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产法庭公开开庭合并审理
四起涉医药用途发明专利民事和行政程序交叉案件 时间:2021-04-26 14:20:28 作者:宾岳成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4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合并审理四起涉医药用途发明专利的侵权民事和确权行政程序交叉案件。案件涉及我国“十一五”期间获批的重要自主创新药之一“左旋奥硝唑”,引起多方关注。 在两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中,涉及圣和公司“左旋奥硝唑”两项医药用途发明专利。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一审认定华纳公司、中信公司侵犯圣和公司前述两项专利权,判令两公司共同赔偿圣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80万元。此次庭审集中围绕被诉侵权产品“左奥硝唑片”是否属于现有技术以及是否享有先用权展开调查。 在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两案中,华美公司针对前述两项专利提起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两项专利均具备创造性,维持专利权有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撤销被诉决定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重新作出被诉决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圣和公司均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主张两项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毒性、用药更安全的药物用途,现有技术并未给出技术启示,具备创造性。华美公司则辩称,发现“左旋奥硝唑”的医药用途是手性药物研发的必然结果。庭审中,各方围绕涉案专利的创造性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本案未当庭宣判。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通过统一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行政和民事上诉案件的“二合一”协同审理模式,在制度上保障了确权行政案件与侵权民事案件的同步审理、协调对接,可以有效缓解专利权人维权“周期长”等诉讼程序瓶颈问题。本次庭审通过将涉及相同专利的确权行政案件和侵权民事案件交由同一合议庭审理,便于各方诉辩交锋的全面深入展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