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01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周强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座谈会讲话强调
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职能作用 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贺荣主持
时间:2022-07-13 09:32:14    作者:孙航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QQ图片20220713093417.png

图为周强同线下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座谈会的代表合影。孙若丰 摄

7月1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职能作用,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根据组成人员年龄变化和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增补李少平同志为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增补周泽民同志为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增补姜伟、孙华璞、胡云腾同志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万华同志兼任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增补闫汾新、卫彦明、张学群、周峰、张勇健同志为咨询委员会委员,姜兴长、苏泽林、王秀红等同志不再担任咨询委员会相关职务。

周强在座谈会上向到会的李少平、周泽民、姜伟、胡云腾、闫汾新、卫彦明、周峰、张勇健等新任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颁发聘书。咨询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姜兴长在座谈会上发言,对咨询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提出意见建议。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少平在会上发言,对咨询委员会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

周强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对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致以敬意和表示感谢,指出大家的意见建议饱含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殷切期望,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听了深受感染和启发,要认真研究吸收,切实推进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周强指出,咨询委员会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决策咨询机构,是院党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谋,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政策、司法解释,监督指导地方法院工作的智囊团。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咨询调研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各位委员秉持对人民司法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深厚感情,积极建言献策,大力支持人民法院工作。近五年来,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入一线调研,认真开展考察活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服务决策实现新提升,监督指导取得新成效,建章立制获得新成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服务院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人民司法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强通报了近期人民法院工作情况,表示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人民法院工作,始终以忧国忧民的情怀、高度负责的担当,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法院工作全局,围绕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履职尽责,推进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当好院党组的决策参谋。要充分发挥经验优势,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安排,不断增强咨询工作的前瞻性、实效性、针对性。要充分发挥威望优势,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收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推进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周强强调,老同志是人民司法事业的宝贵财富,各级法院要认真研究吸收咨询委员会调研成果,不断改进工作,促进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要积极支持咨询委员会工作,为开展咨询调研活动提供有力服务和保障。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安享晚年、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更加周到的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主持座谈会,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宣读《关于调整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王秀红、杜万华等咨询委员会新老领导、委员在最高人民法院主会场及各视频分会场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