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4-26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学术争鸣 >> 正文
发掘“美政”“美俗”的现代价值
时间:2014-02-24 10:07:42    作者:丁元竹    来源:文汇报

中国古代思想家尚有“美政”和“美俗”的追求,遑论我们身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就更应当摒弃“当官做老爷”的不良心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为官不易”其实是件好事

时下,“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成为媒体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个别习惯于搞不正之风的公务员不能再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滥用职权。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个别官员却苦声连连,有的哀叹春节“额外福利”没了,有的抱怨待遇差、工资低,有的甚至想离职。凡此种种,一方面反映了党风政风民风正在朝着大多数人期待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对公务员职业操守认识的模糊。因此,在继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同时,要进一步端正对公务员“官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吏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民间长期流传“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实际上也是社会对于官员社会角色的基本预期。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公务员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社会成员对其当然有着特定的期待。换句话说,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它是一种责任和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这不仅是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期望,也是人民对党员干部的期望。角色是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孔子讲“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角色错位,必然会破坏既定的社会秩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年来,个别官员的党风政风不正带来一些地方社会风气恶化。因此,必须把吏治问题提升到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来认识。

守住底线、坚持原则是最起码要求

与其他行业比较,官员职业固定、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和福利良好,其实哪里就真的“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实际上,它反映了个别官员以及部分社会成员“当官做老爷”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同历史阶段,吏治方法固然是不一样的,但传统文化中一些以廉政为核心的吏治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咀嚼再三并发掘其现代价值。

比如,荀子在《儒效》一文中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这包含了两层意思,官员在位要为社会制定各种行为规范、制度纪律,以促使社会有序;不在位时,要不断修身养性,引领社会风俗。在他看来,吏治的基本价值在于“美政”和“美俗”。国学大师钱穆在其《晚学盲言》也提到古代一些思想家倡导“在朝美政,在野美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是说官员在位时要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努力工作,即“美政”;不在位时,依然要严于律己、恪守规范、引领风尚,也即“美俗”;二是说官员工作时间要遵守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时间,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美俗”可以理解为首先自己严于修身,遵循社会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这种日常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日常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试想,若是基层官员不能克己守法,何以实现基层的社会治理?

在当代中国,权力是人民给的,要尽一切努力为人民服务,守住底线、坚持原则就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过高标准,更没有到什么“官不聊生”的地步。中国古代思想家尚有“美政”和“美俗”的追求,遑论我们身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就更应当摒弃“当官做老爷”的不良心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发掘“美政”“美俗”的现代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倡导一种正气的党风政风引领整个社会的社风民风,从这个视角看吏治制度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有几类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公务员要恪守职责。绝不能工作上得过且过,甚至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者为了个人的升迁和敛财,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二是提升公务员业余生活品位和品质。个别官员上班“吊儿郎当”,下班时间公款吃喝、公款送礼,败坏了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也正是这些年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之劲克服之;三是努力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破除“官本位”的各项政策措施。社会秩序失范不仅仅是指社会不稳定和社会问题丛生,也指由于社会规范被打乱和社会角色错位导致的人们行为规范的失序。试想,一些政府官员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何以可能全心全意地“美政”?腐化挥霍、劳民伤财,又何以“美俗”?

当前,所谓的“为官不易”和“官不好当了”,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制度规范、舆论监督、道德约束,使公务员守住底线、坚持原则,来为百姓做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尽职,为民族效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全国主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如何把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民德、民俗,转化为人们内心的自觉追求?政府官员以身作则的行为引导,即如何努力发掘“美政”“美俗”的现代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牢记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