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4-09-18
星期三

《中国审判》2018.14 204 出版日期:2018-07-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法治文艺的雨露润泽心田

“新时代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座谈会综述

文 | 沈洋 茶莹 图 | 赵赢

1.jpg

盛夏的春城,没有炎炎烈日,却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平添了几分清新凉爽。714日,地处滇池之畔的云南海埂会堂,洋溢着祥和、喜悦的气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侯建军等领导和法治文艺工作者代表一道,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交流、集思广益,共同谋划新形势下的法治文艺事业发展。

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法院系统的代表一同参加了座谈会。他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群英荟萃、少长咸集。

上午9时许,座谈会正式开始。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钱晓晨主持会议,他首先代表人民法院出版社,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随后,侯建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法治文艺既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篇章,也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围绕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禁忌习俗、神话传说、寨规族约、传统习惯等形成了多元独特的文化形态,蕴藏着丰富的法治文化宝藏。“我们对云南法治文化的发掘还不够,这次会议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机会。”侯建军说。

思想在交锋中碰撞,认识在交流中升华。侯建军致辞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新时代如何开展好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推动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带来了一场思想丰富的“精神盛宴”。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发布处处长王斌作为法院系统的代表第一个发言。她认为,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而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是一个天然的素材库,如何选取合适的创作素材和切入点,呈现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法治作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王斌话音刚落,来自法院系统的其他代表也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召表示,要用“互联网+法治文艺”的方式传播公平正义;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袁学红认为,法治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永恒主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干部刘白露同大家一起探讨案例怎样转化并讲好法治故事;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副调研员詹旋江、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樊俊等也分别发言,与大家进行了坦诚交流。

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家弘以“法治文学创作:虚构与非虚构”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要创作出伟大的法治文学作品,就要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不能只强调文学作品的宣传、教化功能,还要重视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

“我们不能媚俗,但是要寓教于乐,要把我们的主旋律和价值观隐藏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灵魂之中。”何家弘说,“我希望中国的法治文艺作品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要走向世界。”

“一是建队伍,第二搭平台。有了队伍和平台,何愁没有好作品?”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丁一鹤的发言开门见山,直指法治文艺工作“痛点”。“目前可以利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作家杂志等平台和法院的文化平台对接,提高我们法院宣传队伍的素质。只有把平台搭建起来,人民法院的宣传队伍才有凝聚力。”丁一鹤说。

丁一鹤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会人员结合日常创作实际争相发言。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第一分公司副总经理王雁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大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法治题材是一座富矿,在文艺作品中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各级法院拍摄的法治宣传微电影都很好,希望未来电视台能多推出法治宣传公益广告,同时也用文艺作品来讴歌法官的感人事迹。

王雁的一席话也得到了《中国作家》纪实版主编汪雪涛的认可。他表示,法治文艺作品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广大的受众,始终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类型。此次会议对法治文艺作品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梳理与辨析,总结了一些适合当下表达法治内涵的艺术形式与方法,为今后创作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90后博士,能够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座谈会,中国传媒大学助理研究员付李琢觉得很荣幸,共鸣和收获也很多。他也认为法治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融入到法治作品的创作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新时代法治文艺将大有可为。

三个多小时里,大家踊跃发言,真切、务实,会场气氛热烈活跃。陶凯元大法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会议,也是一次抓住新时代机遇,研究如何用法治文艺作品彰显时代特色,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谱写中国法治华章的会议。

陶凯元从紧紧抓住法治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历史新机遇;坚持正确方向,用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聚焦法院、法官、法庭主题,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光辉历程;以及树立合作、精品、创新意识,共同推动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等四个方面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坦诚热烈。

陶凯元还对下一步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强调,要为法治文艺创作提供一流的条件,吸引一流的人才。要重视权威媒体的作用,拓展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体融合的出版新方式、新途径,促进传统法治文艺与网络法治文艺的创新性融合,促进作品形式的多样性。

不知不觉中,四个小时悄然过去,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圆满落下帷幕。能亲身参与这次法治文艺座谈会,感受人民法院对法治文艺工作的重视,让与会人员激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未来一定要增强法治文艺创作的信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争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  投稿信箱  

关注《中国审判》
Copyright © 2012-2024 www.chinatrial.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745 联系电话:010-67550550/67550645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85号 | 京ICP备 13051393号-1
《中国审判》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