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法院防疫“录”
时间:2020-03-09 16:20:21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湖北仙桃是一个听起来仙气缭绕的小城,它东临武汉,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武汉市疫情暴发之初,正值春节返乡之际,大量从武汉返回仙桃的人流增加了疫情扩散的危险。那时,人们隐约感觉到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但也没能料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抗疫“录”即将开启。 布局:基层就是一座“抗疫”堡垒 1月27日,丁拥军接到湖北省仙桃市市委书记周志红的电话,表示城区紧缺人手,询问法院还有多少人可以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此时,仙桃法院已抽调50余名干警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 图为仙桃法院干警利用空闲时间解决晚餐。 对此,身为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院长的丁拥军斩钉截铁地回应说:“如有需要,一定再上,有多少人上多少人。”他介绍,仙桃法院拥有正式编制的干警人数190人,这在基层单位里属于“大户人家”, 作为防控最基层前线,法院干警必须冲锋在前。“大家只有紧紧抱成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可能战胜疫情。” 2月7日,仙桃法院将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升级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三个工作专班,继续加大下沉力度,投入正式干警163名。其中,下沉本地一线工作专班兵分三路,分别前往驻守社区、交通卡口、包保村庄。 面对疫情,如何消除干警们的恐惧和担忧?一方面,仙桃法院动员全体干警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班子成员带队驻村,用压力战胜恐惧;另一方面,充分保障防护用品的配备,保护干警自身安全。 提起下沉一线的干警们,丁拥军言语中充满了心疼,也带着无尽的欣慰,“刚开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时,有的地方条件设施不完备,干警们风餐露宿,遇上刮风下雪更是辛苦,但是他们朴实、吃苦、耐劳,不讲任何条件,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正因如此,仙桃法院十分重视干警的后方保障工作,“缺什么给什么,解决吃饭、住宿的基本问题,大家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如今,仙桃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月25日至3月4日(今日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仙桃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均为0例。 “基层就是一座‘抗疫’堡垒,以前说‘舍小家顾大家’可能是句空话,但现在说出来是有血有肉的。”丁拥军也时刻提醒着大家,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最容易忽视的时候,也越是最不能放松的时候。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少林认为,仙桃法院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牢记使命,主动担责,组织全院干警下沉基层一线,参与防疫工作,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担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审判:司法护航“前线”与“后方” 作为疫情最前线和无纺布之都,仙桃在此次抗疫战中也受到了众多瞩目。一方面,仙桃身处疫情的主战地,另一方面,也肩负着生产防护用具的紧急任务。 对此,仙桃法院十分重视涉疫案件的审判工作,并对相关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 2月19日,仙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首例生产、销售伪劣口罩案,被告人李某某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图为仙桃法院首例涉疫刑事案件庭审现场。 疫情期间的开庭也显得不同往常。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的安全,仙桃法院在庭审前后均对审判庭进行卫生消毒,主审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员、被告人及法警等人员开庭前均进行体温测量。 “原本,我们的刑事审判庭比较小,为了让庭审人员彼此保持安全距离,最后决定借用院里空间较大的审判庭进行庭审。”主审法官郑文哲说道,“在庭审过程中,我也注意把握时间,让程序更加紧凑。” 仙桃市每年对外供应口罩占全国总量的40%,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必须确保全市全力向社会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口罩,为此,仙桃法院针对相关案件进行专题研究,在落实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涉疫犯罪。 对于生产口罩、防护服、吊瓶、针剂等防护用品、医疗用品的企业,仙桃法院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与协调,为疫情防控提供司法助力。 值守:2020年,90后成为中流砥柱 90后的徐海是仙桃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视频采访时,他穿着警服,戴着警帽和口罩,正在仙桃工业园纺园社区进行值守,浑身散发出满满的阳光气,在他的身后,是一顶写着“救灾”字样的蓝色帐篷。 春节期间,仙桃法院干警工作群里发布通知,要求每位干警做好准备,随时投入防控疫情的工作。徐海主动请战,回复道:“我的身体健康,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上前线。” “作为人民警察的一员,穿上警服的时候,职责和使命就是保护人民,如果这个时候不主动站出来,我的父母也会瞧不起我。”他解释说。 1月29日,仙桃市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车辆不准上路。当天,徐海接到任务值守仙西十字路口,值守时间从早上7时到晚上23时。“一开始许多人不理解,抱着侥幸的心态开车上路,因此我们值守的任务比较繁重,需要对车辆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 2月15日,这一天有些特殊,“封城”的仙桃迎来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许多仙桃人在家中透过窗户共享了这番雪景。 也就是这一天,当徐海来到值守点时,发现前晚的大风将路障和帐篷吹倒了,但是固定在一块石头上的党旗依然屹立不倒、迎风飘扬。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却空无一人,望着漫天飞雪下鲜红依旧的党员先锋旗帜,徐海在朋友圈中拍下眼前的情景,并再次附上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2月28日,仙桃法院仙桃工业园防疫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组织了一场简短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徐海紧握右拳,郑重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图为徐海正在进行入党宣誓。 对于这次“火线入党”,徐海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表示感谢党组织的信任,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了。