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6-14
星期六

《中国审判》2018.14 204 出版日期:2018-07-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应人民关切 弘扬法治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谱写新时代中国法治华章

在“新时代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7月14日)

文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陶凯元

尊敬的侯院长,各位来宾,同志们:

!“芙蓉出水天边秀,翠黛修眉云外横。”夏日炎炎的七月,我们相聚在清新凉爽的春城,共同探讨“新时代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参加今天座谈会的,不仅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崭露锋芒的法治文艺创作新秀,还有优秀的媒体代表,可谓群贤毕至,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和周强院长,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感到很有思想、很有见地,也很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人民法院出版社组织的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会议,也是一次抓住新时代机遇,研究如何用精品法治文艺力作,彰显时代特色,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谱写中国法治华章的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2016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繁荣法院文艺创作工作座谈会,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繁荣法院文艺创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天人民法院出版社邀请大家,集思广益,共商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体现了一种责任与担当。以上各位专家和代表的睿智思考和精彩演讲,为新时代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拓展了思想、开辟了新路径、提出了新的发展空间。

下面,我谈四个问题,与大家一同讨论。

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法治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历史新机遇

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为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周强院长高度重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周强院长在今年2月召开的第二十一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切实把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法治文艺创作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能够引领全社会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的时代风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艺,要举法治之旗帜、立法治之精神、建法治之家园,用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传递中国法治好声音。

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法治文艺创作植根的沃土。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日益增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加强烈,同时,这样的时代也更加呼唤通过优秀的法治文艺作品来传递法律知识,描绘法治生活,抒写法治情感,引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反映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声、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法治文艺作品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家对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自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出版基金以来,截至2017年底,共遴选资助了33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资助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580多家出版单位。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为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达到41亿元,目前已投资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优秀文化企业。法治文艺无疑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文化产业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搭上这趟快车,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为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多元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