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7-06
星期天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绥芬河法院:统筹协调再部署 防疫审判两不误
时间:2020-04-09 17:45:11    作者:邓辉    来源: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法院

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绥芬河作为国家重要对俄口岸,也是现阶段龙江唯一通关口岸,承担着各地在俄同胞返乡通关任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非常大。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法院按照黑龙江省委、市委和上级院对防疫审判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加快补齐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的短板弱项,在确保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圆满完成各项审执工作任务,切实做到防疫审判两不误。

绥芬河法院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贯彻黑龙江省委、市委对疫情防控工作再强调再部署会议精神,要求全院干警要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防疫工作部署,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织严织密疫情防控网,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

携手筑牢境外输入“防疫墙”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压力,绥芬河法院全体干警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死守。严格执行 “扫码+测温+戴口罩”三项措施,坚守社区防疫前沿阵地,发挥疫情防控“宣传员、巡逻员、守门员”作用,确保实现全覆盖、零遗漏、常态化管理。

为做好入境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司法警察张宏伟往返于医院、隔离酒店之间,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4月4日深夜,许多入境的南方旅客衣衫单薄,他和志愿者们冒着大雪四处奔走募集,最终将捐赠的100多件棉衣、棉被送到南方旅客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院干警的忠诚与担当。

image.png

云调解助力司法“防疫战”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绥芬河法院积极推行电子送达、“云”调解等在线诉讼活动,妥善处理多起纠纷案件,让“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成为可能,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真正实现了司法便民。

1月,绥芬河法院受理了数起某小区业主诉某物业服务公司的合同纠纷案件,4名业主要求物业服务公司返还剩余物业费用。正值疫情防控期间,民二庭四名办案法官坚持审判与防疫齐头并进,通过各种途径将案件材料送达给被告公司。随后,办案法官认真分析案情、加大调解力度,运用网上云调解与原、被告进行沟通,帮助双方当事人顺利达成调解方案,和平化解了这场疫情期间的物业服务纠纷。

办案打出“组合拳”

绥芬河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执法办案,打出了一套执法办案 “组合拳”,切实做到防疫、办案两不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爆发以来,民一庭全员下沉到社区,全力守好社区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该庭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法院诉讼服务网、微信、电话等多元化线上解纷方式,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体会到智能、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务。 

image.png

3月24日上午,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在线上法庭审理。在民一庭庭长、主审法官杨家宝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原、被告进行了庭前的充分的沟通后,该案开庭全程用时不到1小时,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得以化干戈为玉帛。

多措并举化解“执行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绥芬河法院执行局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3月17日,绥芬河法院召开执行工作推进会,将执行工作由单兵办案转为团队办案模式,由分散操作转为分组管理,形成了高效运转的执行工作新模式。同时,绥芬河法院执行局依托执行案件信息流程管理系统、移动执行平台将执行案件工作搬到“线上”。采用微信、电话等“不接触”的方式联系当事人沟通案情、敦促执行。充分运用“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全方位查控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网络资金,坚持“疫情防控”和落实“切实解决执行难”两手抓、两不误。

据悉,从3月15日至4月6日,该院通过电话、微信等手段引导当事人进行网上协调,总共收案85件,结案74件,接待当事人300余人,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