但是,他也有些许复杂的情绪:“2015年11月,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6年6月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递交申请书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想像自己会在怎样的地点,以怎样的方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真得没有想到这一天会如此特别。” 他说:“组织给予了我这份信任,我就要更加对得起这份信任。” 作为一名90后,徐海也证明了大家口中“年轻的一代”有能力接过时代的重担。“2020年,90后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已经成为了中流砥柱,没有退缩的可能,不仅要对得起老一辈同志的培养和信任,同时,对于00后而言,我们更要作出榜样,并有责任让他们在平安健康的环境中顺利成长。” 疫情一线,如徐海这样的90后不只一个。 仙桃法院干警郭思雨出生于1992年,生活中的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爱美食、爱逛街,但投身在战“疫”一线,却没有一丝娇气,与同事一起尽责当好值守小区的“守门员”,耐心劝返小区人员,细心做好人员管控登记,热心疫情防控宣传……不过,“等疫情结束后,和家人朋友一起逛吃逛吃”却是郭思雨当前的一个小小心愿。 图为郭思雨正在检测通行人员的体温。 在疫情防控战中,郭思雨一家已经有五人奋战在“疫”线。她认为,对比老同志、老党员,年轻人冲锋上阵是更好的选择。“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的风险和概率会更大,但是年轻人不一样,我们身强体壮,只要防护措施到位,风险会大大降低。” 驻村:看着油菜花冒出了春天的触角 3月2日下午3时40分,雨水过后,韦台村地面一片湿滑,刘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与“战友”尹作兵在村道路口进行值守。 图为刘国正在为通行人员测量体温。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地,在他身后,是用木桩做成的简易隔离栏。刘国的任务是审查来往车辆,不一会儿,他的身后便驶来了一辆救护车,“这是刚去村里接送孕妇的。”刘国看了看车内,说着便打开隔离栏放行让其通过。 “平时通行的车辆一般是救护车、清洁车、网络公司维修车等等,特殊时期,每个部门依然各司其职,坚守岗位,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共同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谈话间,刘国的声音伴着呼呼的风声,视频里听得不太真切,他不得不提高音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下完雨,风更大了些。” 1月28日,大年初四的夜晚,民一庭负责人刘国接到驻村任务,次日前往胡场镇韦台村进行驻守。与他一同前往的法院干警共有3人,由副院长王昊带队。 韦台村共有8个村组,1340人,3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法院干警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路口执勤、宣传防控知识、劝返外出人员、上门测量体温、为村民运送物资、处理突发事件……简而言之,何谓“包保村”,就是将疫情期间韦台村的大小事务都“包”了。 图为刘国正在为村民们测量体温。 驻村的第一天,刘国便找村委会借了一个笔记本,开始记录工作日志,如今这个厚厚的淡黄色笔记本已记录了大半,其中有每日的天气情况、体温监测、村民寻求帮助的信息……有一天的日志,为村民测量体温的信息便记了十多页。 疫情期间,由于村民们需要居家隔离,大家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最典型的便是缺少紧急药品、婴幼儿奶粉等物资。“针对突发状况,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相关信息,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进行解决。”刘国说道。 身处防疫一线,危险也是时刻并存的。 2月6日,刘国与同事接到通知,村里的一名村民出现疑似症状,需要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他们随后来到村民家中,护送其前往医院。3天后医院传来消息,这位村民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听到这个消息,刘国与同事们沉默了许久,大家没有进行交谈,此后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虽然当时我们穿戴着防护用具,接触过程中也保持着安全距离,但大家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恐惧和担心,可是工作还在继续,警报不解除,任务担子也放不下。”他说道。 驻村期间,村委会的会议室成了法院干警的“家”,六张小桌子拼成了一张床,对此,刘国感到很满足:“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便很好了,只是前些日子晚上下雪,实在太冷,我们找村干部又借了一床棉被。” 如今,在他执勤的村道两旁,豌豆苗与油菜花已从初见的低矮蹿得老高,还冒出了点点星黄,这是春的触角,也带着希望与祝福。待到疫情结束,刘国就能回到家中,实现他如今最大的愿望——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这一天,就快来了。 记者手记 每次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湖北仙桃,总是会添上一句:“不过,我们那可没有桃子。”18岁以后,在外求学、工作,距离家乡的脚步越来越远,回乡的日子也越来越短。但是,生于斯,长于斯,无论相隔多远,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最深的眷恋与柔软。 未曾想过,2020年在老家的春节将是此生最漫长的一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湖北人”三个字成为了2020年的热词。 作为一名湖北人,同时,也作为一名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的记者,在举国抗疫之际,第一次有机会深入了解家乡的法院人,希望通过手中的笔记录一二,为他们留下抗疫“录”。 这次采访,是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进行。 视频的另一边,42岁的庭长刘国穿着白色的防护服,戴着红色鸭舌帽和浅蓝色口罩,站在村道路口的执勤点,耐心地给我介绍韦台村的防疫情况。一旁的法警大队副队长尹作兵在镜头前冲我挥着手,憨厚地笑着。手机里传来的风声曾一度让我以为网络出现了问题。 三十多个冬夜里,他们就在六张小桌子拼成的“床”上休息,但却感觉很满足,因为“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很好”。谈起家中七十多岁的父母,刘国的眼眶也会湿润,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正如90后法警徐海所说:“我在外面保护别人,也会有另一个‘我’来保护我的父母。” 同样作为一名90后,这次采访让我对自己的同龄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徐海和郭思雨都不约而同地认为,2020年,已迈入90后挑大梁的时代,国难之际,我们是最应该冲上前的一批人。曾几何时,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属于90后的使命和担当。交谈中,徐海对党的信仰与向往也让人动容,“我主动请战,希望和党员们站在一起,这样才能追赶上他们的脚步。” 抗疫战中,有的人在风雪夜中值守到天亮,有的人每天在社区和医院间往返数十趟……仙桃法院的干警们笑言,平时的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疫情防控与法院工作一样,同样是耐心、细心、恒心地解决矛盾的过程。 身为一名仙桃人,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一颗颗赤诚而炙热的守土之心让仙桃这座小城充满了暖意,也充满了希望。仙桃、湖北、全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上演他们的故事。相信不久的明天,大家都能实现“洗个热水澡”“喝杯奶茶”“陪家人出门旅游”的小小心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