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3-19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相关负责人就人民法院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答记者问
时间:2021-03-26 15:26:26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3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负责人就《意见》回答记者提问。

1.《意见》聚焦北京“两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三个重点领域,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这三个重点领域的创新举措主要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的国际大背景,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北京“两区”建设,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

一、抓住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重点,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战略定位之一,也是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质法治环境。一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聚焦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创新,依法保护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总结提炼科技创新司法保护新规则,支持北京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依法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积极稳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证券化等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审理规则、裁判方式。探索在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探索开展北京部分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一审案件的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商标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繁简分流。四是依法加大对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有效保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

二、突破保障服务业开放的难点,推动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服务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很多,难点在如何支持金融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北京是金融监管部门、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主要金融机构总部的承载地。2020年北京市金融机构资金总量超过150万亿元,金融业成为首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人民法院必须找准服务保障金融改革的着力点,精准发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落实国家金融战略。一是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北京金融法院,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与首都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法治环境。二是加大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深化金融案件“分调裁审”机制改革。三是加强对中小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四是健全司法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打造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

三、打造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亮点,推动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去年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是中央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人民法院加大数据权利保护,加强前沿问题研究,完善权利保护规则,助力北京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一是依法审理因数据确权、交易、服务和数据市场不正当竞争等产生的各类案件,加大数字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二是加强对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司法保护,推动北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完善数据权利司法保护规则,加强前沿法律问题研究,推动形成数据资源汇集共享、数据流动安全有序、数据价值市场化配置的数据要素良性发展格局。

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对涉外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意见》在加强北京法院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王淑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多次对涉外法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作出重要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近年来,全国法院涉外案件持续增长,2020年一审涉外案件达到22330件,较上一年度又增长了3个百分点。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探索完善涉外审判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涉外审判队伍建设,涉外审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加强“两区”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加需要加强涉外法治工作,这对人民法院的涉外审判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意见》结合北京“两区”建设司法需求,重点从五个方面对北京法院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提升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结合北京“两区”建设需求,优化调整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范围,完善案件归口集中办理机制,建设专业化审判团队,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更好地服务保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涉外商事审判机制。探索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鼓励外籍调解员和港澳台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发挥他们熟悉其当地法律、习俗、交易习惯等优势,妥善化解纠纷。探索根据当事人申请作出简易裁判文书的机制,稳妥推进简化域外证据的公证认证要求,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减轻涉外案件当事人诉累。

三是加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随着北京“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实施,各类国际商事主体的纠纷解决需求将会随之增长。北京法院要加强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探索引入国内外知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学习借鉴国际一流纠纷解决规则和纠纷解决机构管理经验,打造一流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支持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落地运营。

四是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北京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集中,外企集中,国际贸易活动频繁。北京法院要充分发挥北京国际法学术研究资源集中的优势和涉外民商事案件类型丰富的特点,加强国际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衔接,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五是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法院要加强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挂职学者、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制度,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要建立健全与北京“两区”建设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司法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机制,结合“两区”建设需求,加大贸易、投资、金融、税务、信息数据等领域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力度。

3、近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北京金融法院等专业化法院相继成立,北京法院将如何结合《意见》落实,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审判工作,服务保障“两区”建设,并发挥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的《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彰显了人民法院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担当作为,对于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法院将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近年来,北京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互联网审判、金融审判等领域围绕审判机制创新、审判质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业法院,成立以来处理了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服务保障知产创新案件,培养了一支专家型人才队伍。在金融审判方面,去年,北京法院上线全国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就在上周四即3月18日正式成立了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至今,实现了全流程网上立案及审理,形成了“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一体化智能审判辅助解决方案”、“版权链”“金融链”等天平链应用场景扩展等经验。涉外商事审判方面,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推动营商法治环境更加优化。这些为落实好最高法院《意见》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

一是围绕“两区”建设科技创新司法需求,加强北京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意见》中提出要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法院将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度,探索制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具体标准,加大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裁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制定发布知识产权民事证据规则指引,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

二是围绕“两区”建设服务业开放司法需求,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意见》中提出要助力服务业开放,保障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北京法院将全力推进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北京金融法院,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集中管辖北京市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依法公正审理,规范金融创新,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三是围绕“两区”建设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司法需求,加强数据权益司法保护。《意见》中提出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北京法院将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新交易、新模式、新业态的案件,加强数据权利、数字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就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打造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大数据交易等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研判司法需求和可能形成的纠纷,明确裁判标准、健全审判机制,强化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作用,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是围绕“两区”建设营造国际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加强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意见》提出加强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营造国际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北京法院将进一步推进涉外商事案件集中管辖,加强涉外商事审判人才培养,推动与政府机关、专业机构等人才交流。充分发挥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作用,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高地,全面提升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水平,为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4、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两区”建设成果频出、成效显著。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对于加快推进“两区”建设有哪些利好,北京“两区”建设对于用好这些支持措施有什么样的考虑?

北京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正如您所说,“两区”设立以来,北京市充分发挥“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双轮驱动之优,积极运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政策联动之利,以制度创新为主线,加快推进各项政策实施、促成重大项目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251项“两区”任务清单实施率过半,形成了32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及项目。在政策方面,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创投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优惠等财税政策率先实施;在全国首创性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先后实现首单落地;开放公共数据总量及无条件开放公共数据集数量居全国前列;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制度在多个行业实现突破,资金、数据、人才等要素流通更加畅通有序。在项目方面,落地全球顶尖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赛诺根亚太区总部,气动元件行业领军企业SMC把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海外地区总部设在北京,全国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全国首家保险另类投资资管公司等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纷纷在京落户。

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法治环境的保障和不断优化。特别是,北京“两区”建设中在法治环境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例如,大家最近都关注到的金融法院于3月18日正式挂牌,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及争议解决机构在京开展业务的路径进一步明确,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成立,将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无疑又是一场“及时雨”,对于贯彻法治先行理念、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构建与国际先进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和要素供给体系,营造国际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运用最高人民法院为北京“两区”量身定制的各项司法服务和保障措施,营造更优质的法治环境,加大政策制度创新和高质量项目落地力度,以重点领域全产业链开放和全环节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开放水平更高、产业国际合作竞争力更强、区域开放布局更均衡的首都开放体系,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探索更多有益经验,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