基础上,落实好释法说理的更重责任。特别是对于争议性案件、影响性案件,更要通过辨法析理、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例的普法宣传作用,促进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要持续深化落实司法改革,压实院庭领导监督管理责任,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让法官在一定的压力下更好履职尽责,实现审判执行质效、自身能力素质双提升。要始终把政治建设、业务建设抓得很紧很紧,引导法官自觉把审判执行工作放在大局中考量,对照政治要求检视差距不足,努力实现案件审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不断提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成效。 调研组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调研。 调研组还前往闽宁新貌展示中心、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了解相关工作情况。 调研期间,张军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张雨浦,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区直机关工委书记雷东生,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赵旭辉进行了工作会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天舒,自治区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安长海参加调研。(摄影:孙若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