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7-02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让司法公开走深走实 让巡回审判可亲可近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举办“大法官开庭”暨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时间:2019-10-21 22:26:37        来源:中国审判网

10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举行“大法官开庭”暨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观第五巡回法庭,零距离旁听、观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大法官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案件,参加第五巡回法庭召开的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座谈会。

04.jpg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座谈会现场。

活动当天的第五巡回法庭,天空中虽然飘起了细雨,却挡不住前来参加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脚步。上午九时,全国人大代表王小万、史浩飞、华晓丽、吴彦㛃、韩德云、谢德体,全国政协委员彭静,部分专家学者、媒体记者、重庆市机关代表,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和重庆市三级法院民商事审判法官共220余人来到了第五巡回法庭。他们在法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首先来到二楼大法庭,旁听、观摩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大法官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目睹了大法官的开庭风采,见证了一起涉及金融借贷、融资租赁、破产重整等复杂法律关系、矛盾冲突十分尖锐的案件,在法庭主持下成功调解结案。

上午12时,庭审结束后,他们在第五巡回法庭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证人、律师、公诉人休息室及法庭图书馆、荣誉室、诉讼大厅等场所,欣赏了第五巡回法庭的“镇庭之宝”——《西南形胜图》壁画,领略了法庭的庄严、肃穆,感受了法院文化建设的丰富多彩,体验了法庭司法便民的人性化诉讼服务设施。

随后,部分公众代表步入第五巡回法庭新闻发布厅,参加征求公众代表意见座谈会,现场了解法庭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并积极发表意见建议。

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魏文超介绍,近3年来,第五巡回法庭共受理7165起案件,审结6514起案件。同时,第五巡回法庭妥善审理重大民商事案件,坚持以庭审为中心,扎实开好庭前会议,积极争取当庭宣判,切实提升庭审效率;积极探索行政案件“诉源同治”,审理了3782起行政案件,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同时,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诉讼服务工作,按照两个“一站式”要求,努力打造对外服务人民群众、对内服务审判工作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参加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彦㛃、史浩飞、华晓丽表示,参加“大法官开庭”暨公众开放日活动,感到非常震憾,见证了大法官开庭的风采、司法公开的力度、司法改革的进步及巡回法庭的司法为民。全国政协委员彭静表示,通过参加活动,切身感受到了第五巡回法庭审判工作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感受到了大法官开庭的专业性与庭上庭下的功夫。彭静建议,第五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律师等社会各界的作用,为化解矛盾纠纷而共同努力。重庆市委政法委莫绍勇处长表示,通过参加活动,切身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审判的专业和法治的权威。莫绍勇建议,第五巡回法庭加强对下指导,共同推进法治进步。西南政法大学赵自轩老师、新华社重庆分社周闻韬记者等表示,第五巡回法庭的活动进一步拉近了最高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在空间上和心灵上的距离,让人民群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来自“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李少平在参加座谈会时指出,第五巡回法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院党组决策部署精神,边工作、边建设,边探索、边总结,为推动巡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李少平强调,人民法院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要以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践行司法为民。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牢牢把住案件审判质量生命线,严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为民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李少平要求,人民法院要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找准司法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加强院庭长办案工作,切实开好公开庭、示范庭,不断提升审判质效。要推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链提升。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自觉接受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监督,切实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副庭长汪国献参加座谈会,分党组成员、专职党务干部(廉政监察员)何能高主持座谈会。(文|宫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