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5-12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简讯 >> 正文
打造移动微法院 探索移动电子诉讼新模式
时间:2019-03-22 15:20:42        来源:中国审判网

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宁波召开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思想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决策部署,总结推广浙江移动微法院试点建设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探索完善移动互联时代诉讼新模式,为全面建设智慧法院提供新动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述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浙江省高级人员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宁波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越舜,以及最高法院办公厅、立案庭、审管办、新闻局、司改办、信息中心相关同志,全国各高级法院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浙江省三级法院部分干警,宁波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相关同志。

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述元,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宁波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越舜共同开通了移动微法院全国总入口。浙江高院、河北高院、浙江宁波中院、浙江嘉兴中院、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法院、福建闽侯法院等分别介绍了移动微法院的建设和应用经验。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对移动微法院下一步试点推进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部分法院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的方案》和《移动微法院标准化建设指南和技术规范》。

移动微法院基于微信小程序,利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实时音视频交互等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民商事一、二审案件从立案、缴费、证据交换、诉讼事项申请、笔录确认、诉前调解、移动庭审、电子送达、沟通交流,到执行立案、终本约谈、线索举报、外勤采集等全流程在线流转,提供诉讼服务网上办理,随遇接入、即时服务,努力实现老百姓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目的,也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人民调解员等提供了工作便利。2017年10月,移动微法院在宁波余姚市法院试点。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安排宁波中院开展“移动电子诉讼”试点,移动微法院同期在宁波两级法院全面推开。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牵头成立全国联合项目组,对“移动微法院”进行集中研发。历时四个月,移动微法院4.0版完成并在宁波两级法院上线运行。2018年9月10日,浙江高院召开全省试点推广应用部署会,正式向全省法院推广使用。截至目前,浙江移动微法院访问量已超过2855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办理案件64万件,送达41万件次,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用时减少1.64天,执行案件平均执行用时减少2.28天。浙江移动微法院试点建设实践是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成果,凝聚了从最高法院到浙江三级法院的汗水和智慧,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深入推开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借鉴。

移动微法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在人民法院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是最高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迈向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移动互联时代打造诉讼服务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移动微法院积极探索建立了移动电子诉讼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优化司法服务、完善司法流程,创新了司法机制,促进实现打造世界领先的移动诉讼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移动微法院作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电子签名应用、简化诉讼流程、完善电子送达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度探索,不仅是司法工具的重大创新,更将推进诉讼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现代化转型,切实让当事人和法官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促使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腿”变成“让数据跑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推动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微法院是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服务平台,通过在基层司法实践中的深度应用,推进“诉源治理”,让大量矛盾通过前端防控体系消化在萌芽状态,多数纠纷通过社会力量以非诉讼程序解决。移动微法院安排当事人错时参加诉讼,灵活安排诉讼活动时间和场所,切实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让法院“24小时不打烊”。

会议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建设移动电子诉讼体系的重大意义,切实发挥移动互联技术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试点各级法院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提高思想站位,把试点工作统一到这次会议的要求上来,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制度配套、宣传引导,把移动微法院试点工作办实、做好、用到位;试点法院要攻坚克难,将加强移动微法院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完善司法流程和审判机制,为法官办案和当事人诉讼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移动电子诉讼服务,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业务流程和办案机制,探索完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诉讼规则,探索健全移动电子诉讼新模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审判杂志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审判杂志社”。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审判杂志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中国审判杂志社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5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