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法院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执行“一键立案”
时间:2020-03-14 08:59:52 来源: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
2019年末,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成为吉林省法院系统首批审执衔接工作试点单位,探索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为依托,以调解结案为切入点,逐步推行审执工作自动衔接。 传统执行立案步骤包括:确认是否按期履行,核对申请执行期限,申请出具生效证明,申请执行,填写、上传当事人信息、执行申请书、执行依据等信息材料。而在区块链智能合约嵌入调解书案件系统中,作为当事人需要进行的操作只有一步: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钮。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被告经法院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协议内容为“被告于2020年2月29日一次性给付原告货款2000元。”法院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征求原被告双方意见,确认如被告在履行期限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办理执行立案。 2020年3月5日,被告未能按时履行给付义务,原告希望立即申请强制执行,在法官的悉心指导下,原告通过手机终端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键,并在智能审执衔接平台确认被告应履行的金额、填写执行申请、完成电子签名等操作,该案直接进入立案程序。法院执行立案平台通过对民事调解书的区块链验真审核后,立案成功进入执行系统。 本案首次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执行,不仅标志着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在该院的切实落地,更意味着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释放司法红利,巩固并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