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25-01-22
星期三

《中国审判》31 185 出版日期:2017-11-0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 精心做好刑事大要案审判工作

文 |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裴显鼎

3.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和民心所向,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同心协力、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都获得了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儿女从未像现在这样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确立并载入党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今后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在步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包括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从“八个明确”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都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重大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我们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执法办案始终是第一要务。刑事审判的基本使命是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除了宏观指导、制定刑事政策和司法解释以外,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大要案的审判和指导中。刑事大要案包括重大案件、敏感案件、疑难案件。重大案件即各界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敏感案件即可能或已经引起社会炒作的案件。疑难案件即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案件。只有抓住大要案审判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刑事审判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刑事大要案的审判既要严格依法进行,又要密切回应社会各界和人民大众的关注,力求每一个大要案的审判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指导刑事大要案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需要认真梳理总结并将其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精心做好刑事大要案审判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理好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和暴恐案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依法审结了一批间谍、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加大对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惩处力度;严惩暴力恐怖犯罪,依法审结天安门“10·28”案、昆明火车站“3·01”案等暴恐案件,“两高一部”出台《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大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等犯罪的惩